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炒股热、浦东开发25周年等当选4月上海市民最关注时政话题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新华社上海分社5月11日联合发布了4月份的“上海市民时政关注指数”。指数显示,4月份上海市民最为关注的5个时政话题依次为:“A股重上4000点再兴炒股热”、“上海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人社部表示未现公务员‘离职潮’”、“复查聂树斌案全力维护司法正义”和“对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
时隔七年,上证综指在4月初重上4000点,炒股成为近期市民生活中最热门的话题。这是继3月住房问题居指数排行榜首位之后,市民再次聚焦与自身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话题。而在专家看来,市民在盼望证券指数上升的同时,恐怕要思考这些增加的金融资本是否有效地拉动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
“全民关注‘炒股热’并不代表全民炒股,更不是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走向世俗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磊表示,很多人对于股市火爆的关心,是因为身边总有家人、同事、朋友在炒股,耳濡目染,难免成为第一热点。同时,石磊认为,股市一时间成为热点问题,必定与过去一段时间比较沉寂的市场有关,在一段时间宏观经济运行不畅的情况下,个人财产性收入没有上升,恰好在这个时候,人们都看到了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机会。“增加财产性收入是中央提出来的,中央一直在倡导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敞开心来,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放开货币条件的政策,来引领和刺激股市的增长。”
在石磊看来,国家不是在单纯用政策来推动指数。“这里面有一冷一热需要注意,就是现在虚拟经济相对较热,实体经济仍然较冷,这值得谨慎。”石磊分析,一般人们认为,金融就是虚拟经济,但实际上金融并不必然等同于虚拟经济,把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包括金融政策都变成以钱生钱的时候,这样的金融叫虚拟经济,当金融借助于借贷和股市以及其他延伸品的交易,通过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进入实体经济,那么它也是实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客观地说,这段时间金融中不断出现的好迹象,金融资产的增加,股市指数的上升,并不是立竿见影地反映在实体经济中。”石磊认为,面对现在虚拟经济相对较热,实体经济相对较冷的局面,接下来政策制定的重点,是怎么有效地把股市所融入的社会资本,金融资产,有效地通过渠道的增加,渠道的顺畅,制度的改进,机制的优化,来引导到实体经济中来。
石磊认为,在“炒股热”背后,值得市民思考的不是点数,如果经济结构不能有效调整,实体经济不能借助于虚拟经济的支持得到发展,那么5000点没有意义,“因为这样的5000点是‘疯牛病’,我们希望看到健康的牛,但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没有到能支撑一个稳定,健康,高效的牛市,短期内快牛往往会带来不稳定。”
而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看来,炒股热是一个民生问题,老百姓关注股市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再调整,而这一轮股市的发展中,政府的行为不能简单地回归政策市的范围,政策的出台要考虑中国老百姓的社会心理的现实。“我们重积蓄,轻消费,因为社会缺乏有效保障,例如教育、卫生等等方面。”唐亚林认为,怎么让闲散到老百姓手里的闲钱成为一种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资本,这一点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要动脑筋的。“去年年底我讲过,今年股市肯定要上到5000点,这是我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唐亚林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