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时代之音⑥|街道干部刘佳:低碳生活,人人都做得到
《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第5期 孟惠普 毕馨元(翻拍)
【为了千家万户 生活得科学文明 曹杨新村街道科普活动侧记】
这个当年由劳模集居的社区,40多年来,一向以卫生洁净、邻里和睦、治安稳定而闻名全市。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今天的曹杨新村,又向社会展示了新的风貌:一种讲究科学文明生活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科普知识开始进入社区,走进家庭。
从1986年起,曹杨新村街道就于每年的5月举办一次“曹杨之春”文化艺术节。这一周,街道就像过节一般热闹。夜幕降临,新村彩灯齐放,绿荫丛中,有居民的集邮、插花、服饰编织展览,居室布置展示,老年夫妇交谊舞、硬笔书法、清宫御茶表演。连续8年,各居委会都分别与社区单位共同举办“科普纳凉晚会”,居民们以“讲科学、爱曹杨”为主题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整齐划一的曹杨新村建筑。 图片来自网络
在宣传科学文明生活的基础上,街道领导又进一步将科普知识引进楼组、进入家庭。街道结合社区服务积极创建科普楼。科普楼要达到“四个一”,即楼内设置一块科普宣传园地,由各家庭轮流出刊;成立一个科技服务小组,由具备一技之长的家庭成员组成;挂出一只保健药箱,供各户家庭使用;推荐一名科普宣传员,传播科技信息。近两年,街道又分别选择了一部分居民家庭,开展了科技进家庭的“三个100户活动,即每年向100户家庭传授家庭急救知识,向100户家庭传授养花护绿知识,向100户家庭传授家电使用保养知识。
曹杨地区电力信息科普。 图片来源 微信公众号“美好曹杨”
“三个100户”活动,给新村居民带来了实惠。那年夏天的一场暴雨,造成了六村二委地面积水,底楼居民几乎同时切断了电源,并把家用电器安放到安全位置,没有一起触电事故发生。去年春节,五村杨妈妈的儿子洗澡时煤气中毒,不省人事。受过培训的杨妈妈没有惊慌失措,及时为儿子作了心肺复苏救治,上了救护车还不停地按摩,硬是将儿子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曹杨新村地区拥有上海市微波研究所、测绘院、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多家科研单位,这为新村将科普知识引入千家万户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当然,能将这些教育资源利用起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街道领导有着强烈的科普意识,始终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放上重要的位置。几年来,尽管领导成员有所变换,但几任领导都坚持以科普为先导,以社区为载体,努力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生活过得科学文明正逐渐成为曹杨新村居民的自觉行动。
曹杨新村的科普工作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早前杂志上关于新村生活的报道。 图片来自网络
刘佳:接受低碳生活,每个年龄层的居民都有优势
曹杨街道党群办副主任
“总书记说过,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在科普工作上。”基层工作中有很多事都可以跟科普挂上勾——整个5月,刘佳和街道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着组织社区居民打疫苗的事情,“目前鼓励全民接种疫苗,仅靠单一宣传还是不够的,我们就请了家庭医生进社区,普及疫苗接种常识,居民们当然有很多的疑问,能不能打,安不安全,我们都一一请专家解释详细,说清楚,慢慢地很多人也会从不接受不理解到口口相传。”
2009年在街道发展办工作的刘佳经手过好几项社区科普项目。 刘佳 供图
每年反震减灾日,社区会有如地震局等院所的专家到学校做讲座,帮助幼小及初中生增强意识和自救的能力,暑期还有主题性的活动,如红十字急救等;在“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周”,有针对周边白领设置的“个人隐私保护”专题活动、鱼蔬共生生态系统建设这类动手实践项目;而面对老年人,“杏杨绿意”团队的车棚空中花园,老年保健知识讲座早已成为多年居民科普活动中的保留节目。针对不同年龄层、设计不同内容,科普工作全面覆盖到所有人群,曹杨街道的工作具体也切实际,“我们手把手的教,也是使居民们养成自觉行为,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安全教育走进幼儿园。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美好曹杨”
2019年,上海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打破大家旧有的习惯有难度,街道想了很多办法,玩游戏通关、组织主题讲座、发动机关党员做工作、利用周边大院大所的资源进行普及,“借一句当年流行的话,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资源。”实干、巧干,和居民们一起重新认识垃圾,曹杨街道成为了首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曹杨环浜可以垂钓。 毕馨元 图
和街道里很多工作人员一样,刘佳是“土生土长”的曹杨人,小时候就住在环浜旁边,她一直觉得与水很亲近。“2009年,环浜的水甚至达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洁净度。曹杨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亲民的,有家的感觉。”所以,刘佳知道也感觉到曹杨人会更积极主动地维护“家”的整洁与和睦,“等我们的结构性大修结束后,请再来曹杨看看,一定又是焕然一新的景象。”
【后记】
旧闻新读——旧闻指的是当年的媒体对当事人和事的采撷。当我们在操作曹杨新村这个专题时,那些散落在纸片中的人物,慢慢浮现出来。一般,他/她们的形象夹杂在那些热情洋溢的词藻之中,或刚性的政策条例里,又或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作为个体的他/她们,被密密的文字所挤压、所吞没,间或,突然跃出纸面之上——一个社会主义新人被抛向时代浪尖,大肆报道并传诵一时。
他/她们在时代洪流之中沉沉浮浮,有人成为幸运儿,有人沉寂下去,今日,我们将他/她们从字里行间中“托举”出来,由他/她们自己来朗读这时代之音,这里面有青春、有热血、有理想、有奉献,有爱有恨,有荣耀与困境的纠缠。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