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青报评“干部有两个官方年龄”:相信山西会有更鲜明态度

朱昌俊/中国青年报
2015-04-29 08:29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包括修改年龄在内的干部档案造假,缘何会成为“公开的秘密”? CFP 资料

        今年2月以来,山西有18名干部进入县(市、区)委书记考察预告名单。这些人中,7名干部的出生时间与此前官方披露的出生时间有一定出入,少则相差1个月,多则相差1年。(澎湃新闻网4月28日)

        有关官员履历中的年龄造假问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新闻。仅在山西,此前已经出现多例官员涉嫌年龄造假的例子。典型如山西省临汾市原纪委书记沈庆华因为年龄造假问题而被免职。而此次在致力于重建官场、走出腐败阴影的山西,新干部的的考察预告名单中,又出现多位年龄不一的官员,无疑耐人寻味。

        现在还难以确定这些官员“年龄不一”的具体原因何在,但近年来官员年龄造假的现象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今年2月份新华社有报道称,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修改三龄(年龄、工龄、党龄),篡改两历(学历和工作经历),骗取干部身份,几乎成了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公开的秘密”。

        包括修改年龄在内的干部档案造假,缘何会成为“公开的秘密”?在众多的分析中,干部任免的年龄门槛,成为一种常见的归因。不可否认,当前干部人事任免上的年龄要求,特别是干部年轻化的用人导向,确实会间接刺激一些干部年龄造假的冲动,但它并非构成年龄造假的必然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官员年龄造假的严重性质被低估,致使相应的惩戒措施滞后,“破窗效应”不断复制。

        官员年龄只是履历中的一个细节,但其作为官员最基本核心信息之一,关系到的已经不只是任用考察的程序,更涉及政治伦理的品质:官员如果连年龄都存在争议,又何以保证其为官的信用?

        除此之外,某些公共部门与公职人员的造假,往往衍生出对社会道德与规则的巨大破坏力量。我们常说官员的年龄造假不只是改动年龄这么简单,其背后更存在着档案、身份信息等各个环节的失守。相反,当官员有了改年龄的硬需求,又何尝不是对于强化制度建设的一种阻力?一些领域的乱象之所以难得到根治,恰恰在于某些官员有特殊需求,要确保随时可以“大开方便之门”。而造假风行,特别是某些公职人员带头造假,往往会拉低整个社会对造假行为的道德羞耻感,会侵蚀正常的社会道德约束与规则刚性。

        打造阳光政府,树立政府公信,所对应的工作千丝万缕。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比如官员的年龄问题,甚至一些官员具有多个身份证的问题,这些其实是基础中的基础,应该零容忍。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公众从公开的履历信息中对比发现,这说明公示发挥了作用。年龄具有唯一性,一旦出现多个不同版本,说明不诚信行为已经发生,相关人士应该被追责。

        作为此轮反腐“重灾区”的山西,此前也是官员履历造假的多发区。对于年龄造假,山西既有过火速免职的重拳出击,也有“官员11次简历造假被警告,一年后平职调任”的追责不明。如今,对于新任免官员履历中的年龄问题,致力于官场重建的山西,相信会有更鲜明的态度。(原文标题为《对官员年龄造假应该零容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