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城市志|“双国际机场”第三城,为何是成都?
明天(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正式运营。届时,成都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内地第三座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国际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从2011年开始选址,2015年获得批复,2016年正式开工建设,到2021年投入运营,前后历时十年左右。按照初步规划,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32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成都本身是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现有的双流国际机场,在2020年跻身全球最繁忙的十大机场,并以4074.15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如今新机场投用,对于成都枢纽的地位将形成强力的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双国际机场”第三城,但如果以双4F机场为标准,成都则是继北京之后的第二个双4F级机场城市,其在全国航空版图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放眼全国,别说4F级别的机场,有的城市可能连一座大型机场都没有。那么,在机场建设上,成都为何能有如此规格待遇?
1
首先,要看到,机场服务于经济。机场建设的庞大投资,跟地方财力息息相关,所以机场数量、建设水平,直接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挂钩,北京、上海能够率先实现双机场,并不是偶然。
具体到成都,2020年成都的GDP达到17716.7亿元,排在全国第七位。七普公布的成都常住人口为2093.8万人,成都成为重庆、上海、北京之后的国内第四个常住人口2000万+的城市。
在新一线城市排名中,成都长期位居榜首,坊间一直有成都是内地“第五城”的说法。抛开这些头衔背后的争议不谈,成都目前的城市规模、发展水平是毋庸置疑的。相对较为发达的产业、超2000万的人口体量,都对航空运输形成了巨大的需求。
成都现有的双流机场的客货流量,就是一个直观的缩影。2020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为61.85万吨,位列全国第七;旅客吞吐量更是达到4074.15万人次,仅次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列全国第二。
当然,去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的蹿升,跟北京、上海两地的机场受疫情影响有很大关系。但就过去而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客流量也一直是第四的存在。
考虑到成都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人口等资源还在快速集聚,而机场建设都需要打提前量,所以在全国较先布局双机场——还是双4F机场,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换个角度看,机场这种高成本的交通基建工程,都是有一定的辐射半径的。比如苏州目前没有机场,是因为它距离上海较近,处在上海机场的辐射圈内。而成都在新一线城市中率先实现双机场运营,和它在西南地区甚至整个西部的门户枢纽地位息息相关。
2020年下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成都和重庆、西安三个城市一起,被定位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在今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四个“极”。
换句话说,作为西部经济中心、门户枢纽的成都,其机场不仅是要服务成都、四川,而是要面向整个西南乃至西部地区。
事实上,在能够代表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国际航线数量上,成都已经超过了百条。很多周边城市市民,如果想要飞国外,尤其是一些相对较冷门的国家、地区,可能也得来成都机场乘机。
考虑到现在双流国际机场的吞吐量已经接近饱和,增加一座新机场的必要性很强。天府国际机场的投用,正是成都对内辐射大西南、对外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缩影。
2
对成都来说,双机场格局形成之后,除了便利出行之外,一方面可以有效分流双流国际机场的运营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产业、人口疏导,优化现有的城市空间格局。
在产业层面,航空运输高效快捷的特征,可以有效带动临空经济的发展。像一些体积较小但时效性较强的电子产品,都高度依赖航空运输。高水平建设的机场,能够起到强有力的产业拉动效果。比如郑州,就是依托航空运输发展临空产业实现“逆袭”的典型案例。
事实上,正是考虑到机场对于城市交通、门户枢纽地位、产业经济的巨大加持效果,很多城市近些年纷纷扩建现有的机场。此外,还有不少城市明确了打造双机场的目标。
比如一线城市、华南交通枢纽广州,第二机场已经处于选址阶段。
比如重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另一个中心城市,在前几年就提出了规划建设第二机场的目标,并且选址范围基本确定。前两天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显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这意味着重庆第二机场距离获批越来越近。
结合成都第二机场的开通来看,重庆第二机场一旦落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拥有四座大型机场。如此强大的机场群实力,将帮助成渝夯实全国交通、经济第四极的位置。
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的郑州,作为临空经济的重要受益者,也没有闲着。今年4月下发的《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到,要“适时启动郑州第二机场规划选址”。这意味着郑州的双机场建设,即将正式提上议程。
此外,经济实力差一截的昆明,也展示出了打造双机场的雄心。去年年初,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周民欣宣布,“将新建昆明第二国际机场,分流长水机场的省内航线,以发展区域机场群协同效应”。昆明长水机场2020年的旅客吞吐量达到3298.91万人次,位列全国第六。
当然,以上城市的第二机场规划,未来能不能获批、获批后到底按照怎样的标准和等级建设,现在还是未知数。
就国际航空发展格局来看,首尔、东京、大阪、曼谷等城市,基本都是双机场运营,纽约等一些城市甚至是三机场。考虑到国内这些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容量,双机场成为大城市的标配,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那些暂时没有大型机场的城市,也不用过于灰心。随着都市圈、城市群建设步伐的加快,内部的轨道交通连接更加完善,暂时无法圆机场梦的城市,和机场的物理“距离”也将会越来越近。比如,广州的第二机场,普遍说法是可能选在佛山。
进入到都市圈、城市群时代,共用机场将变得越发普遍。对于中心城市来说,这种趋势会给它们建设第二乃至第三机场,增加更多的获批筹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