- +1
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陈家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2050年要建成全球城市,大家讨论得很多,我留意了所有材料,对经济问题、人口问题讨论很多,对生态问题讨论非常少。实际我们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比如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上海排在36位,北京55位,深圳67位。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上海排世界第95位,北京109位,广州119位。
上海生态环境的现状,是上海市建设成全球城市的制约因素,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土地资源成为上海最大瓶颈。上海市政府的文件提到:“本市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并存在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等问题”。在国际上比较,上海城乡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占比远远高于伦敦、巴黎、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而其重要的生态空间面临被进一步蚕食的压力,公共绿地规模占比仅为发达国家城市平均水平的1/3,地均GDP产出仅为巴黎1/3,东京的1/9。说明我们土地产出很低。上海耕地面积1897平方公里,人均土地是0.13亩,居全国最低水平线。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污染物,尤其以镉的污染最为严重。上海土地财政依赖性很强,2013年土地财政达到2186亿元,占上海市偿还债务的44%左右,排全国城市之首。
上海的水问题。过境水不缺,但是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污染由点源向非点源转移,氮磷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成为限制上海水生态和水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每年排出的废污水已超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河网易受咸潮影响。
上海大气问题也非常突出,交通污染正成为主要污染源。2013年124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PM2.5的有87天,占70.2%;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33天,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有4天。近10年上海肺癌发病率已增加6倍,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为全国第一。而且全市降水pH平均值为4.81,酸雨频率达到75.1%。这是交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另外上海有不少物种已经局域灭绝。陆地上大型的兽类基本已经灭绝,中华鲟、白鲟、松江鲈鱼在解放初期非常多,现在已经没有了。
对未来30年上海生态环境的预判。30年以后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还是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一个概念要引进。上海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它的本质是寄生的,是高度开放的城市生态系统,不能完成自身的更新。
大家看下,上海、中国和全球的生态服务系统服务价值(ESV)、国民生产总值(GDP)和ESV/ GDP的比较。这个数字越高,表示状态越好;全球生态服务功能跟GDP比例是1.82,中国的是1.73,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比较快了,超过了平均水平;上海的生态服务功能跟GDP是0.15,高度依赖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是2001年的数据,现在这个数据可能更低。
上海的内部压力:生态与空间承载力起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地、水、大气。1930年代一直到解放初期,上海人口是300多万,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解放以后速度猛涨,到1960年中国工业化的初期,直到1992年左右,人口是稳定的,所以人口跟经济区域发展密切有关。2014年上海常住人口(不包括流动人口)是2415.15万人。当年增加的户籍人口是4.95万,是比较有限的。但是我们外来人口,就是非户籍常住人口增长是29.77万人,一年一共增加34.72万人,相当于崇明岛人口的一半还多。未来,户籍制度的开放,留学人员的回国潮,外籍人员的涌入,低端劳动力涌入,放开二胎政策,上海人口还会增长,但是人均资源需求量会增加,住房、车位、道路、文教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绿化面积,这些又需要土地。冲突非常明显。
上海的外部压力:生态环境风险明显增加。内部压力主要是土地,但是水和大气主要来源于外部的压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发生变迁,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我们曾到金沙江上游考察,一共25个水电站,2800公里,25个水电站将进一步改变长江的水沙特征,影响非常深刻。长江原来是4.5亿吨泥沙,现在只有0.85亿吨泥沙。南水北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中部城市群建设,长江航运发展,这些都是流域的压力。还有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发展,沿江需水污染产业布局,城市化进一步加剧,交通压力加大。江苏省工业的布局是在北岸,基本把污染蓄水产业都布置在上海长江上游,而上海的淡水水库就在它的下侧。另外,还面临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如果上海水平面上升5-6米,那上海基本整体已经在水下。还有外来物种大规模入侵,非常严重。
在未来30年上海的讨论中,对生态环境面临的困难还没有应有的重视。我个人提出的战略思路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提出这样一个构想:“经济发展转型、科技创新驱动”。最近上海市1号课题是科技创新,这是上海非常重要的课题。要跟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联动。
与世界大城市比较,上海还有巨大差距。上海排在第一的是面积,6340平方公里, 纽约面积倒数第二,只有789平方公里。上海人口排在第一(指世界性城市),2500万人。纽约789平方公里,833万人,创造GDP 8100亿美元。东京2188平方公里,是上海的1/3,人口是上海的1/2,GDP是上海的2.5倍。这反映了上海经济结构和单位面积的产出是有问题的。
我们具体的生态建设应该怎样?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规划好已有的国土资源,建议空间合理布局,留足生态空间,生态保护资源非常良好的,要留足生态,像崇明东滩。要盘活土地存量。我们国土资源正在做规划,是不是优化了?很难说。要拓展潜在的国土资源。建议在横沙岛和九段沙,因为泥沙减少,要赶紧把沙留住,要让长江口淤成陆。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遏制用地的奢靡之风,行政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大学园区要合理用地。所以要推动居民的消费革命,包括房型、出行方式。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的控制。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上海保护的重点是水生态、水环境、水系统。要重点解决损害老百姓健康的环境问题。上海的环境问题,就是三个:一个,自来水质量(上海的自来水是有异味的)、大气污染、食品安全。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我建议建立长江流域和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现在讨论经济联动很多,很少考虑生态环境联动机制,长三角环境联动机制已经有经验,要予以考虑。建议生态环境审计,要有严格的问责制,而且对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进行货币化,进行交易。要建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严防突发事件。
生态兴,则上海兴;生态衰,则上海衰。而不是完全取决于我们经济状况。未来30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基石,是生态文明建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