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寻找《玛纳斯》史诗和我的故乡
施坦丁
“他就是我们要找的民间艺人夏尔根了。”
不远处草地上的白房子里冒出炊烟,一个面色黝黑的男人,穿着柯尔克孜族礼服、怀抱库姆孜琴站在门口。待我们走近,他上前两步伸出手,紧紧地用力和我握了握,又上前和我的同伴握手,接着躬腰、伸手,做了个长长的邀请姿势,欢迎我们到来、请我们进屋。屋里对门一张大炕,这排三间并列的土木结构房子外形看似简陋,走进去完全不同,墙壁四周挂着精美的壁毯,炕上也铺着纯手工、带美丽花纹的羊毛毯子,还有各色靠垫。夏尔根已经坐在炕席中间,他清楚我们的来意,一副已准备好演奏的架势。我们也各自脱鞋上炕。女主人端来奶茶和油馕,还有几种奶制点心。
几天前我们在喀拉骏大草原,那里刚刚结束了草原上的夏季阿肯大赛。也是在那里,我们听说了夏尔根这位出色的柯尔克孜族民间艺人,但他不在现场,我们只好到他家中拜访。
这是个被远山环绕的草原小村庄,位于伊犁特克斯县境内。这也是我的家乡。夏尔根家住阔克铁勒克乡的霍斯托别村,但在一大串名字背后我们只看见这一栋房子,孤零零地立着。这样的场景在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那么熟悉,推开家门,外面一片空旷,完全看不到、也想象不到另外的世界。少年时代,我无法想象自己可以丈量世界,家乡是怎样都走不出去的荒凉。
当而立之年,经历了许多无常世事,记忆也变得无常起来,我开始再次用目光、用记忆、用心感受这片土地,并发现有那么那么多我曾经忽略掉的美。
夏尔根是个见过大世面的艺人,并不在意我们手里的机器。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琴声在小屋中飞扬起来。他拨弄着库姆孜琴弦,节奏越来越快,头也跟着晃动,脸上的表情越来越虔敬、严肃。突然,一句一句的《玛纳斯》从他嘴里迸出来,在琴声中他歌唱的声音越来越大,表情也愈发激动。没想到一开场他就选择了这部柯尔克孜族的史诗,恢宏的气势把我们立即都震住了。
知道《玛纳斯》的人不多,在中国知道荷马史诗的人肯定比知道《玛纳斯》的要多得多,如果不是因为收集民间音乐的工作,我也没机会了解到这部和荷马史诗在篇幅、内容、结构及艺术形式上不分高低的巨作。这部史诗要从柯尔克孜族2000多年的历史说起,史诗主角是英雄玛纳斯。公元前3世纪,柯尔克孜先民已经生活在叶尼河上游的山林中,因为屡遭异族侵犯,从公元10至15世纪,柯尔克孜人逐渐完成了从叶尼赛河上游到阿尔泰山、天山的大迁移。在反抗侵略者的战争中自然出现了许多英雄,在这部史诗形成过程中,柯尔克孜人把各个时代的英雄故事,包括自己的理想愿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都融于玛纳斯的形象当中。
夏尔根为我们演唱的是史诗第一部。整部史诗一共八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与叙事结构都比较完整,可以独立成篇、单独演唱。
伊犁特克斯县诗一般美丽的喀拉骏大草原在八部史诗中,第一部篇幅最长,有五万四千多行,占到整部史诗的近1/4,是史诗的核心部分,国内外学者对《玛纳斯》的研究也主要在这部分。这一篇描写玛纳斯的一生,他的父辈曾率众抵抗入侵的卡勒玛克人,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从此柯尔克孜人沦为卡勒玛克人的奴隶。老人饿毙,年轻人四处逃离,民族濒临灭绝。此时卡勒玛克人的一位巫师对他的首领说:“柯尔克孜人中将诞生一位英雄,没有人能战胜他,他要征服世界。他的名字叫玛纳斯,他诞生之后世界就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卡勒玛克人将遭遇灭顶之灾。”听了巫师的预言,首领下令对所有柯尔克孜孕妇实行剖腹,不让一个柯尔克孜男孩诞生。
然而,有一个略富有的柯尔克孜人叫加克普汗,老来无子,他举行了一个祈子仪式,年迈的妻子便神奇地受孕了。玛纳斯诞生时是个肉球皮囊,他的叔叔划开肉球,里面是个一手握血块一手握油脂的婴儿,手握血块预示玛纳斯将戎马一生,要让敌人血流成河;手握油脂预示要使柯尔克孜人生活富足。
在故事的发展中,玛纳斯杀死卡勒玛克人首领,俘获其女儿做妻子,行军途中遇见美丽的汗王之女尼凯,明媒正娶。后来又娶了一个女俘。经历十多次征战,他还成功主持了哈萨克汉王阔阔台依的盛大祭典,成为统帅包括柯尔克孜部落在内的60个突厥部落联盟的总首领。
夏尔根唱到玛纳斯征战的片段,他的整个人都好像要燃烧了,使出了最大的力气弹琴,用最大的嗓门歌唱,脸上有愤怒,正如史诗中的描绘:玛纳斯高喊着冲入敌阵/ 玛纳斯愤怒地高声吼叫/ ……他的吼声/ 令敌人胆战心惊……/ 他抽出闪着寒光的宝剑/朝着敌方冲杀过去……他所经过的地方/ 血水像河一样翻涌。
唱罢,夏尔根又大吼一声“哈”!两臂张开,做了个结束的姿势,端起一杯奶茶大口喝下。我忍不住问他是不是一定要唱得如此用力,他用柯尔克孜语(他读高中的女儿为我们做临时翻译)说:“玛纳斯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也是我们的祖先,必须这样唱才能表达我对他的敬意。”
唱完第一部分,我以为夏尔根已经很累,需要休息,但他又弹起琴来。这一次琴声温柔而凄怆,前奏之后,他的声音低沉地流淌出来,我立刻被他温柔的声音感化了,他的表情也柔和起来,与先前判若两人。琴声歌声的悠扬中,我听到“布谷、布谷”的象声音,好像鸟妈妈呼唤小鸟的声音,充满温情。这首曲子不长,只有几分钟,夏尔根告诉我们这也是一首非常古老和经典的柯尔克孜传统民歌,表达了亲情的重要。
就这样从午后一直演唱到天色将晚,中途有位和他相貌相像的中年男人也拿着把库姆孜走进屋,上炕,坐在夏尔根旁边和着调弹起琴。夏尔根一直用眼神和用腿踢的方式示意那位中年人走开,但手里的节奏并没停下。后来得知那是他哥哥,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爷爷从吉尔吉斯斯坦举家迁到新疆境内,带着一把古老的库姆孜琴。爷爷想把琴技和古老的柯尔克孜歌曲及《玛纳斯》史诗传授给夏尔根的哥哥,没想到夏尔根竟能模仿爷爷演奏,比哥哥更有天分,爷爷于是改变主意把一身技艺连那把珍贵的琴都传给了夏尔根。
那天晚上,我们随夏尔根和他的三个孩子去不远处的河边骑马,并给马饮水。20年了,我又一次骑在了马背上,穿过一小片草地,来到一条小河边,晚霞染透了天空,河水泛着红光,这是我最熟悉的童年风景,也是新疆这片辽阔土地所特有的风景。那一瞬,时光就穿越了20多年,我笑了,很久没有如此灿烂地微笑了。
第二天,夏尔根继续为我们唱第二部分《赛麦台依》,讲玛纳斯之子的故事。晚餐时他问我曾经做什么工作,我告诉他自己曾是一名记者。他马上用柯尔克孜语说:“你的职业很美,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神秘的门,把最美的事物展现给人类。”他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有这样的职业。在我们临走前那个夜里,夏尔根说他要连夜骑马上山,他的牛在山上下了牛犊,必须尽快上去把小牛犊抱下山,否则会被冻死。第二天一早准备乘车离开时,我望了望远处白雪覆盖的山脉,脑子里有一幅画面:夏尔根骑着马,怀抱着牛犊缓缓走下山来,犹如怀抱着自己的婴儿,群山中只有他骑马晃动的身影。想起当我问他为什么受邀去草原音乐节却没有去时,他说现在忙得很,山上有很多牛羊需要照顾。“我放牧的时候就演奏给我的牛羊听,已经几十年了。”我的眼前的诗意画面里,怀抱牛犊的夏尔根犹如普希金诗歌中的人物。
回程大巴上只有四五个人,车在一大段贫瘠的黄沙地中行驶,柏油马路像一条长蛇爬行在沙漠中,很多个小时过去,窗外景象没有一丝变化,这也是我对家乡抹不去的记忆之一。几天后我和同伴从伊宁出发,走到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边境,我的大哥在那儿有座一千多亩地的农场,曾经的砂石地在他十多年的苦苦经营中,已经有了许多绿色植被和大片经济作物。我告诉大哥,我们要找一位在察布查尔县境内的老阿肯(阿肯是哈萨克族游吟诗人),名叫鲍比-玛丽,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今已年过八旬。大哥放下手里的工作,驱车带我们去察县,她住在察县西北的一个村庄。
大哥沉默地开车,我望着窗外风景,想象我们驱向的寂寥平原中隐没着多少村庄,居住着多少人,他们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夜幕降临前我们终于找到了鲍比-玛丽的家,两排刷着白色石灰的土房,一个不大的院子,种满了花草,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民宅。老诗人正在一侧的房间里,当我们说明来意并被她女儿领进屋时,眼前的景象令我难过,鲍比-玛丽坐在房间简陋的土炕上,佝偻着身体,她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她试着要起身,但身体显得无比沉重,她的女儿赶紧上前扶住母亲。患肺病前,她每年都会被邀请到各个不同的草原,参加不同的阿肯大赛,创作了大量诗歌,也多次走出国门参加演出。患肺病后无法再演出,也缺钱医治,对此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听说了我们的工作,老人显得很高兴,她不懂汉语,让女儿转述给我们她的想法,表示很高兴我们对阿肯、对阿依特斯(由冬不拉伴奏、即兴创作诗歌的表演形式)的热爱,欢迎我们的到来。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她最好的学生介绍给我们,为我们表演阿肯弹唱。
我要用尽一生赞美哈萨克民族
自由而勇敢的牧人
赞美我热爱的祖国
如果我没有做到
年轻的阿肯们
请你们以诗歌来埋葬我吧
……
我想我终于找到了家乡,曾经终于离开,而今终于回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