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战上海南市难民区原址附近有望建纪念碑,曾保护30万难民

澎湃新闻记者 俞立严 姜丽钧
2015-05-05 21:2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城隍庙市场荷花池畔薄棺山积

        上海首座抗战难民区纪念碑有望在黄浦区城隍庙附近落成。

        5月5日,在上海社科院召开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研讨会”上,上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透露,建立该纪念碑的构想已得到黄浦区官方的积极回应,有望在今年夏天落成。他同时建议,上海可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之机将两大难民区“打包”申遗,以纪念那段难忘的老上海岁月。

        “我们过去不太了解,其实在上海的南市(已并入黄浦区)建立了一个难民区。”苏智良说,二战爆发后,上海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救助难民的城市,当时上海的犹太难民区之前已经家喻户晓,差不多有3万犹太人,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法侨饶家驹主动找到当时的上海市长,表示在放弃区域内军事设施的情况下允许收留难民,随后他又和日方交涉,最终,南市区的难民营在1937年11月9日建立了。

城厢难民涌入租界

        好似沙漠里的方舟,当时南市的难民区位于民国路方浜中路一带,民国路就是现在的人民路,难民区运行到1940年6月30日因饶家驹被召回法国而结束,前后保护了差不多30万难民。

        苏智良表示,饶家驹首创的保护平民安全区模式,直接促成了战后《日内瓦条约》修订,加入了战时平民保护相关条款,其影响深远却知者寥寥,“其实,这是写入国际公约的第一个‘上海模式’。”

        苏智良透露,上海首座抗战难民区纪念碑有望在今年夏天伫立在黄浦区城隍庙附近,“我建议把纪念碑设在城隍庙的山门左侧,现在黄浦区方面基本同意了,接下来还要磋商,计划在6月底左右。”

        而之所以要把纪念碑设在上海著名旅游景区的城隍庙山门左侧,苏智良解释说,因为当年这里就是南市难民区的南侧,再往南就是日军占领的地方,再往北就是难民区,设在这个位置比较准确。

被炸后的警钟楼
劫后的徽宁会馆

        而纪念碑碑文目前初定讲述南市难民区由来,即1937年到1940年难民区建立到结束的过程,另外,还要颂扬一些为难民区做出贡献的人,包括德国、美国、比利时等国的友人。

        除了纪念碑,苏智良还建议将上海的犹太难民区和南市难民区“打包”申遗,他认为,上海作为全球性城市,需要世界文化遗产,今年恰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确实可以慎重考虑申遗的策略,“我相信申遗是有可能的,两个难民区的主要建筑现在还在,但再不保护以后可能就没了。”

        在苏智良看来,中国历史悠久,排队申遗的项目很多,但不是没可能成功,比如去年曾呼吁的慰安妇档案就已进入申请世界记忆遗产的流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