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任志强退休后的新工作:去沙漠种梭梭树,计划一亿棵
“为了让牧民改放养为圈养,我们曾经送他们小牛,第一年赚了很多钱他们很开心,结果第二年一场大雪把牛都冻死了,他们要我们赔钱!”
“我们还尝试过种七种植物,还用铁丝网围起来,但牧民会剪开铁丝网,将羊群放进去白吃。我们把羊轰出去,把铁丝网拦上,还要派人看着!”
“一些牧民对环境并不心疼,因为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只是希望羊肥一点,收入多一点。”
“牧民不发财,怎会愿意保护环境?”
有“大炮”之称的任志强像往常一样滔滔不绝,不过他现在谈论梭梭的兴趣似乎远胜房地产。2014年底从华远地产董事长的位子上退休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下简称SEE)会长任志强全职做起了公益环保,话题自然也常与此相关。
“五一”劳动节当天,身高一米七五、着一身迷彩服的任志强,和600多名志愿者一起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苏海图村种梭梭。由商界明星向公益明星转身的任志强对梭梭的关注,也引起公众对出产这一植物的阿拉善生态的关注。
种梭梭一年可赚3-5万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最西端,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三分之一是沙漠,三分之一是戈壁,三分之一是荒漠草原。这里的荒漠正以每年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地。2000年华北9次沙尘天气,有8次缘自阿拉善。
梭梭是一种沙漠植物,乔木,一棵树可固沙10平米。阿拉善地处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交汇处,阻止三大沙漠进一步“握手”,不只是当地,也是中国北方环境治理的一大目标。多年来,政府、民众、环保组织参与其中,探索治沙与发展之路。
梭梭由此成为解开难题的钥匙。因为当地民众既要“靠山吃山”解决生计,又要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过去他们养羊放牧,砍伐梭梭树,梭梭的枝叶可供羊食用,树枝干也可作柴禾,成为生火做饭的燃料。
在苏海图村附近,曾经有一道由原始梭梭林组成的生态屏障,绵延800多公里。但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养羊放牧,大肆砍伐,林带只剩不到三分之一。
苏海图村村长侍明福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为了防风固沙,当地政府很早就开始给牧民提供免费的梭梭苗让牧民自觉栽种。可惜牧民的积极性并不高,种下的梭梭成活率不到20%。
多位苏海图村牧民向澎湃新闻表示,到2010年阿拉善禁牧以前,当地的草场已经养活不了人和畜种了,牧民卖羊毛、羊绒的钱都给羊买了饲料,陷入恶性循环。牧民们大批撤离,年轻人纷纷离家打工。
阿拉善禁牧后,政府开始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以种每亩梭梭补贴100元的方式激励牧民们种梭梭。到2012年,SEE来到苏海图村,除了指导牧民们合理栽种和养护梭梭,还给种梭梭的牧民每亩30元补贴,2015年,这个数目涨到了50元一亩。
“政府的补贴都用来承担种梭梭的成本,SEE的钱在牧民眼中就成了每年种梭梭的报酬,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侍明福说:“一般一户人家一年可以种1000亩梭梭,相当于每年可以获得30000到50000块钱的收益。”
通常,林业局会跟SEE一起对牧民种植的梭梭进行验收,成活率达到70%以上算验收合格,才能得到补贴。SEE梭梭项目吉兰泰片区负责人刘志强向澎湃新闻介绍,从2012年开始,苏海图的牧民们共种植了93233亩梭梭,保存89544亩,保存率高达96%,效果非常好。
据阿拉善林业局官网统计,截至2014年,阻止沙漠扩张的第一道防线梭梭林面积已恢复到近1500万亩。阿拉善的沙尘天气也逐步减少,沙尘暴发生次数由2001年的27次递减到目前每年的3到4次。
“有村民一年收了十几斤肉苁蓉种子,赚了30万”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树根部的植物,有“沙漠人参”之称,是阿拉善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先种3年梭梭,再种3年苁蓉,6年后就成金子了。”苏海图村牧民胡开竞说。
牧民们说,为了保证梭梭树不至于负担不起肉苁蓉的营养供给,他们只能在成活3年后的梭梭上嫁接肉苁蓉,每年3到12月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播种。等两三年后,肉苁蓉刚刚在地面冒头,牧民们就可以开始采挖。
侍明福对澎湃新闻说,没有长出地面的肉苁蓉药用价值较高,一根至少卖百八十元,好的则要成百上千。已经长出地面的苁蓉可以留着打种子,价格更是高达2万一公斤。“有村民一年收了十几斤种子,赚了30万。”
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乔永祥告诉澎湃新闻,当地居民从1980年代就探索人工接种肉苁蓉,梭梭肉苁蓉种植成为退牧后的农牧民转产从事的主要产业。“在苏海图地区,几乎家家都种肉苁蓉。”
为了方便统一管理,苏海图村还专门成立了肉苁蓉合作社,产品都通过合作社加工销售。侍明福介绍,2014年光是合作社就卖出了4吨左右的肉苁蓉,有十几户人家盈利10万以上,有两三户能达到20万以上。
牧民马忠强告诉澎湃新闻,现在村里很多牧民都不再外出打工,“打工太辛苦,不如在家门口专职种梭梭、挖肉苁蓉。”马忠强说,他现在的收入一部分拿来供孩子上学,另外家里还买了皮卡,在镇里买了房子。
据阿拉善林业局官网介绍,如今阿拉善已是肉苁蓉的主产区,产量、质量均居全国前列,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肉苁蓉集散地。据统计,截至2014年,阿拉善的肉苁蓉年产量每年有500吨。
草场上的植被多了,牧民们的想法也丰富了起来。“现在就种梭梭和肉苁蓉,太单一,今后我们要发展林下养殖,在林子里放鸡鸭鹅。”侍明福说,他们已经在尝试小规模鸡的放养,效果非常好,政府也很支持。“现在一年也就出产几百只一千只鸡,卖到北京天津等地,一只4斤左右的鸡能卖200块钱,今年计划大规模养。”
成立于11年前的环保组织SEE,与阿拉善渊源颇深,以此命名,背景就是肆虐北京的沙尘暴。2002年3月15日,北京遭遇建国以来最大的沙尘暴,持续时间长达49小时,总降尘量3万吨。
2014年10月,SEE和阿拉善盟林业局合作,启动了“一亿棵梭梭”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地区种植1亿棵梭梭,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
眼下刚刚开了个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