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黑土地为何如此珍贵?

2021-06-25 20: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你知道吗?大自然孕育1厘米适合耕种的土地,就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为了留住每一片田野,我们其实付出了很多。

有限的土地资源还需要承载我们更多的美好期望,需要我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今天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就让我们来认真地说说,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为何如此珍贵?

为什么要保护黑土地

黑土地被誉为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北半球拥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乌克兰的第聂伯河流域;一块在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

黑龙江垦区勤得利农场一地块深翻后的黑土。新华社记者 王建摄

黑土地主要是在温带和寒温带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形成的一类表层含有暗色腐殖化物质的土壤,俗称“黑土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这样认为。

而通常意义上,我们需要保护的就是这种可以用来耕作、种粮食的黑土耕地。中国东北黑土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典型黑土耕地面积约2.78亿亩。

粮食安全,两大要害,一个是种子,一个是耕地。

广阔无垠的黑土地,为填饱中国人的肚子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数据统计显示,东北产粮区的年粮食产量占全国1/4,商品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是不折不扣的“压舱石”“稳压器”。

然而,这样宝贵的资源,却面临着退化甚至消失的风险。

自然黑土是千万年前在砂砾和黏土层上发育的土壤,在雨热同季的气候下,形成了茂密的植被层,然后因迅速转冷而结冰,土壤表层有机物质的积累大于分解,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演变,才变成了深厚肥沃的黑土层。

自20世纪开垦以来,东北地区的黑土层平均厚度由50厘米至60厘米下降到30厘米左右,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下降了50%至60%,年均下降速率约为5‰。

用农民的话说,以前“肥的流油”的地“瘦了”、“薄了”。“不用铁锹,地面上都露出破皮黄,踩一脚登登硬,不像以前跟棉花一样,”吉林省四平市农民李金泉说。

选最适合的方案保护黑土地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当下摆在人们面前最紧迫的工作。“吃祖宗饭,借子孙粮”,这粗放式的耕种模式必然不可持续。

人类历史上曾经的惨痛教训,更是前车之鉴。

与东北地区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土区开垦时间很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因为忽视对黑土地的保护,遭遇了令人生畏的“黑风暴”。

1934年5月12日,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风暴刮走,当年全国小麦减产51亿公斤;

1960年和1965年,两次黑风暴使苏联垦荒地区的春季作物受灾面积达400万公顷以上。被刮到天空的砂土总量约有9.6亿吨至12.8亿吨。

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历史责任,无论从哪个角度,保护好黑土地都是时代给出的必答题。

既然保护,哪种办法最合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经过多年探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总结出了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这些办法不一定都适合中国。比如休耕,作为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土地种两年休息一年,可以恢复地力。但东北黑土地还承担着维护粮食安全的重任,休耕这条路行不通;轮作,指的是今年玉米明年种大豆,这样一来既可以下降土地利用强度,又能够增加土地的有机质。但出于经济考虑,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农民缺乏轮作的动力。

黑龙江某农场正在深翻黑土地。图源:新华社

有鉴于人多地少、粮食安全压力大的特点,保护性耕作是我国用好养好黑土地首选。

何谓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覆盖,免耕、少耕播种,达到集保持土壤水分、防治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土壤肥力、减少土壤耕作、节约成本等多种功效为一体的、环境友好的农业种植技术模式就是其中一种。

对于保护性耕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支持政策。实际上,东北地区这十几年一直在进行保护性耕作,去年以来,保护性耕作开始步入快车道。各省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让大家认识到进行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真正把黑土地保护好。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系统总结“黄淮海”“渤海粮仓”等农业科技攻关重大任务经验的基础上,发起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将利用相关研究所的科研和数据积累,与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三省一区合作开展攻关。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为了保护黑土地,科研人员们正夜以继日地工作。但保护黑土地,也不能只靠科研人员。

记者在某些电商平台发现,不少商家售卖标记为“草炭土”“东北天然有机黑土”的商品,发货地址包括东北三省多个地市。一些店铺声称其商品“土质疏松、营养丰富,富含有机质,来自寒地不生虫”。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随手搜索就可以发现不少与“黑土”“草炭土”相关案件。如吉林省大安市人潘某某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嫩江行洪区内盗窃黑土4438.3立方米,数额巨大,构成盗窃罪……

保护黑土地,既需要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也需要加大黑土地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引导、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工作,共同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今天,我们来聊聊这种“土”有多珍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