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航天进港日记丨谢军的PPT上,排了一组人物小照
谢军的演讲PPT上,排列了一组人物小照,依次是钱学森、陈芳允、孙家栋、范本尧、李祖洪……
谢军是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6月24日上午,香港理工大学,在介绍完去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正式开通后,他用PPT回眸了下上述历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凝结着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
中国航天所有传承的起点,都要追溯到钱学森,也就是戚发轫院士口中的“我们院长”。
88岁的戚发轫院士在演讲中回忆,中国航天工作是从1956年开始的,自己晚了一年,1957年参加工作,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当时要搞导弹、火箭,完全没见过,只有钱学森院长知道,给大家上《导弹概论》。
谢军纵数照片中这些人的功绩,钱学森是航天事业的开拓者;陈芳允提出双星定位思想,拉开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大幕;担任工程总师20年的孙家栋,现在还经常指导工作,要求北斗导航应“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范本尧参与主持我国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支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导航定位卫星,首次实现了“双星定位”运行;李祖洪是北斗一号和二号的总指挥,解决了很多经费问题……
从人物履历中的参与、担任、支持这些词,你就能感受到一种接力和传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称,中国航天发展的接力棒,从钱学森交到了戚发轫院士、龙乐豪院士等手中,现在又交到了胡浩、孙泽洲、谢军、张熇等人的手中。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和传承中,中国航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目前中国已成功进入了世界航天第一梯队。
此次访港行程中,戚发轫院士还不停地寄语年轻人和学子们:
中国航天强国梦靠什么实现?靠年轻人!我们那一代是解决有无问题,现在青年要做到赶超。希望年轻人,包括香港年轻人都接受挑战、完成任务。我也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老一代干得更好,历史规律就是一代比一代强。
未来,谢军PPT的人物序列中,必然还会加入后来人,说不定就在这次讲座的聆听者中、访港活动的关注者中。
现场有记者突然问,戚院士已经88岁,身体还这么好,有什么养生之道?
一旁有人介绍航天界还有很多高龄人,比如孙家栋院士今年92岁了,范本尧86岁,李祖洪79岁;已经过世的钱学森享年98岁,陈芳允享年84岁……
戚发轫说,年轻人要走出温室、到大自然中去,迈开腿锻炼。自己那个年代读书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清华大学规定体育不及格就不能毕业,清华大学的校长还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要祝福并感谢戚发轫、龙乐豪这些老人身体康健。因为他们的持续余热,航天的传承和精神的体味,才得以远接历史现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