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后,英国人为何还要九龙和新界
许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这么一个历史“常识”——“香港是在公元1842年,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的”。
但是,这个说法其实既对,也不对。
为什么说这个说法又对又不对呢?因为这里有一个概念的陷阱——“香港”。
香港这个概念,其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香港,指的是香港岛,一个面积不到80平方公里的小岛;而广义的香港,则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即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
我们平时所说“清政府1842年割让香港”,严谨地说,其实是指割让了香港岛,而不是割让的整个香港地区。事实上,整个香港地区逐步成为英国殖民地,其实是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分别是:1.香港岛,1842年割让;2.九龙,1860年割让;3.新界,1898年租借(注意,这里是“租借”,不是“割让”)。
也就是说,虽然香港岛在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但是整个香港地区全部成为英国殖民地,则远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898年才得以实现。
我首先讲讲香港岛。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有许多英国商人以及殖民政治家认为,应当“在中国沿海地区取得岛屿一处,以保护英国的对华贸易”,有这种想法的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物——小斯当东(George Thomas Staunton)。此外还有英国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义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即使中国的君主在其武力胁迫下答应开放港口,那御玺并不能保障英国人的性命和财产……我们的商人不能得到妥善有效的保护,使我急切地寻求一个在我们国旗保护下的安全商业据点。香港在我们的掌握中,驻有足够的海军,我认为实在无需于东岸建立永久根据地……
义律的话颇具代表性,它反映了当年在华众多英国商人以及殖民主义者的想法:即使大清国向英国人开放商港,英国人在大清国做生意仍然不安全,而为了商务安全,英国人自认为必须占有一个据点,或者说一个根据地。
那么哪个地方做“根据地”合适呢?早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前,英国殖民者就已经看中了香港岛。
湾仔旧貌: 摄于1923年,位置为今天湾仔庄士敦道福临门酒家外。据统计,1921年居于香港的日本人,三分二住在湾仔。电车旁的食肆,正是“寿司银松”。大清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之后,1842年8月29日,大清国和大英帝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并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其关键内容是该条约的第三条: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愿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我们从这个条文可以看出,英国殖民者出于体面,很狡猾地在条约里避免陈述“保护商务安全”的真实动机,而是写上了一个“修船”的借口,也算是给大清政府一个台阶吧,所谓的“外交辞令”。
这个条款还有一点是关键的——“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这里割让的,仅仅是“香港一岛”,也就是面积不到80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岛。
还有一点比较讨厌——“自愿给予沿海一处”。这几个字很要命,关键是“自愿”二字,坦白地说,当年清政府的官员并不高明,这两个字确实不好,它给后人设置了障碍。
攫取香港岛之后,英国殖民者开始建设该岛。
资本是个魔鬼。不过十几年的功夫,香港岛从一个偏僻的渔村,蜕变成一个繁荣的自由商港。大量的英国商人来到香港岛淘金,同时也有许多的中国、美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的商民来到香港,发展生计。不过十几年的光阴,香港岛,这个原本只有数千人的偏僻小渔村,竟然变得人满为患。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殖民者得寸进尺,动了新的念头:要为香港岛谋取一片发挥军事防御功能的“缓冲地”。
当时盘踞在香港岛上的英国殖民者认为,香港岛是一个孤岛,四面环海,军事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很容易受到外敌的攻击。假设英国的假想敌由北向南,从新安县(今深圳)冲进九龙半岛,再以九龙半岛为基地,攻击孤岛香港,那么香港岛这个殖民地,则将陷于极为危险的处境。
因此,英国殖民者觉得,有必要将北面这块由北向南、地势直插香港岛的九龙半岛收入麾下,并在那里驻上英国皇家军团,一旦未来有外敌试图入侵香港,英国皇家军团至少可以在九龙半岛抵抗一段时间,等待英国援军的到来。
那么,这些英国殖民者的假想敌是谁呢?是大清国吗?其实不是。英国人当年主要防范的,并不是大清国,而是当时的法国、德国、俄国等一系列的欧洲列强。我们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一条心”,其实,这些列强在当年,总是在勾心斗角、互相防范,甚至彼此之间是磨刀霍霍的。
英国人觊觎九龙,这当然是侵略者的罪恶,应当谴责。但是如果单纯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说,占据九龙半岛,的确对保卫香港岛有用。例如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爆发的“香港保卫战”,从1941年12月8日,一直打到12月26日,整整打了18天,主要是在哪里打呢?主要就是在九龙半岛打的。在这场战役中,日军从深圳南下,兵锋直指香港岛,结果日军在新界和九龙,遇到了防守英军的激烈抵抗。假如没有九龙半岛这块“缓冲地”,日军则可以直接以九龙为基地向香港岛发动进攻,香港岛遭受日军的直接攻击,也许只能守一两天。
英国殖民者有了“攫取九龙、防卫香港”的想法之后不久,机会就来了。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杀进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并迫使大清帝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署了《北京条约》。其中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永久割让给了英国。
中英《北京条约》第六条:
前据本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品,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其批作为废纸外,其有该地华民自称业户,应由彼此两国各派委员会勘查明,果为该户本业,嗣后倘遇势必令迁别地,大英国无不公当赔补。
大家注意这个条款的关键文字——“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也就是说,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于是到了这个时候,英国不但拥有了香港岛,而且还拥有了香港岛北面的一个半岛,这个半岛的地势就像一把尖刀一样,呈直插香港岛的态势。英国殖民者将这块战略要地弄到了手中,使其发挥军事防御“缓冲地”的功能。
高级酒楼: 摄于1870年左右,地点是皇后大道的杏花楼,乃当时香港上流社会饮宴之所,兴中会亦常在此秘密商谈。孙中山在《与门司新闻记者的谈话》中对英国人攫取九龙的动机,是这样认为的:
……从瓜分中国的论调发生了之后,各国都想在中国沿海口岸先占一个根据地,然后才由此发展,进占中国内地。所以德国占青岛,俄国占旅顺、大连,法国占广州湾,英国占香港、威海卫。此时香港的海军当局,计划香港的防守事宜,看见香港对面的九龙地方有许多高地,对于香港都是居高临下,香港若是得不到那些高地的防卫,在军事上便极不安全。英国人的这种思想,并不是怕中国人利用那些高地来打香港,是怕外国人占领了中国之后,则用那些高地来打香港,所以便想预先向中国取得那些高地。照英国人的原来计划,是以那些高地的分水岭为界,只要水向香港流的地方,划归香港政府防卫,至于水向中国流的地方,都可划归中国政府防卫,香港便极安全。这个计划定了之后,英国人便告诉驻北京的英国公使,和中国政府交涉。英国公使接到了那个计划之后,打开香港的地图一看,以为香港的原来计划只要求中国割十几方里,那个要求太小;他看到北京的政府很软弱,很容易欺负,可以多要求,所以向中国政府提出来的,不只要求十几方里,要中国割两百多方里。当时北京的统一政府,非常的怕外国人,当然是听外国人的话,准英国的要求。英国公使一接到了中国政府照准的公文之后,便通知香港的英国政府。于是香港政府便派兵进九龙内地,接收那些领土……
可见,孙中山是很懂英国人的,他深知英国人攫取九龙,是为了防御香港岛,而其防御香港岛的假想敌,并不是大清国,而是当时的俄国、法国、德国等一些西方列强。
英国殖民者攫取了九龙半岛之后,30年相安无事,但是到了1894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香港岛以及九龙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疫,由于香港岛和九龙人口密集,这场鼠疫得以疯狂地传播,结果数千人病死,人心惶惶。英国殖民者认为,需要拓展殖民地、将人口分散开来,降低未来大规模瘟疫的死亡风险。
第二件大事:这一年爆发了清日甲午战争,大清国败北,这下,英国殖民者认为,大清国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就是说,广东地区随时都有可能被别的列强(例如法国)侵占,而一旦广东地区被别的列强侵占,那么,香港岛和九龙就很危险。
因为这两件事的刺激,英国殖民者就开始盘算,香港这块殖民地,有必要继续向北拓展,争取把九龙北边的新界拿下来。
时光一晃,到了1898年初,法国殖民者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法国想租借广州湾(今湛江)。英国殖民者闻讯,立即感觉恐慌:假设法国和英国在欧洲爆发战争,那么,法国殖民者立马就会以广州湾(今湛江)为基地,攻击香港岛,届时,香港岛就很危险。
在这种假想之下,英国殖民者又找了清政府,要求拓展香港殖民地的面积,结果于1898年6月9日,大清国又与英国签署了一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含大屿山在内的900多平方公里辽阔的“新界”,割让给了英国,作为英国殖民者“保卫”香港岛和九龙的外围战略要地。
这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相关条文如下:
……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黏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九十九年为限期……
这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有三点:
1.条约说得很明白,英国殖民者还是出于防卫香港岛的目的,需要北面更多的土地,所以要拓展新界。
2.这次租借新界,不是割让,而是租借,这次和之前的香港岛、九龙性质不一样。
3.这次租借新界是有期限的,为99年,从1898年算起,到1997年期满。
所以到后来20世纪80年代中英谈判的时候,英国不但认为《南京条约》有效,而且最初还幻想能根据这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延长新界的租期。只是不料,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碰上了邓小平这颗硬钉子,不但新界延长租期纯属妄想,就是连九龙、香港岛本身,一股脑儿都给收复了。
这就是英国殖民者从最初攫取香港岛作为商务根据地,然后再攫取九龙作为防御缓冲地,又以同一个目的进一步攫取新界的简单过程。
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当年的日本控制朝鲜之后,为了防卫朝鲜,与俄国大打出手,在中国东北取得大连、旅顺做据点,然后为了防卫大连、旅顺根据地,又发动“九一八事变”,夺取整个东北三省,而后又为了防卫东三省,进而染指华北,制造缓冲区,并由此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
可见殖民者的思路,其实都是一样的——占了甲地,需要乙地防卫甲地,然后又需要丙地防卫乙地……得寸进尺,欲壑难填,这也是一个“一步错、步步错”的过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最好还是别盯着人家的土地,天下就太平了。
本文由澎湃新闻经授权摘编自《不忍面对的真相:近代史的30个疑问》(九州出版社,2015年5月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