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单县张集镇张集村:星星之火可燎原,能人带动产业兴

2021-06-23 0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轮椅上的王立新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菇,脸上露出笑意

村民在基地采摘香菇

村里引来劳动密集型产业

棒球帽、鸭舌帽等产品出口国外

夏日炎炎,高标准的设施大棚需要雾化降温,轮椅上的王立新看着一排排菌棒上长势喜人的香菇,脸上露出笑意。短短2年,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产业致富带头人,基地内18个设施大棚内培育的香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42岁的王立新,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不得不依靠轮椅生活,2016年还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下决心干出一番事业来,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专业户,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2019年,村里的扶贫大棚建了起来,村干部找到王立新:棚建好了,种植香菇能干不?

毫无经验的王立新行动不便,他让朋友帮忙,一起到徐州、临沂考察种植行情、销路,回来后下了决心。可种植香菇需要租金,进菌棒的大笔资金难住了他。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贷款11万元,租赁香菇种植大棚6个,进来菌棒开始种植香菇。

种植初期,由于不懂种植技术,遇到了很多困难,王立新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翻看了大量书籍,查阅了大量资料,经常学习到深夜,然后再传授给工人实际操作。

“菌棒刚出菇的时候,由于通风不及时,洒水太多、湿度过大,造成香菇发黑,没有客户前来购买。第一茬香菇都坏了,心里感觉天都塌了。”王立新告诉记者。

眼看着11万元的贷款就要打水漂,对于一个家境困难的残疾人来说,压力可想而知。然而王立新并没有妥协,而是顽强地接受挑战。

王立新从网上查阅各种资料,翻看大量书籍,请教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经过三番五次的实验,第二茬香菇种植成功。经过不断学习与实践,雾化、注水到温控等各环节技术已经掌握成熟,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香菇质量,半年时间就还清了贷款。

“在这儿摘蘑菇,也不累,一天就是七八个小时,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村民田爱萍告诉记者。

香菇种植不仅让王立新自己脱了贫,种植基地还为众多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他开始动员更多的群众种植香菇致富,可是大伙儿却顾虑重重、并不买账。

“我用自身实践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村民一开始有顾虑不敢种,现在有十几户群众跟我一起种植香菇,他们的干劲很大,也尝到了种植香菇的甜头。”王立新说。

能人带头,致富不愁。

如今,在王立新的影响和带动下,更多的村民找到了致富的方向,王立新还为种植户提供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服务,激发了大伙的种植热情。市场前景广阔,下一步王立新想扩大种植规模,把香菇的产业做大做强。

在王立新种植基地,村民将香菇从菌棒上摘下来,送往镇上公司进行统一销售。立源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进行统一制棒,对各村分散种植的香菇集中销售,让种植户销路上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跟踪服务,上门进行技术指导,采用层架式立体宅配,提高大棚利用率和香菇品质,进一步增加种植户收入。通过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结合,以鲜香菇、干香菇为主,菌棒更是远销到国外。

与此同时,村里还引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山东兆顺帽业生产车间,工人生产的棒球帽、鸭舌帽等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

张集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香菇产业,闯出了一条以发展香菇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鼓励更多村民发展香菇种植,实现村民稳定增收。 (菏泽日报 记者 张 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