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儒雄:与雷军第三次联手创业,愿赌武汉未来黄金20年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发自武汉
2015-05-07 12:4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李儒雄。 CFP 图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的英文最近成了众矢之的,不过但凡知晓雷军辗转创业路的人们,谁又会在意他的英文好不好呢?

        曾与雷军一同创业的小伙伴、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李儒雄,近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讲述了他与雷军的故事。

        晚上近八点,武汉光谷创业咖啡馆里,依然有几桌人在细碎地聊着创业。

        门口海报上,赫然可见雷军身影,墙壁上贴着许多关于“梦想”的鼓励语,黑板上写着活动预告,还分周月天排好计划、目标。这家咖啡馆和雷军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可以喝咖啡、谈项目、参加创业培训……楼上有项目孵化室,提供创业办公室。最关键的是,若经营成功,更可以拿到雷军旗下小米顺为风险投资。”李儒雄刚结束一个会议,用五六分钟解决了晚饭,和澎湃新闻闲聊起来,“忙的时候只能这样,雷军有时3分钟就吃完一顿。”

        聊天自然绕不开雷军。他俩曾一起骑着单车创业,一起为创办北京金山而拼搏,后又各奔东西。

        当年,他们相似又不同,一个擅商业,一个精技术。如今提起雷军,人尽皆知,他正带领小米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而关于李儒雄,知道的人却很少——自2003年,他选择退出连邦软件,从北京回到武汉后便淡出公众视野。

        2012年,一次重聚,李儒雄与雷军再次携手,共同投资武汉光谷创业咖啡。

        “他能利用技术,创造机会。”在李儒雄的印象中,雷军不仅在一线技术上过硬,而且会在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我在商业上比较擅长。这次合作,希望能找到更多有潜力的投资项目。”

        李儒雄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等到属于自己的小米”。两年多过去了,他依然执著于此,乐此不疲。

懵懂创业

        光谷广场,目前武汉最热闹的地标之一,整个广场远看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光谷创业咖啡却选择远离喧嚣,在“振翅”之下、背街小巷里落脚,紧邻小米之家。

        “一杯咖啡,一个机会”——借咖啡这个载体,寻找下一个“中国好项目”,这是咖啡馆的初衷。虽然雷军和李儒雄前期各投了500万元,但主要还是李儒雄在一手操办。

        聊起创业和项目,李儒雄可算前辈。早在1990年,市场经济还未完全放开、创业还是个新概念时,李儒雄就和雷军、王全国一起创办了三色软件公司。当时李儒雄已毕业,而雷军还是武大计算机系大四学生。

        在办“三色”前,雷军和王全国就因“黄玫瑰小组”在同行中积攒了不少名气。1989年,雷王二人没日没夜地合写出一款加密软件,两周内完成了所有编码、测试、界面以及说明书的设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李儒雄回忆说,不仅因为当年一部电影叫《神秘的黄玫瑰》,也因这句话,软件以“黄玫瑰小组”命名。

        不同的是,李儒雄的专业是测绘,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原本一心从政的他,后因家庭及外部因素决心向从商。

        李儒雄一直表示,自己口才不好。可创办三色时,他和另一个同学主要负责销售多一点,雷军主要负责软件,王全国更偏重于硬件。

        四个小伙子在当时的珞瑜饭店租个房间,便把公司办了起来,这里既办公也休息。“白天跑市场,晚上做开发。”至今李儒雄还清楚地记得房间号是103。“有一次雷军回来聊起,说珞瑜饭店这个地方很好,可惜拆掉了。”

        李儒雄说“当时光脚啥都不怕”,可一次把借来的几万块激光打印机烧掉了,还是“感觉天都要塌了”。

        对于青春来说,也许不怕的是吃苦和失败。那时李儒雄第一次到昆明出长差,当年只有绿皮火车,站了12小时左右才买到坐票,“找人家买我们的汉卡,没卖出去,临走有个朋友的朋友勉强留了一套,那趟出差才没赔钱。”

        做生意远比研发复杂。当时三色的产品是仿制金山汉卡,批发价800元一套。有人在雷军他们研发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卡,走量,价格便宜到200元,令他们苦不堪言。但自己做的也是盗版,无法理论。半年后,“三色”解散,一是资金缺乏、无米下锅,二是内部职能混乱。

        据媒体报道,雷军曾形容那段日子为“惨痛”,“我们从没讨论过开公司谁投钱、开张后做什么、靠什么赚钱这些问题。”四个股份相同的股东,谁做董事长,谁说了算?在开了数次董事会之后,雷军提出散伙的建议。

        可对于李儒雄来说,这段经历却是愉快的,“我当成一次锻炼机会,并没想着要挣很多钱,只是觉得值得做。可能雷军期望值很高,我没那么高,所以不觉得特别失望。”

        不过,第一次创业失败,李儒雄还是总结了一些“门道”:“一定要在一个‘高平台’起步,不然再有鸿鹄大志也很难实现;二是大家股份不能平均,平均后会有很多问题。”

出走金山

        金山成就了李儒雄的“高平台”。

        雷军进入金山第二年,就把王全国和李儒雄也带了进去。在金山,除了优厚待遇,李儒雄也算真正踏入了中国IT界核心圈。在上世纪90年代,李儒雄与雷军、王江民、杨元庆、郭为等人被业界称为中关村“第二代创业者”。

        1992年,雷军突然从北京打电话给李儒雄,让他去机场接自己和求伯君。

        见到求伯君的那一刻,李儒雄对“成功”有了不一样的印象:一身西服、用钱大度、潇洒倜傥。大半年未见的雷军,身穿西装,也瞬间“与众不同”起来。“昔日的小伙伴变得很职业。后来我才了解,雷军的西服是才去燕山商场买的,燕山是当时北京最贵的商城之一。后来我去北京,也到燕山买了一套。”

        当晚,他们入住了当时准三星级的武汉丽江饭店。聊天、打牌至深夜,然后把床垫抬到地板上,雷军和王全国睡床垫,李儒雄跟求伯君睡床。

        求伯君此番来汉之意并非游览,而是招兵买马。

        “雷军跟我们说,求伯君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李儒雄。

        那年,李儒雄在武汉一月拿180元的工资,加补助一共280元已算很高,一般人也就拿个一百三四十。可一去金山就能拿1200元,这对于要抚养家人的长子李儒雄来说,无法不心动。

        “当然,更重要的因素是求伯君当时答应给我们股份。”辞去武汉东湖开发区成果推广工作,李儒雄北上北京。

        当时,整个金山总部还在香港,由张铠卿之子张旋龙管理。求伯君主要在珠海,“我们相当于组成香港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

        雷军、王全国都是搞技术的,李儒雄则负责行政销售管理工作。可北京开发部主要做研发,没什么产品,负责销售的李儒雄坐不住了,他跑去北大谈下来书号,出版了雷军写的《深入DOS编程》,还有求伯君主编、李儒雄编写、雷军审校的《WPS轻松学习》。书卖得挺好,赚了不少。

        李儒雄一直称自己是个“谨慎,绝不安分”的人。金山优厚待遇并没有留住他,加上此前求伯君许诺的股权也一直没有兑现。“我一直催雷军找求伯君要股份,雷军也去要了,但求伯君说我们做得不够好,还不能给我们股份。”几次之后,李儒雄渐有去意。

        此时,金山、用友、瑞星等软件企业发展迅猛,软件市场蓬勃正兴。李儒雄也觉察到了,求伯君善于写软件,自己只擅长市场和销售,若要成就求伯君的“今天”,得走另一条路。

        1994年,北京连邦软件创立,创始人之一是苏启强。苏启强原就职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于1988年辞职下海,与王文京将“用友”做成气候后,便豪情万丈地投身到软件连锁行业。

        当时,连邦筹办之初,正值用人之际。在北京西直门附近,苏启强请雷军、李儒雄、王全国等人吃饭,意在挖人。“雷军意气风发肯定不愿意去,我后来跟苏启强又谈了一次,同意过去。因为他们给股份。”李儒雄对于做股东的意识非常强烈,他认为这是稳定和长久的问题,不仅关乎利益,而且是一种事业追求,“没有股份就没有主体意识,还是打工的。所以我当时愿意参与到连邦创业。”

        1994年,李儒雄离开金山,转战连邦。几个月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时他“等”到了金山股份。李儒雄开玩笑说,“我的出走也是一种警示,算是对他们获得股权的帮助吧。”

折戟连邦

        上世纪90年代,面对兴盛的软件市场,人们原以为打击盗版的力度也会加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曾有人做过对比,连邦要是在欧美,甚至印度,难保不会成为IT行业里的沃尔玛、家乐福。然而,现实往往没有这么乐观。

        初到连邦,李儒雄跃跃欲试。他首先选择到武汉开一家连邦。

        1994年7月,武汉电子一条街上,大家都是小门店小招牌,突然出现一块120平方米的连邦广告牌,夺人眼球。李儒雄说:“租不到一等门面,就要弄个醒目广告,让人一眼看见。”

        李儒雄很快帮连邦在武汉站稳脚跟,不久成都店也开了,“有了三个店才有影响力”。一年后,武汉连邦开始赚钱。此后,李儒雄赴各地进行拓展,接手仅一年,连邦的地方连锁店从16家发展到48家。

        “那时每周只休一天。”那时的忙碌,让李儒雄倍儿有成就感。

        “连邦的成功也总结了一个经验: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连邦是第一个卖正版软件,至少超前市场三五年;第二点用连锁的经营手段,今天看来可能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只有国有的粮油店打着连锁旗号。”李儒雄顿了顿,补充说,那时买盗版软件的人还很少。

        再看同时期的国美,仅在京津沪地区开店十余家,而连邦已在179个大中城市开店300多家,甚至开始谋划上市,是国内正版软件流通领域名副其实的“老大”。

        “后来国美比我们做得成功多了,连邦之所以不成功,可能核心问题还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太差。”李儒雄回忆道。

        2003年,李儒雄离开连邦时,国美已把店开到了香港,并日益壮大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至今,“改变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严重不足”的使命一直压在连邦肩头。

        1999年,雷军一手运作的“红色正版风暴”成就了软件史上的经典,原来100多元的正版软件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降至28元,金山一降成名。

        同年,李儒雄接管连邦,当上CEO。而早在1998年,连邦就已成为电子商务领域先锋,推出了8848网站、网上联邦,比阿里巴巴早一些。连邦1999年的营业额达到4.5亿元,成功“抢占”了国内正版软件流通领域的头把交椅。

        自此,在北京待了十年左右的“创二代”李儒雄和雷军,都成了行业里的风云人物。

        然而,扬帆远航的行舟却折戟于上市的漩涡。

        李儒雄曾表示,“在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连邦要为未来的发展未雨绸缪,最好的选择就是上市。”他在“先整合后上市”和“先上市后整合”的问题上纠结了很久,最终迫于现实压力,选择了后者。

        连邦把上市的地点选择在香港,但因为香港的法律和大陆有诸多不同,上市之路绝非坦途。两次推迟上市后,终因大股东的原因,阻断了联邦上市之路。

        回首过往,李儒雄称那段日子是压力最大的,“晚上睡不着,就拼命绕着小区人工河走,只有走累了才能睡着。”

        2003年,疲惫的李儒雄决定辞去连邦CEO一职,从北京回到武汉。4年后,同样心生倦意的雷军辞去了金山CEO职务,开始找项目、找回自己。

回归武汉

        李儒雄并非全身而退回到武汉,而是拥有了“半官方”身份。先是执掌武大华软软件股份公司,后又筹办光谷软件园,还创办了武汉光谷软件有限公司,投资东湖花木城……

        虽有所成绩,但毕竟远离北京,李儒雄与尽享互联网发展“黄金十年”红利的机会擦肩而过。此时,与他同时代的中关村“创二代”,如雷军、杨元庆、郭为、周鸿祎、陈一舟等人先后在江湖上留下了自己的传说。

        2008年到2011年的三年间,李儒雄渐渐脱离“半官方”身份,除了管理名下的连邦软件湖北公司等事务外,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这与雷军2007年从金山退休后的状态很相似,雷军也休息了近三年。

        2012年4月,雷军回武汉招聘学生加入小米,李儒雄去接他,两人交流时提到硅谷的车库创业文化,当即决定做一个类似的扶持创业的机构——光谷创业咖啡。

        按雷军的构想,这个咖啡馆是一个交流平台,白天交流,晚上把桌子推开可以做讲座。

        “现在格局不一样了,主要是交流平台、孵化器、培训和投资。”同时,李儒雄还不忘发挥自己擅长的连锁模式,“原来只想建一个点,现在是连锁,在成都也开起来了。”

        在李儒雄看来,如今天使投资人大多以个人为主,机构较少,“雷军说最重要的是人,所以雷军只投熟人。把项目放在孵化器里观察、接触一段时间,觉得可以就投。”

        对比自己和雷军,李儒雄说:“他很聪明,是伯乐,识人有术。我识人无术,但会用别的方法。我觉得成功的,往往是‘不安分’和‘不务正业’的人。”

        未来,李儒雄将重点放在TMT行业(Technology,Media,Telecom),这也是他和雷军擅长的领域。

        “我跟雷军的思路不太一样,我还是相信连锁的力量。一个项目如果能在10到15个城市落地,就已经很有影响力了,这些项目可以打包上市。我们现在在武汉建的6个孵化器已开业了4个,入驻孵化器的企业有80多家,成长很快。去年投了5个项目,有3个项目拿了A轮投资,其中有个项目拿了B轮……”聊起计划,李儒雄谈兴渐浓。

        在这个处在风口的IT行业里,“IT鄂军”的队伍并不孤单,从雷军到周鸿祎、陈一舟等人,影响力都不容小觑。他们各有特点,也有不少共性。

        李儒雄还记得,自己最初在金山时,中关村里有一大批做软件的都是湖北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有几个因素,一是武大、华科大出了一批优质技术理工生,这些惟楚有才者不甘于打工,要单干;另外也许和经济有关,湖北经济一直不太好,北漂、南漂都和在湖北感觉不一样,有一种奋斗的动力。”

        技术出色、勤奋好学,这些特质从雷军身上亦能看出。

        武汉仙桃中学老师许祖扬,向澎湃新闻记者勾勒了一个安静向学的学生雷军:每周主题班会演讲,雷军的发散和反向思维能力都令许老师印象深刻;平日里喜欢下围棋,很安静,自学能力强;“他们那代学生对老师、学校和国家的责任感很强,是真正的21世纪建设者”……

        “毕业后,雷军分在航天工业部,工作很好。他1992年下海创办金山,后来我刚好到北京出差,他告诉我,我是反对的,劝他不要贸然决定。他说他已经想好了,态度很坚决。”许祖扬回忆道,“雷军性子沉静,和他父亲很像。但思想很前卫,很有主见,是个让老师很省心的学生。为人谦和,志存高远。”

        “雷军总有自己的想法。”李儒雄也如此认为,不然也不会短短五年间,带领小米开创一片新天地,“不过小米还很年轻,也得谨慎。”

        如今,光谷创业咖啡“有潜力”的考察项目会由李儒雄夫妇看完后,推荐给雷军夫妇。李儒雄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帮助别人时特别有成就感,看着一个年轻人成长起来,看着他比同龄人有更多作为时,能感受到自己的贡献,会感到欣慰。”

        一次,李儒雄在雷军家聊至深夜,第二天一块出门时,雷军感慨地对他说,“很可惜,你错过了北京互联网黄金十年。”对此,李儒雄也后悔过,若不回到武汉,留在北京总归还有机会,但他表示“半退休”后,心态不一样,现在是“在路上”。

        李儒雄曾和雷军说,要再干20年,70岁退休,现在,“我愿赌武汉未来的黄金20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