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模有样:上海绿化软实力
原创 晨晓 魔都小哨兵SH
上海,面积仅6340平方公里,“十四五”末,公园的数量将多达1000座以上。一个高GDP、低碳排放的超大城市,正漫步向我们走来。从七十年前人称“水泥森林”、“灰色城市”,到触手可及的“千园之城”,上海,经历了什么?
面积:从“一双鞋”到“一间房”
1868年,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上海第一座城市公园诞生于此,即今外滩黄浦公园。到1949年,漫长的80多年间,上海的公园仅增加到14个,人均公共绿地0.132平方米,这个面积,大抵能放进一双鞋。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上海靠“节衣缩食”,修复、改建、新建了一批公园。昔日跑马厅北部改建的人民公园,紧邻工人新村建设的曹杨公园,低洼地、垃圾堆放场上兴建的杨浦、和平公园,青少年游园泛舟的长风公园,开放一个“爆款”一个。
1992年底,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长到了1.11平方米,略大于一张报纸。也是在当年,建设部决定开展“国家园林城市”评比。借着这股东风,上海告诉市民,绿化的价值不止于生活的零星点缀,还向城市贡献了最重要的氧气和色彩。
浦东开发开放十周年之际,世纪公园正式开放,以87.6万平方米的绿化总面积,成就了当时在内环中心区域建最大生态型城市公园的大手笔。同年开放的,还有徐家汇公园,地处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的中心城区,开创了搬迁“三废”企业、保护工业遗存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
2003年,上海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此后,世博会、亚信峰会、进博会、花博会,上海在一次次的重要会议保障中不断淬炼,改善理念,完善布局。期间,公园绿地数量猛增,今天我们所拥有的406个城市公园和7座郊野公园,2/3以上来自近20年所建。到去年底,全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8.5平方米,相当于一间房。
形态:既有大开大合,又能螺蛳壳里做道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上海就意识到,城市绿化不仅要体现生态价值,还肩负传承、发展传统园林和古典建筑设计技艺的重任。
1988年,长达7年建设完成的大观园向市民开放。既再现了《红楼梦》中的景观,又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兼具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和江南园林的温婉秀气,让古典园林在现代都会中,共生、共赏、可游。伴随越剧版《红楼梦》重播,一时间游客如潮。
建于世纪之交的延中绿地,拉开了上海市中心建造“都市森林”的序幕,呈现了“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的新面貌,首次实现了国内特大型城市中心区“拆房见绿”,开创了我国中心城区大型公园绿地全开放的先河。
这片绿地总占地面积28公顷,是当时市中心最大的“绿肺”。前身却是上海旧房危房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拆一亩空地,需要800万元的拆迁成本,这在90年代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上海将公用事业改革中“挤”出的资金投入到造绿中,动迁了10000多户居民、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整片土地越来越不好找,于是各种“边角料”也成了上海扮绿的方向。
口袋公园规模小,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踏青赏花、休憩社交。从2018年开始,上海每年以至少新建或提升改造50座的速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如今已完成数百座,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满足不同需求。
立体绿化改平面为立面,节省平面空间,增加城市绿量,还能丰富城市景观。近期,本市月季迎来盛花期,“申字形”高架沿口布置的约16万盆月季花竞相绽放,在高架行车,就能看到窗外靓丽的花带。此外,上海也在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丰富了建筑立面景观。去年底,全市的立体绿化总量已达475万平方米。
上海从不止步于追求绿化的“多”和“大”,还有“小”和“美”,让更多的老百姓都能“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理念:城市绿化为人民
上海坚持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环境,哪一项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绿色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是内在涵养和外在气质的展现。为了那一抹绿,上海一直在努力。
位于陆家嘴核心区的陆家嘴中心绿地,占地10万平方米。据当时测算,其土地批租收益可达22亿。然而,上海认为,若算生态账那才是不可估量。为此,斥资8亿,动迁安置3500多户居民、30多家企业,终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地点建设了我们的城市绿肺。
2010年,轨交13号线建设过程中,发现项目内有一棵百年广玉兰,属于上海市二级保护古树。这样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却在一棵树前选择让步。为了不影响它,南京西路站站体整体向东“挪”了一小步。
187.7公顷的世博文化公园,公共绿地面积就占八成,还规划保留意大利馆等4处上海世博会场馆,并建设大歌剧院、世界级温室花园等文娱和生态休闲设施。据预估,这样的大手笔将减少上千亿元的商业收益,而上海仍毅然守护这片土地的绿色属性,把它打造成向纽约中央公园等高标准看齐的开放式大绿地,向老百姓开放,让老百姓有真实的获得感。
绿化,也是软实力,它让一座城市更完美,更赏心悦目,更有精气神。
(以上图片都来自网络)
原标题:《【有模有样】上海绿化软实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