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下会|中国复兴成败取决于大战略,而非经济军事实力
除了“中国崩溃论”之外,还有西方战略学家把中国的复兴与拿破仑征服欧洲的企图作比较,认为中国正在走拿破仑的老路。
拿破仑是世界政治军事史上罕见的天才。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大一统之势不复存在。拿破仑是少数几个接近于完成重新统一欧洲梦想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是中世纪查理曼大帝之后欧洲最强悍的征服者。不仅如此,在19世纪初期,拿破仑还是首屈一指的进步改革家,1804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奠定了现代欧洲民法的基础,影响至今尚存。在那个年代,拿破仑是欧洲启蒙运动和现代化的象征。然而,这样的天才,也不免遭遇滑铁卢最后一战的惨败,君临欧洲的野心付之东流。与拿破仑同时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法国在欧洲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在研究西方大战略的著名学者爱德华·卢特克(Edward Luttwak)看来,中国快速增长的实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从美国到印度到文莱的反华联盟的形成。如果中国实力足够强大,甚至连俄罗斯都有可能加入反华联盟。就像拿破仑不能通过赢得更多的战役来突破反法联盟一样,中国也无法通过把经济实力转换为军事实力的方式来克服反华联盟的制约。如此下去,中国复兴的“滑铁卢”也为期不远了。
我们真是要感谢卢特克先生,因为他指出了中国复兴的两大战略问题:大战略的决定性作用和避免反华联盟形成的战略重要性。
他虽然很敏锐地指出了这两大问题,但他给出的答案却是错误的。中国复兴的大战略和拿破仑征服欧洲的帝国野心没有可比性。与此同时,与针对拿破仑的反法联盟相比,现在还看不到一个反对中国复兴的反华大联盟的成形。
拿破仑滑铁卢之败,败在哪里?从战术、作战到战场战略,法军与反法联军的会战都存在问题。在战术上,拿破仑把指挥权交给了不称职的内元帅;在作战上,格鲁西元帅犯下了与普军后卫队鏖战但却没能及时去滑铁卢支援拿破仑的致命错误;在战场战略上,法军没能像反法联军那样在滑铁卢集中包括步兵、骑兵和炮兵在内的整个欧洲的兵力于几英里宽的战场之内对法军进行猛攻。
这些战时失策都很严重。但是,滑铁卢之败却不是战术上的失败。从根本上讲,滑铁卢是拿破仑在大战略层面上的失败。拿破仑的大战略是要征服并统治整个欧洲。这一大战略的必然结果是导致整个欧洲都联合起来反对法国的控制。到1815年6月滑铁卢战役的时候,拿破仑的大战略已经走到了终点,整个欧洲都联合起来反对他了。在滑铁卢,反法联军的总兵力是11.8万,另外还有2.5万英军和6000德军,而法军只有7.3万人,而这样的实际兵力对比还不能体现反法联盟的总体优势。
拿破仑已经无法击败反法联盟,他是败给了自己想要征服欧洲的大战略。即便法军赢了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只要拿破仑不改变自己的大战略,下一个滑铁卢也必会到来。所以,大战略是决定性的,不管拿破仑能赢得多少个实际的战役,他的大战略决定了他最终的失败。而这也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德军赢得了大大小小无数战役,但德国大战略——在一战中联合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对抗英法俄日美联军,在二战中联合意日对抗所有世界大国——注定了这些战役层次的胜利对最终的大战略结局是没有意义的。
拿破仑的另一大战略失策是没能即时分化或破坏英国组建的反法联盟。相反,他的无为成就了英国外交的历史声誉,英国外交延续至今的赫赫名声就是由组建反拿破仑联盟而奠定的。此外,英国还是反法战争的最终买单者,英国强大的金融实力是反法联盟得以维持的根基。轻视英国(当然还有俄罗斯)是拿破仑的另一软肋。
中国复兴会不会遭遇“滑铁卢”?这个问题最终取决于中国的大战略,而不是中国的经济或军事实力有多么强大。实力本身并不足以决定任何外交政策,只不过是提供了实行不同政策的可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与拿破仑征服欧洲并因此而导致了反法联盟的大战略相比,中国并没有征服亚洲的野心,因此也谈不上反华联盟的后果。而且,历史的车轮毕竟已经前进了两个世纪,现在也不存在武力扩张的条件。
西方的分析家们很喜欢把中国崛起与西方现代史上法德等国的崛起并导致战争的悲剧进行比较。但奇怪的是,他们比较的对象往往只是实力这一个纬度,而很少下功夫去研究大战略的异同。他们的逻辑是实力增长必然导致反制联盟的出现,从而大大增加战争的可能性。但比实力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政策和战略。如果拿破仑没有称帝和征服欧洲的野心,英国组建反法联盟就可能没有那么得心应手,滑铁卢也许就可以避免。把中国与法国(或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比较,实力的角度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战略。
中国复兴避免“滑铁卢”并不难,只要中国能够抵挡支配亚洲的诱惑。历史上,中国决策者武力扩张的支配欲并不突出,因此这一诱惑也不是那么强大。更难的是如何让中国复兴的过程保持相对的稳定和有序,以及如何在中国影响力持续上升的同时避免抵制中国的联盟的形成与壮大。一个实际的政策问题是如何应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如何防止这一体系发展成为反华联盟。这就是中国大战略的任务了。大战略是中国复兴这座大厦的顶层,各种实力要素是其大梁。最近常说的“顶层设计”,应该有大战略的意味吧。
作者:张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研究员,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云山讲座教授×××
“天下会”专栏,聚焦中国,关注天下,深度分析中国复兴的国际大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