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21》:那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黄建新、郑大圣联合执导的《1921》,讲述的是建党的故事。这不是影视作品第一次对此进行呈现了。10年前,韩三平与黄建新联合执导的《建党伟业》,同样聚焦建党这一历史大事件。但两部电影的叙事手法并不相同。用黄建新的说法:《建党伟业》更偏向于“编年体”,《1921》则是历史的“横截面”,以1921年的上海为中心,将镜头辐射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1921》海报
电影有三条线索交叉推进。一条是全国各方党员代表汇聚上海参加一大;一条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遭到国内外反共势力的围追堵截;一条是日本特高课对来沪日本共产党员的追踪。后两条线增加了电影的国际视野,谍战、动作元素也丰富了电影的可看性。
不过占据主体篇幅的,是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在上海的经历与状态。
这群代表,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平均年龄才28岁。最年长的何叔衡是45岁,董必武次之35岁,陈公博、李达都刚过了而立之年——31岁,其余的都是20多岁,王尽美23岁、邓恩铭20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
参加一大的代表
观众对这些历史人物或许并不陌生。无论是在影视剧或者相关历史著作里,我们更多了解的是他们作为“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那一面,了解的是百科里冷静客观的编年表。《1921》最大的特点是,它抓住了这群年轻人作为普通人的这一面,他们有爱情、有个性、有习惯、有冲突,甚至也有稚嫩与弱点。他们的年龄,以当下我们的习惯称呼,他们是“80后”、“90后”和“00后”。
只有拍出这群年轻人的真实状态,当下的年轻人才能更好地与他们“相遇”。所以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刘仁静(刘昊然 饰)、邓恩铭(王俊凯 饰)、王尽美(刘家祎 饰)这三个最年轻的小伙子,有着相当充沛的精力和属于青春的探索欲。他们一来到大上海,就赶着去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一看究竟,他们被“大世界”俱乐部里的哈哈镜逗了,对新世界满满的好奇。
刘仁静(刘昊然 饰)
我们看到年轻的他们,拥有美好纯真的感情。毛泽东(王仁君 饰)与杨开慧(周也 饰)在码头依依惜别,充当“电灯泡”的何叔衡(张颂文 饰)赶紧用伞挡住自己,嘴里开着玩笑提醒着,“不急不急,还有六分钟”。李达(黄轩 饰)与王会悟(倪妮 饰)新婚燕尔,琴瑟和鸣,志同道合。
李达(黄轩 饰)与王会悟(倪妮 饰)
他们也有着属于年轻人的表达方式。比如毛泽东刚来上海时,到李达家做客。作为爱吃辣的湖南人,毛泽东嘱咐菜多放点辣。他想着李达是老乡,应该也是吃辣能手。等菜上齐了,一个辣椒都见不着。毛泽东说了一句很接地气的玩笑话,“完了,湖南完了”。事实是,李达也爱吃辣,但因为工作繁重,饮食和作息都不规律,他肠胃不好,只好把辣椒给戒了。
接着李达问毛泽东,怎么他邮寄到湖南的《共产党》杂志,费用一直未收到。毛泽东有些歉意地拿出欠条,说条件宽裕了第一时间就把费用给补上。李达其实是跟毛泽东开玩笑,他把欠条给撕了,告诉毛泽东:他负责开公司,毛泽东就管销路。之后仨人举杯庆贺“新公司”开张了。把共产党的成立比喻成“新公司”开张,也可以看出他们跟时下的年轻人一样,用语挺“潮”。
“新公司要开张了”
《1921》一直在拉近这群创造了历史的年轻人与当下年轻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年轻的观众很自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原来他们跟我们一样啊。那为什么他们能够创造历史呢?事实上,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出身不错,家境不错,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加入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什么他们甘愿冒着生命风险投身其中?
李达与王会悟在天台上的那一席对谈,也许能够让我们明白答案。李达说,当初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时,他率领众人抵制日货,可就在点火焚烧的关头,他才发现他手中的火柴也是日货。“偌大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多么悲哀。”
李达
这种悲哀的情绪,沉淀在这群年轻人心底。在“独立日”的庆祝游行上,毛泽东被挡在法领馆的高墙之外。高墙内外国人盛装出席,欢歌笑语,觥筹交错,烟花绽放;高墙外,则是国人眼巴巴看着。但这是中国的国土啊,什么时候我们的人民才能享受这样的幸福?
毛泽东(王仁君 饰)
被深深的悲哀压抑着的年轻人,需要寻找情绪的释放,需要出路。毛泽东郁郁狂奔。
但路在何方?
彼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家撕裂、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各种改革踉踉跄跄、屡试屡败。任何有着爱国之心的有识之士,都想着救亡图存、变革图强。各种新思潮一波又一波地刮过,不少风靡一时却被证明是空想主义,电影中毛泽东与萧子升的两场辩论也从侧面折射了这一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知识分子给出了一把解惑的钥匙,为中国未来革命点亮了“火种”。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引导行动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成立中国共产党,就是最大的行动,就是最有用的出路!
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有着拳拳爱国与救国之心,坚定着正确的信仰,这是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此选择、如此勇敢的理由,这也是他们共同的精神世界。他们积极探索,勇于担当,奋不顾身,甚至舍生取义。电影结尾用一段蒙太奇,展现李大钊、李汉俊、杨开慧、邓恩铭、何叔衡等革命先驱英勇就义、壮烈牺牲的画面,令人动容。
他们如此平凡,他们又如此伟大。100年前,他们在风雨如磐中创造了历史。100年后,电影让年轻观众接近这一群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也是要启迪观众:年轻的我们何为?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今日的中国独立自主、繁荣富强,昔日的革命者在兹念兹的未来已来。但先辈们留下的精神不能忘、不能丢,仍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扬。记住他们的英姿,坚定地选择他们所选择的信仰,继续他们不懈的奋斗,这是新一代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光荣的责任与使命。
《1921》想要给观众传递一份这样的信念与力量,它做到了。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