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奥巴马首度开腔谈亚投行,游说盟国不加入“根本不是真的”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谢涓
2015-04-29 07:56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当地时间28日,奥巴马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白宫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CFP 图

        一直不断施压,劝阻盟友们不要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美国总统奥巴马并不愿承认这一点。

        4月29日凌晨(当地时间28日),奥巴马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白宫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法新社称,两人此次会面,希望推进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同时巩固双方应对中国崛起的联盟。

        但是,奥巴马强调,美国政府反对亚投行或暗中游说盟国不加入“根本不是真的”。

        “这种说法出现在英国决定亚投行而其他国家也跟着加入(亚投行)之后。”奥巴马说。

        3月12日,英国在七大工业国中第一个表明将加入亚投行。“英国冲击”一时间动摇了世界,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如雪崩之势纷纷宣布加入亚投行。

        奥巴马和安倍共同表示,他们不反对中国设立亚投行,其同时强调,这一机构需要高标准和透明度。

        尽管美日的许多欧洲和亚洲盟友已签署文件,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但是两个首脑均未表明各自领导的国家是否将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不过他们说了,如果项目和贷款标准足够高,他们会与之合作。

        “亚洲需要基础设施投资,就这个层面上说中国愿意投资亚洲基础设施项目,是有积极意义的。”奥巴马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华盛顿时报》指出,这是奥巴马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及亚投行。

        “我们关切的正是安倍首相所提到的,如果要建立这样一个多边开发机构,你就需要有一些指导实际操作的方针。”奥巴马同时称:“但如果没有很好的运行,那么它可能是一个负面的事情。

        “亚洲有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设立)金融机构应对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同中国的看法一致。”安倍表示。

        但安倍指出,该银行支持的所有项目,必须密切留意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需求。

        “不仅仅是贷款人,还包括借款国。”安倍强调。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是否贷款给某一国家应进行适当审查,这也是为了这个国家的福祉。严格的审查非常重要。”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和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同时我们需要继续与中国进行对话。”

        奥巴马表示,美国希望确保亚投行支持的项目能达致高标准。“我们不想做的是,参与组成一个机构并提供担保,最后却发现没有受到公平对待。”

        “很多国家即使是从发展银行借了款,但如果项目打了水漂,毫无效益可言,他们通常仍得归还借款。数十年来,遍布全球各洲,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在发生。”

        法新社报道称,白宫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秀肌肉”,而安倍富有将日本拖回亚洲权力中心的雄心,在环顾左右发现盟友尽去的情况下,奥巴马急于提携和联合日本这位亚洲小弟。

        此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奥巴马明确表示,“如果我们不去书写规则,中国就会制定这一地区(指亚洲)的规则。”

        亚投行由中国倡导设立,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的资本规模将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总部将设在北京金融街。截至4月15日,亚投行确定的创始成员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拉美、非洲等五大洲。

        安倍晋三是在当地时间4月26日下午抵达美国,并展开为期8天的访问。这是日本首相9年来首次受邀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而亚投行成为美日两国绕不过去的热门话题。

        本月初,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曾表示,亚投行的大门“随时”向美国敞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