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付巧妹团队用古DNA讲述1.1万年前亚洲人群的故事

2021-06-29 17: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ell Press CellPress细胞科学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

2021年6月24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山东大学王伟教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谢光茂研究员及李珍研究员、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范雪春研究员共同主导,西北大学、福建龙岩市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参与的核基因组研究成果 “Human population history at the crossroads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since 11,000 years ago”在Cell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人员揭示了自1.1万年以来东亚与东南亚交汇处人群迁徙与互动的历史,填补了两地接壤区域人类古基因组的空白,更新了我们对两地人群交流历史的认识,还追溯了现今生活在广西地区侗傣语系和苗瑶语系人群的祖先。

付巧妹团队运用古核基因组捕获技术,克服了由于东亚南方炎热潮湿环境导致古DNA保存差的困难,得以从广西170个人类骨骸或化石(30个遗址)中成功捕获30例(15个遗址)距今10,686-294年的人类古基因组,及福建1例距今11,747年的人类古基因组(图一)。其中,来自广西隆林、福建奇和洞的2个人类个体的年代均早于1万年,这是迄今为止东亚南方与东南亚地区所获得的最早的人类古基因组数据。

图一 新样本的地理和时间分布图

农业在该地大规模出现以前已存在东亚南部与东南亚人群的基因交流

本研究同时对该区域距今9,000-6,400年前人群的古基因组展开分析,结果显示:距今约9,000年的独山人呈现出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与以奇和洞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的混合的特点;而距今8,300-6,400的宝剑山人则延续了独山洞人的遗传成分,此外还混合有与和平文化相关的古老亚洲遗传成分(图二)。这说明,至少在6,400年前,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成分在该区域人群中仍然存在。不过,她在母系遗传上未观察到对晚期人群的明显影响。尽管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成分对现在生活的人群并没有主要遗传贡献,但这个人群在东亚南方与东南亚的交汇区域也曾延续到数千年前。

图二 早期亚洲人群系统发育图

探寻历史时期的人群结构

该研究对该区域距今约1,500-500年(历史时期)的古人群基因组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广西地区这一时期人群显示与距今6,000年之前的史前古老人群(包括广西隆林人、独山人和宝剑山人)完全不同,即广西特有的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此时已经消失。此外,这些距今1,500-500年的人群显示与现今生活在广西的侗傣语系和苗瑶语系的人群有着密切的遗传联系。他们和现在的侗傣语系和苗瑶语系的人群一样,受到了东亚古北方人群的影响,是东亚古南方人群和古北方人群的遗传混合群体。线粒体研究也从母系遗传角度印证了这些人群的遗传联系。

总体而言,该研究首先揭示出距今1.1万年前亚洲人群的多样性,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这是此前从未观察到、也没对现今南北人群做出贡献的未知古老东亚人群。其次,以动态视角揭示出我国南方广西、福建区域人群的演化与变迁历史,凸显出广西地区在亚洲人群演化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是东亚与东南亚在地理上接壤的交汇区域,更是两地人群在遗传历史上的交流区域(图三)——不同古老人群的互动区域,并且这是首次发现东亚与东南亚两地在农业传播前便已存在着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最后,发现该地区6000年以后发生了人群的更替,为溯源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该研究对于填补东亚和东南亚史前人群的互动历史细节、修正东亚南方人群的演化模式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图三 东亚与东南亚交汇处自1.1万年以来人群动态示意图

作者简介

付巧妹

研究员

付巧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青年通讯院士、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青年学者。目前担任《人类学学报》期刊编委、Human Genomics期刊编委、PLOS Biology期刊编委、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资深编辑;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因“重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历史”,入选Nature“中国十大科学之星”;此外入选科技盛典“中国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首届“科学探索奖”、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

主要成果:

她共同开发古核DNA捕获技术,推动古DNA规模性研究及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破译世界最古老现代人基因组,解码东亚现代人复杂遗传历史,揭秘中国南北方人群迁徙与遗传历史等,丰富了人类演化过程的细节知识和学术认知,尤其填补了东方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在Nature、Science、Cell、PNAS、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或接收论文五十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Cell期刊20余篇。相关成果入选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国内十大考古新闻”、中国十大科学进展、美国史密森研究院期刊和网站评选的“2020年度人类起源研究十大新认知”等。

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Press旗下Cell期刊上,点击“阅读全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论文。

▌论文标题:

Human population history at the crossroads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since 11,000 years ago

▌论文网址: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635-8

▌DOI: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5.018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