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媒齐批“一些何炅粉丝”颠倒是非:名气不是名人的保护伞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2015-05-27 13:42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何炅吃空饷”事件至此已发生近两周,但该事件爆料人乔木近日不断遭到众多网友辱骂、攻击和人身威胁。

        据新京报报道,北外副教授乔木发微博举报“何炅吃空饷”后,遭到众多网友辱骂、攻击和人身威胁。手机、邮箱、微信、女儿照片等个人隐私被网友公布,部分网友扬言要殴打他女儿、强奸他妻子,甚至还有人在网络上贴出了乔木女儿面部打码后的照片,让他为家人感到忧心不已。

        乔木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问吧”栏目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众多粉丝不顾事实、不讲道理的谩骂威胁。我倒不怕,批评别人,也能承受别人的批评,只是家人有点担心。不过我想这是网络暴力,情绪宣泄就好了。”

        连日来,人民日报、检察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级媒体纷纷刊发评论文章,齐批“一些何炅粉丝们”关于“何炅吃空饷”事件的非理性行为。

        以下是澎湃新闻对部分媒体文章的汇总:

人民日报:网络不是粉丝的“自留地”

        近日,北外副教授乔木微博举报主持人何炅吃空饷,引来关注。4天后,该事件以何炅正式辞职良性收场。本已平静的风波,近日却现“逆转”:举报人遭到网友辱骂、攻击和人身威胁,手机、邮箱、微信、女儿照片等个人隐私被公布,“私信收了280页”。现实版《搜索》真实上演。

        其实,从此事本身看,吃空饷事实清楚,校方和何炅均做了相关说明,一方批准辞职,一方继续捐钱出力,看似一场“危机”,化解得也颇为圆满。正如有舆论称,何炅应该感谢母校同事的“较真”,让潜藏多年的“不清不白”走进阳光,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正面激励。

        可是,粉丝们却忽略了这样的正效应。从一开始,对于举报的质疑就连绵不绝,举报动机论、借机炒作论、看人眼红论、虚伪找茬论……一场“粉丝顶何”与“乔木求真”的隔空大战持续发酵着。热情、激情之下,模糊了基本的判断。而搜刮信息、张贴隐私、声声威胁,更丧失了起码的伦理底线、理性底线和文明底线。

        对明星的热爱乃至崇拜,可以理解。但热爱不能变成狂热,崇拜也不能变成膜拜,因为一旦超过了理性的边界、道德的底线,就容易丧失了自我,让“追星”这件事失去根本的合理性。相信作为有责任感的明星,也不会希望看到粉丝变成“粉丝教”的。

        此类事件并非孤例。柯震东吸毒被抓却冠以“颜值正义”、吴京因为一句“不认识”而被EXO粉丝爆吧等等,都显示出明星粉丝的“群殴”力量和以偶像之名发言的群体极化。在虚拟网络空间、在社交媒体时代,技术的发达让这样的群体性活动更为便捷。放狠话、下“狠手”,也因为其虚拟性、匿名性而变得更为轻易。当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被打破,给当事人带来的可能就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其实,不只是追星。近日,乌鲁木齐打狗事件的当事人,在不到4个小时里,个人信息被“人肉”,恐吓斥责短信和电话让亲人同事不堪其扰。不管是“哈名人”,还是“爱狗粉”,这样的“偏好者之战”,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都会变得燃点更低、威力更大。

        越开放就越要有规则。尊重每个人的偏好,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纵;包容每个人的话语,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爱或者不爱,这是平等的权利;守或者不守规则,却事关必要的义务。网络不是个别粉丝的“自留地”,而是数亿网民的“公地”,公认的文化认知、共同的道德操守、一致的运行规则、严格的约束机制,才能让狂热降温、让理性回归。

检察日报:“何炅吃空饷”欠爆料人一个道歉

        爆料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疏解他们及其家人的忧愁和恐惧,保证他们逃离粉身碎骨的厄运是职能机关、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何炅吃空饷”事件爆料人乔木遭到众多网友辱骂、攻击和人身威胁,手机、邮箱、微信、女儿照片等个人隐私被网友公布,此外,他称每天能收到10余条来自全国各地的恐吓威胁短信以及电话,邮箱里也塞满了“死全家”等咒骂邮件(5月26日《新京报》)。

        5月13日,北外教师乔木微博质疑“何炅吃空饷”后话题迅速发酵,北外与何炅的回应坐实了何炅的确是北外老师而不是艺人,事件也以何炅辞去教职收场。按理说,劳者得酬、在岗取薪,天经地义。何炅守着旱涝保收的北外编制却不从事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天天在编制外奔忙,这事儿摊在任何一所高校都是“踩红线”,为何网友反而不依不饶地“人肉”爆料者?

        究其根本,在于举报往往被视为一种爆料者与被爆料人之间的私人恩怨。正如何炅粉丝指出:“人家你情我愿的,你们那是眼馋是羡慕嫉妒。”无独有偶,去年举报自己及单位30多人吃空饷的湖南官员陈景云也被问过类似的问题:你举报对你自己有什么好处?是一种“报复”吧?在何炅的粉丝们看来,乔木的爆料是对自己偶像的一种挑衅,在强烈偶像崇拜的感召下,他们同仇敌忾,不仅“人肉”出乔木诸多私人信息,还对其进行各种辱骂和人身威胁,试图捍卫偶像的权益。

        令人深思的是,爆料或者举报一定要本着“维护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心吗?出于私人纠葛的爆料只能沦为一场无涉公益的私人恩怨?具体到屡见不鲜的“吃空饷”,仅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吃空饷”专项治理中,河北就清理出5.5万人吃空饷,四川清理清退2.8万人,河南、吉林也分别清理1.5万人和8600余人,这些地方追缴的资金动辄上亿元。“吃空饷”双方利用着公共资源的平台,满足着各取所需的欲望,损害着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平。显然,即便“乔木们”与被举报者之间存有个人纠葛,只要没有捏造事实,爆料依然有益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乔木们”以巨大的勇气选择站在腐败前面,向国家和社会揭露他们知悉的丑恶和秘密,若是动辄以“动机”苛求他们,以“人肉”围殴他们,以辱骂威胁回应他们,无疑会产生“寒蝉效应”,让那些发现公众难以觉察问题的潜在爆料人不敢说、不愿说。长此以往,必将“反腐不香,腐败不臭”,进而损害整个社会以及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

        毫无疑问,爆料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疏解他们及其家人的忧愁和恐惧,保证他们逃离粉身碎骨的厄运是职能机关、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对于网友的攻击行为,乔木认为,何炅作为公众人物应对粉丝行为进行规劝引导,“所以何炅欠我一个道歉”。在我看来,欠“乔木”一个道歉的不仅是何炅,还是参与人肉的每个网民,更是负有保护举报人职责的相关公权部门。

中国青年报:何炅遭举报:网络言论应少点暴戾多点理性

        北外副教授乔木发微博举报“何炅吃空饷”后,遭到众多网友辱骂、攻击和人身威胁。手机、邮箱、微信、女儿照片等个人隐私被网友公布,部分网友扬言要殴打他女儿、强奸他妻子,甚至还有人在网络上贴出了乔木女儿面部打码后的照片,让他为家人感到忧心不已。(《新京报》5月26日)

        从乔木举报“何炅吃空饷”到如今,整个事件原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在国家大力整治“吃空饷”人员的时候,乔木的爆料既是一种信息的公开,也可看作一种善意的提醒。无论北外,还是湖南卫视“一哥二哥”的主持人何炅,社会声誉对他们来说都至关重要。不可否认,乔木的爆料一开始的确对二者名誉有损,但是,何炅随后表示工资返还学校,随即辞职,再到后来声明要在北外设立“何炅奖学金”,这一系列的举动,或许可以说是把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既挽救了声誉,还提升了形象。但是,网友们的不理智行为,却把事件推到另外一种尴尬的境地。各种侮辱、谩骂,甚至是威胁,从一方的无奈变为另一方的恐慌,这不仅让当事人不堪其扰,甚至还有维护错误的嫌疑。

        如果这些谩骂乔木的网友被问到他们如何看待“吃空饷”一事,相信不少人会对此深恶痛绝。但是当这个“吃空饷”的主角,变成了他们所喜爱的明星的时候,他们却突然间颠倒了是非观,发声为偶像辩护,试图通过极端的形式美化偶像的过失行为。这是一种“对人不对事”的不理智行为。

        不管粉丝们愿不愿意承认,何炅的确占用了北外的编制,他在编不在岗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这一事实无论是北外的领导和同事,还是很多公众人士都是知道的,之所以一直未曾说破,或许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有必要保留其编制,而这种行为的确是不符合我国的编制管理规定的。所以,当乔木对此发声质疑时,北外和何炅也就只能及时纠正。如果此事一直没有人提出异议,那么,这种违规情况依旧会继续,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可惜,当违规的当事人变成了粉丝们喜爱的明星时,对偶像的狂热就蒙蔽了他们的双眼,甚至让原本的理智被暴戾所取代。正如明星吸毒被抓,有粉丝跳出来为偶像正名,甚至公开请求法外开恩,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甚至很危险的事。

        消除网络暴戾之气,不仅需要法制规范,也需要当事人自律。法律的公正性不容许有特殊的情况存在,网络上对举报人恶意攻击的行为,同样需要得到规范。根据《新京报》的调查,近年来网络上造成严重影响的十起恶意攻击当事人事件,最终有人被追责的仅有两起,这或许也间接地助长了网络言论的暴戾之气。

        此外,对明星偶像的盲目追逐和崇拜,可能导致价值观的错乱。明星并非圣人,时常会犯错,纠正他们的错误,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加完美。粉丝们不要因为盲目的喜爱而颠倒了基本的是非观,丧失正确的价值判断。

 法制日报:法不责众助长网络空间陋习

        “十来天收到辱骂信息5000多条,手机号、邮箱,甚至女儿的照片等隐私都被曝光在网上。”5月2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乔木称,爆料“何炅吃空饷”一事后,收到了大量来自网友的人身攻击。乔木称,将暂时保留报案的权利,希望何炅对网友进行规劝引导,并向自己道歉(5月26日《新京报》)。

        “何炅吃空饷”一事似乎没有落幕,网友对乔木的人身攻击和“部分网友扬言要殴打我女儿、强奸我妻子”的观点,都让人感到吃惊和不安,可又有谁能为此负责呢?

        就笔者的观点,网友在“去责任化”状态下的不理智行为,正在成为侵犯公民权利和网络秩序的杀手,处理不当的话,将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心理学家津巴多尔进行的“模拟监狱”实验表明:当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穿着同样的制服的时候,个人不容易被识别,处于匿名状态,人们容易进入“去责任化”状态。结合“何炅吃空饷”事件,网络恰好提供了“模拟监狱”的场景,给网民暴力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之所以攻击举报者,就在于网民认为自己是无名氏,从众之后,法不责众,更不用承担责任,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被抛之脑后,现实生活中不能做、不敢说的,都一一在网络空间上演。从表面上看是发泄,实际上是个体进入到“模拟监狱”景象之中的异化行为,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和污蔑诽谤威胁他人,仿佛成了“正义”行为,当这种病态传染到更多网友身上时,就形成了网络暴力。

        “希望何炅对网友进行规劝引导”就表明乔木无法找到真正的攻击者,只能冀望于舆论来引导。规则的缺失、控制的削弱,使一些网民拥有了宣泄情绪的场所,在极端的情绪下失去理智,丧失理性,引发各种各样的暴力冲动行为。因为虚拟,所以难以管理;因为隐匿,所以无所顾忌。曾有网民说:有些人以正义人士自居,看到不平事就用暴力和偏激的语言来谴责,不是行侠仗义,充其量是一场“看谁骂得好、骂得出格、骂得有新意”的竞赛。以暴制暴,用人肉搜索公布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不仅触犯法律,也是在挑战社会的伦理道德底线。

        此前,虐猫事件、铜须事件等都一再证明,网络暴力是互联网使用者利用虚拟社会手段制造舆论,对事件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语言攻击、恶意辱骂,甚至通过人肉搜索暴露其隐私,从而对事件当事人现实社会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引导,而不是任由网络暴力滋生蔓延;如何保护个体隐私等权利,而不是让网络哄客用“打打杀杀”的方式来肆意宣泄暴力情绪?

        网络空间沦落为“模拟监狱”的双重悖谬——既背离法律又逃避了伦理道义。要纠正之,就笔者的观察,首要的就是改变网民们“法不责众”的想当然念头,用理性精神引导网民,要服从于法律、道义和良心的指引,教育网民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让人肉搜索行为行驶在法律轨道上,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有一个界限,而超越这个界限就构成禁止权利滥用,应承担法律责任。当然,要认识到,道德伦理与法制力量应并重进行,单纯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都是不现实的。作为网民,必须明白,在行使个人自由权利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同等权利。当你以道德的名义高举起侵权之剑时,“风水轮流转”,说不定下次这把剑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决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垃圾场”。失控的人肉搜索必然是灾难的降临,谁都不能例外。

中国纪检监察报:尊法守法不分现实虚拟

        “十来天收到辱骂信息5000多条,手机号、邮箱,甚至女儿的照片等隐私都被曝光在网上。”5月2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乔木称,举报“何炅吃空饷”一事后,自己收到了大量来自网友的人身攻击。

        荀子有言:“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外和何炅应该感谢乔木。可一些何炅的粉丝们并不这样认为,随之对乔木恶语相向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目的是为了替何炅“出气”吗?笔者非常喜欢何炅的主持风格,也是何炅的一名粉丝。但用非理性的、近乎极端的方式出气,窃以为于情于法都是不应该的。

        于情,粉丝这么做对自己的偶像恰恰是一种伤害。粉丝们从何炅那里获得快乐,看到偶像“出事”心里难过自不必说。这时作为一个粉丝,对何炅最大的支持是什么?理性的态度不是去攻击据实举报何炅的人,而应该不离不弃,继续支持在整个事件中诚恳道歉、改正错误的何炅。情绪化的发泄不仅安慰不了何炅,反而是在帮倒忙。这种爱,应该不是何炅想看到的。这不,乔木希望何炅对网友进行规劝引导,并向自己道歉。

        于法,粉丝这么做已经触及了法律的底线。“吃空饷”的事情已基本解决;作为普通公民,乔木有权利依法举报,即便举报内容有失实之处,也会有法律作出相应裁决。乔木、何炅、北外三者之间的处理方式都在法律框架内,本应是大家效法的对象,可少数网友的言行却已经突破文明的底线、触及法律的底线。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会因网络虚拟,其法律责任也虚拟化。对于网友的攻击行为,乔木表示暂时保留向警方报案的权利,因为他看到很多网友都还是学生,而“年轻人难免有糊涂时候”。

        现实中,当举报“吃空饷”的对象涉及违规官员时,举报者往往会被视为是在捍卫正义,支持者居多,更不会遭到辱骂恐吓甚至人肉搜索。可当被举报者是著名主持人何炅时,乔木却成了一些人攻击的对象。面对同样的事情,却有着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吃空饷”更值得这个社会深思。

        标准不能因人而异,尊法守法不分现实虚拟。重情不为情绑架,守法当从言行始。权力不是官员的护身符,名气也不是名人的保护伞,这种选择性的报复性“保护行动”是对一个法治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极大破坏。

        这种“你所厌弃的东西正是自己正在做着的,你喜欢的事物正在被你伤害着,你所追求的正是你正在破坏的”吊诡现象,不是我们该集体反思的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