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中国新实验(1)自由的工场
随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渐告尾声,投资对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将越来越弱,而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逻辑必然。要想有更好的未来,中国大地上的工地将越来越少,但自由创造的工场会越来越多。
自由的工场,它可能是气势恢宏的国家实验室,承担着共性技术、基础研究的重任;它可能是明日苹果、阿里巴巴们的最初模样;它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工作之余的一块自留地,只是为了消耗个人多余的脑力与好奇心。不管何种形式,它就是那片让人类自由思考、发明、创造的场地,也是不安分的人类成功的起点。
政府实验室是一个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政府实验室与公共部门的使命联系在一起,其研发内容局限于政府的直接利益,主要涉及军事和太空需要。但在许多以帮助重要产业的发展视为自己职责所在的国家,政府实验室也会致力于应用型研究,比如德国的弗朗霍夫实验室,它的许多工作目标是帮助工业企业。
和德国一样,中国政府早已将发展重要产业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中国有100多家大型中央企业,此外各地还有成千上万家地方国企。政府实验室散落于各种国有企业中,成为了中国创新与中国创造的坚实基础。
高铁,10年前,中国人对它的了解还是国外的高科技。如今,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广阔的高铁网络。高铁并不先产于中国,是舶来品。但当它进入中国之后,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正如以色列因为国土面积小,反而成为了电动汽车最完美的“实验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同时各地的地质地貌千差万别,最重要的,中国政府的动员能力,使得中国成为完美的“高铁实验场”。中国高铁从引进到吸收消化更进一步到自主研发,背后是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付出了艰苦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高铁背后是国家力量的彰显,它存有一些可复制的经验。
因为高铁,中国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进而引导人们的心理距离变得短暂。一个小时,是上海外环以外的郊区到内环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是上海出发到达杭州的时间。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人工作、生活、休闲的一部分。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是中国两大高铁生产商。同样是国资委旗下的中央企业,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在经历了多年海外轨道设备出口订单的争夺之后,准备握手言和。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中车集团应运而生。
10年前,加拿大的庞巴迪、日本的川崎重工、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曾是中国高铁的老师,如今,中车集团已经成为了它们最强大的竞争者。中国所拥有的无可匹敌长度的高铁网络,积累了各种地形地貌上筑建高铁的经验,已经积累的庞大的运营数据,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高铁正在成为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一张名片。那么华为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进程中的佼佼者。在2015年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上,华为公司企业部门1500平方米的展位紧靠IBM、三星等国际巨头。华为在展会上向观众展示了下一代视频通讯技术,该技术可以异地复制三维现场。
展会的热闹程度只代表企业国际推广的能力。华为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民营走出去的排头兵,是因为它给客户带去了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性价比背后,是华为的研发能力与服务客户的勤勉态度。
2014年,华为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14.2%。这不是华为的特例。在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1900亿元。华为有7600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所有员工的45%。
研发,然后创新就是要抛弃标准化的模型,以实验者的心态完成常规性的工作。只有如此,思想才不容易陷入僵化,才能不断地打开新的局面,开拓新的市场。
凭借研发,华为公司开始转向更加多元化的经营。自从2011年,华为开始了向跨运营商网络、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的端到端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一角色转变。最明显的业务就是华为开始生产手机。从此华为不单要面对企业客户,而且需要面对广大的个人消费者。
这让曾经以狼性、神秘特征示人的华为公司也开始走进大众,自我消褪身上的神秘感。在2015年世界达沃斯论坛上,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接受了BBC记者的专访,这被视为是破天荒的事件,这是有华为以来的第一次。
经历了长期在研发方面的高投入,华为收获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财季,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882亿元,其中电信运营商收入1921亿元,也就是310亿美元,超过了一直高居电信设备制造商头把交椅的瑞典企业爱立信,爱立信同期销售收入为276亿美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为的销售收入中,有超过60%的收入来自中国本土以外。
2014年“双十一”,天猫网上商城创下了571亿元单日销售额纪录。
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21亿,中国互联网用户达4.85亿。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2014年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商务、社交和思维方式,并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每个领域。在中国,互联网的触角正延伸到边远的乡村,一个老农民,经过电商在农村设置的点,可以毫不费劲地将自己种在田里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同时也可以毫不费劲地从网上购置衣服等生活生产用品。电商下乡,方兴未艾。
阿里巴巴只是中国欣欣向荣的电商行业的一个龙头,它在很多领域占据了优势,但它也遮不住所有的阳光,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小电商正在巨人的身边掘金。将电商的边界越开越远。
创新创业史表明,第一个真正的熊彼特式的创新者,即第一个把新产品带到市场的企业,通常不是获得创新经济效益最多的企业。英国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一直处于研究最前沿,但这些研究的商业开发却大多数在美国进行。在20世纪早期直到二战期间,德国毫无疑问地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受益匪浅的是美国商用飞机设计师和空气动力工程师。
从目前来看,中国就像曾经的美国那样,面临着强大的创新机遇,一方面中国超过30年的快速经济发展,构建了门类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引进国外新产品、新技术之上,再加以根植于中国消费者习惯的创新,其生命力极强。高铁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等创新型企业的成功都说明了这一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验表明,高新技术领域还是中小企业创新崛起的沃土。这个经验意味着,高新技术创业在中国大有可为。近年来,像乐视网、小米公司等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成长快速的公司,都是10年来才创立的企业。
以门类完整的工业体系、富余的创业资本以及广大的中国特色消费市场作为后盾,中国的创业企业已有在国际巨人面前,从一个小矮人长成巨人的案例。未来,这种案例将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上演。
暗合了这种全球创新创业潮流的风向,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推行四个全面深化改革,后者本质上也是一种制度上的实验与创新。通过全面改革,自由的工场才能越来越多且越发具有生命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