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卫星城没能解决大城市病,“松江嘉定应定位上海次中心”

澎湃新闻记者 吴洁瑾 实习生 张隽韬
2015-05-31 08:3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行驶在上海市区通往松江区的高架轨道上。 CFP 资料

        要破解上海的大城市病,应该尽快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松江、嘉定等重点新城应定位成上海的次中心城市。5月30日,在上海大学历史系举办的“城镇化道路与上海卫星城”学术研讨会上,学者发出如此呼吁。这是国内首次以卫星城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上海卫星城建设肇始于20 世纪50年代,是中国卫星城建设的典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五大卫星城(闵行、嘉定、安亭、松江、吴淞)到后来的新城建设,其发展历程是上海乃至全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探索与实践。21世纪以来,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时代冲击下,上海卫星城建设则以新城镇、城市群的新形态继续深入。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指出,由于卫星城是在国家工业化的背景下建设的,因此上海卫星城和国外经典意义上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主要是担负了工业功能,而不是解决大城市的城市问题,疏散大城市人口。进入21世纪之后,松江新城的功能依然以制造业为主。此外,在2000到2010年,新城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外来人口,并非来自于中心城区。在2010年的统计中,松江的常住人口中75%的人是来自上海以外地区。        

        宁越敏认为新城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新城人口的集聚能力。他拿医疗设施布局举例:尽管现在三甲医院在郊区设立了分院,但分院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部的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的数量仍远远不及本部。        

        其次,由于上海的目标是建设世界城市,其“四个中心”定位的核心是现代服务业。新城还应当在现有的制造业基地基础上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才能在长三角这一全球城市区域中扮演节点城市的角色。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斌栋教授则认为,上海城市空间的单中心蔓延,是造成交通拥堵、生态恶化、房价上升、经济效率下降等大城市病的重要根源。孙斌栋从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实践经验中归纳出,特大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是克服单中心蔓延所带来的弊端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他指出未来战略走向应该是在区域范围内构筑多中心的空间体系,而其关键是在于次中心城市的形成。        

        孙斌栋同时表示,次中心城市的选择必须打破以往局限于行政区均衡布局的思维,数量宜少不宜多,应从目前规划的9个新城中选择2至3个有潜力的新城发展成次中心城市。而综合目前的政策延续性、空间布局等因素,松江、嘉定等重点新城应定位成上海的次中心城市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