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班干部索要财物逼同学喝尿,新华社追问校园“官气”为何重?
新华网北京5月9日新媒体专电,近日,安徽小学生利用职权勒索钱财事件被曝光。经记者核实,涉事学生为当地教学点的语文课代表,多次以检查作业和背书为名,向同班同学索要财物,并逼同学喝尿。
教育工作者向记者表示,小学生利用职权索要财物事件,背后折射出孩子中间存在特权观念,校园里“官气”过重等问题。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避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浸染,学校如何……
班干部为何能以“权”勒索?
5月8日,网曝“安徽怀远小学生长期遭班干部勒索”,迅速引发网民关注。记者从怀远县教育局了解,网帖中涉事学生为语文课代表,多次以检查作业和背书为名,向同班同学索要财物,并先后两次逼迫同学喝尿。
事发后,怀远县教育局决定给予该生班主任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一级、撤销教师资格处分,调离该教学点;同时撤销校长职务,调离该教学点。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常务副主任许建农提醒,由于涉事的都是未成年人,不能用成人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惩罚。但是不管是欺负人的同学,还是受欺负的同学,都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该事件曝光后,大多网民表示,学生的行为与校园里充斥“官气”密不可分。网民“快乐生活着365”说:“成人的功利思维、强势任性已影响到少年的日常行为,社会、家庭成员应规范自己的行为,言传不如身教,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净土为何充斥“官气”?
实际上,近几年相似案例已不少见。2011年,“五道杠少年”走红网络,网民普遍质疑,学校文化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学生深受其害,才有了一副官相;而在浙江、郑州等地,一些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和班干部的换届选举期间,拉帮结派、请客送礼等学生贿选的新闻也屡见报端。
受访人士表示,教书育人的校园出现这种现象令人心痛,究其原因,还在于教育土壤缺失养分。不论是班干部,还是遭勒索的学生,都是现行教育失败的受害者,社会、学校、家庭都值得反思。
许建农认为,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家长的传递,无意识地感染了孩子的世界观,比如对权力、金钱的态度,等孩子们拥有权力之后,就想尝试来满足内心的虚荣和欲望。
“小朋友受到权力侵害之后,如何为自己维权?学校对这些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足的。”许建农说,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没有维权意识,但学校教育缺失了维权教育,当孩子权力受到侵害时,大多只能选择忍耐,要不然就可能受到变本加厉的侵害。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调研部主任赵士英表示,现在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过去的家长很重视自己的言行,不宜让孩子知道的行为、情绪、语言都背着孩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缺乏这种意识,不自觉的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入家庭。”
谁来给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孩子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先学会做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学校应当负起主要责任,尤其加强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维权意识。
许建农说,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教师首先是育人,其次是教书。“实际上,在某些地方,班干部就像是一个‘小老师’,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班干部与同学的关系。”
“让孩子从小学会成为一名公民,尊重法律、尊重他人人格、尊守基本规则。对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说,这些内容最容易接受,学校应重视道德教育。”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硕豪说,即使孩子受到家庭、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校也应起到过滤净化作用,“如果学校的校长、老师面对这种问题,说自己没办法,那就是不懂得教育。”
“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孩子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许建农说,对于孩子来说,身心伤害可能会影响一生。
“目前来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真正形成整体合力,这将是教育改革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赵士英说。专家们还建议,儿童社团里会赋予未成年人一些特定角色,但不能使之成为老师之下同学之上的权力者,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不可过分放大“班干部”的作用和价值。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