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画赏析|陈琳《溪凫图》

2021-06-23 19: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读画赏析|陈琳《溪凫图》

陈琳(公元1260-1320),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仲美。其父陈珏为1253-1258(宋宝佑)间画院待诏。陈琳自小受家学薰陶,画临摹,咄逼真;山水、人物、花鸟,师古人,不臻妙。又得赵孟頫相与传授。

        图中秋塘一隅, 芙蓉斜挂,鸭凫临水远望。体硕脯满的鸭凫,凫身罩染花青,背脊翎毛紧密,运笔工致。画中补上笔致粗犷简逸的芙蓉、水纹、坡石,富有书法用笔之意味,历来认为此即赵孟頫涉笔润色的部分。

        该幅无名款。根据赵孟頫题识:“陈仲美戏作此图,近世画人皆不及也。”及诗塘仇远所题:“大德五年辛丑(1301)秋, 仲美访子昂学士于余英松雪斋,霜晴溪碧,作此如活…修饰润色,子昂有焉…。”可知此图乃陈琳访松雪斋时所画,赵氏深为赞赏并涉笔点染。

       陈琳在绘画上受赵孟頫的影响颇大。 该幅画中水边芙蓉下,有一只野鸭。鸭的用笔细致而不流于工整板滞,水纹和芙蓉的用笔更是活泼粗放,是一幅富有野逸画趣的佳作。根据诗塘上仇远的题跋,这幅画是公元1301(大德五年)陈琳拜访赵孟頫时,在赵氏家中画的。赵氏曾在画中加上修饰的补笔。

     《溪凫图》中野鸭多用细笔描绘,但又有笔墨上的变化,鸭的背部羽毛是根据羽毛的生长规律与纹理,运用浓淡不同的墨线单线勾勒而成,最后只在最凸起的地方晕染两片淡墨,显示出背部整片羽毛的空间感与蓬松感,而野鸭胸前与靠近尾部的羽毛为了与背部区别开,则用了湿润的浓墨,其中胸前还用了破墨法,使墨色更加浑厚而又有变化。颈部又变换了另一种笔墨语言。以粗简的干笔层层皴擦而成,浓出密实。淡处松透。陈琳描绘此图的手法是工笔略带写意,粗细兼用。笔法潇洒流畅,墨色浓淡变化丰富,风格古朴,具有文人水墨写意画的韵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