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大城风范,就是每个人身上的上海气质

澎湃首席评论员 沈彬
2021-06-23 11:2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走进这里(武康路),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

这段话不是来自哪位网红的打卡文案,也不是“文青店”的广告,这是1933 年仅仅在上海停留了8个小时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对武康路的由衷赞美。

在这里,蓝天、白云、梧桐叶与历史建筑,很出片,很惊艳。将近百年的武康大楼,如巨轮一样屹立,成为领略海派文化的窗口。历史的积淀与城市管理的匠心相辉映。为了给武康大厦留下完美的天际线,上海完成了24条道路约27公里的架空线整治,外拓了3.6米的人行道。如今,这座建筑每天会接受4万人的打卡。

2019年10月4日,一名画家为上海武康大楼“画像”。 人民视觉 资料图

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好的城市历史肌理,也需要打磨、雕琢,需要城市的微更新,等待新一代人的亲近。

我曾问过一个在武康路“文青宇宙中心”流连忘返、打卡不休的年轻人,你在这里究竟在拍什么?她说,这里满足了她对大都市的想象,有人说,去巴黎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迷路,再迷路,因为邂逅的都是这座城市最美好的地方。

7.66平方公里的衡复风貌保护区,是上海保护规模最大的历史风貌区,梧桐掩映,爬山虎婆娑,正是这样的都市造梦的场景,这里是“迷路”的好地方,在街角邂逅上海历史,零距离接触上海的文脉。

6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下称《意见》),上海将擦亮属于自己的软实力名片。

这是上海的大国大城的宣言,展示了这座中国都市的自信笃定。

上海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

上海,在这里,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碰撞百年,噌吰相应。

历史学家说,“一部近代史,半部是上海”。建筑是可以阅读的,从中阅读出的不仅是邬达克的匠心独运,不仅是武康大楼与纽约著名的熨斗楼的“姊妹亲情”,更是“西学东渐”之下,中国从“最早看西方”的惊奇到探寻中国发展之路的自信,是上海永远站在时尚潮头,勇当弄潮儿的气魄。

百年前的上海《竹枝词》是这么描写黄浦江的,“吴淞风景似西洋,来往通流尽泊商”“春申江上水滔滔,西接吴淞泊万艘”。今天的黄浦江依然帆樯林立,依然是水上黄金通道, 但是,黄浦江滨江却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黄浦江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贯通开放,45公里的绿带江景横空出世,给上海人民送上了一份厚礼。

2020年10月8日,上海,众多市民在滨江大道上骑行。人民视觉 图

望得见江、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的滨江两岸,已然成为上海当然的“会客厅”。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文化秀带”,让上海的历史有了更富创新的打开方式:煤码头变身龙美术馆,八万吨的粮食筒仓变身城市艺术展览空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考察时,特别强调,要妥善处理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总书记是这么要求的,上海也是这么做的。

如今,正在改造当中的静安区的张园地块,历史上是“海上第一名园”张园所在:上海的第一盏电灯在这里点亮,第一场话剧在这里上演,在这里,霍元甲和俄国大力士奥皮音上演了那场史诗般的对峙。如今的张园地块,43栋建筑、174个门牌号码,做到“一幢一档”,上海像照顾“老人”那样照顾着她。张园的保护性改造经历十年倾心规划,只为留住“最上海”的历史文脉,重新点亮新一代人对张园的炯炯目光。

时空交错,空间没有移动,只是舞台换了,主角换了,游戏规则也换了,但是,上海元素能一直引领中国的风尚,因为上海的故事常讲常新。

百年张园 人民视觉 图

科学家创造了“模因”的概念,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一代代上海人就是上海“模因”的传承人:家国情怀,引领风气之先,更有开放包容的形象。人人都是上海软实力的承载者,“人人都是软实力”。

从前,“上海老师傅”代表着上海人的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是技术团队里的主心骨,低调又一言九鼎。如今,在疫情当中,全国人民认识了另一位“上海师傅”——张文宏医生,低调、谦逊,把最专业的话题用最直白的大实话和大家交实底。

上海软实力的群像图是这样的:顺境时,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毫不懈怠,平时是好员工、好老师、好同事、好父亲、好邻居;风雨来袭,一方有难时,随时响应号召,倾情奉献,冲得上去,顶得住压力,扛得住责任。

上海人不仅有专业精神,还有鲜明的人文情怀。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沉金,暮云合璧,两人在欣赏余晖,屏幕外的我们则在欣赏他们,这一刻,所有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感恩、关怀、乐观、明澈。

浦江悠悠,江水萦回,见证着上海崛起,滋养着一代代上海人,将海派的模因传承下来,上海听取浪奔浪涌的故事,永远站在时代的潮头。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这是一个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

上海人就是上海最美的风景,上海的软实力就藏在每个上海人的身上,大城风范就是每个人身上的上海气质。

    责任编辑:沈关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