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刘桂娟被网友围攻的点翠头面,其实甄嬛和华妃也戴过

小鱼儿
2015-04-23 20:4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刘桂娟微博(已删除)。

        京剧程派大青衣刘桂娟在微博上晒了一下她的点翠头面,没想到竟然引发了一场和网友的骂战。动物保护者们纷纷指责这种滥用翠鸟羽毛的行为,被不少人指“与吃鱼翅有什么区别”。还有人质疑剧团花这么多的经费置办如此“残忍”的行头,是否有意义。

        在网友的口水声中,刘桂娟又追加一条微博:“梅先生(编者注:指梅兰芳)的点翠头面精益求精,颜色绝对相同的软翠,大概需要几百只翠鸟,程先生(编者注:指程砚秋)体型高大,做头面翠鸟需要更多。软点翠太稀有了。价格贵一倍。我觉得现在的剧团跟艺术家学习也要学习梅大师程大师!对艺术负责,宁可多花钱,多一倍的翠鸟,也要买最好的,那样才会对得起观众,戏比天大!”

        不过,更多的围观群众可能还是先愣愣地问了一句:点翠头面是个啥?

        传统戏曲的旦角演员都需要“头面”,所谓“头面”,是指整个头发的造型、饰物,分为“软头面”和 “硬头面”,比如《新红楼梦》里十二钗的造型,就借鉴了软头面里的贴片子,看上去就像一只只小光碟;“硬头面”则是演员头上插戴的各种blingbling的饰物,“点翠”是其中一种,还有两种是水钻和银锭。

        当时这三种饰物分别都是真的翠鸟毛、钻石和纯银,所以置办行头的成本很贵,所以《霸王别姬》里好戏的袁四爷给张国荣演的程蝶衣送了一套水钻头面当见面礼,出手之阔绰,让旁边的人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点翠头面,因其色彩鲜艳和质地高贵,主要给身份高贵的女性角色使用,诸如杨贵妃、杜丽娘、崔莺莺等。一整套点翠头面大概有50件左右,包括泡子、鬓簪、鬓蝠、泡条、串联(三联、四联)、六角、大顶花、边蝠、边凤、偏凤、面花、压鬓、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太阳光、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鱼翅等各种单件。

        而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这样的底层劳动妇女,只能戴戴银锭头面。

        在梅兰芳的时代,拥有一整套定制的点翠头面,是很多名角的正常配置。这是他们登台的行头,也是一个演员的脸面。如今,点翠头面虽然已经几乎不再生产,但很多知名的戏曲名旦手中,多少还是会藏有一两套珍藏的点翠头面,大多都是师承而来。只有在特别重要的演出场合,才会用来上妆。        

点翠饰品。
据传梅兰芳送给豫剧艺术家马金凤的点翠凤冠(局部)。

        不过点翠并不是戏曲人物的专属饰品。 “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唐代诗人李峤就已经在诗句中吟咏“点翠”之美。所谓点翠的翠,就是翠鸟的羽毛。在染料工艺被发明以前,翠鸟羽毛是不可多得的装饰材料,因其色彩有绿松石般明艳,或蓝或绿,又兼光泽流丽,常被珠宝匠人用来与珍珠、宝石、黄金累丝镶嵌在一起。

        其实在战国时期就有点翠工艺了。我们从小就听说过“买椟还珠”的故事,在嘲笑那个只要盒子不要珠宝的傻子的时候, 你可曾想过,什么样的盒子能让人不要珠子只要盒子?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也,未可谓善卖珠也。”

        这里的“辑以羽翠”就是把很多的单支翠鸟的羽毛规则地排列在一起作为装饰。

        “翠鸟”是一种生长在中国福建南部和广东一带的留鸟,之所以人们要用它的羽毛作为装饰,是因为其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这种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而后来无论什么替代品,都无法呈现出这种色彩和光泽上的变化。        

福建一带的翠鸟。

        点翠的制作技艺十分复杂,需要先用金、银、铜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工艺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剪切后仔细地镶嵌在座上,要求贴得平整均匀不露底子,以制成点翠首饰。        

点翠发簪,年代:清。
点翠双龙纹簪,年代:清。

        据说古时各地每年都要向宫廷朝贡几百对翠鸟,用此羽毛来制作各种头饰、风景挂屏、盆景的花叶等点缀之物。点翠采用的翠鸟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且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病死的翠鸟其羽毛好的首饰一般还不用(行话称“暗条”,色泽不行)。陈子昂曾为此写:“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也因为点翠饰品所费甚昂,而且对生态造成威胁,因此新中国以来,仅进行过一次大型的采集翠羽的活动。1958年,北京市文物局曾对出土的定陵凤冠做过修复。据北京点翠名家肖志峰之子肖广春回忆,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过问下,定陵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其中出土的两件凤冠软翠残损严重,每件凤冠需两百只翠鸟的软翠(翠茸)才可修复。而根据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可选取五至六只为上品,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5%。如以两件凤冠修复需四百只翠鸟为基数,那么所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数量之众超乎想象。        

定陵凤冠。(来源:北京十三陵特区网站)

        点翠工艺的高峰出现在清朝,由于继承和发展了金属制胎以及点翠羽等更为复杂的工艺形式,“点翠”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金工技艺,随即成为金银制作中的重要工种。因为色彩光华艳丽且永不褪色,点翠头饰也成为宫廷后妃十分流行的饰品。皇宫后妃们几乎所有的首饰都用点翠工艺作为装饰,从钿子、簪钗、头花、耳环,甚至到团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处处翠色,成为风尚。

        为此,明清时期,宫廷中使用翠鸟的翠绿羽毛做配色,清宫中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银库”专门设有“点翠匠”3名,专门承造“翠活计”。

        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很多清宫贵族女眷们的穿戴都可见到点翠,足见其风靡程度。

《雍正十二美人图》之裘装对镜,画中人头上所戴即点翠首饰。        
        所以这种装饰也被影视剧尤其是清宫剧广为借鉴,比如《甄嬛传》里华妃娘娘的头饰:
        甄嬛没有华妃凉凉这么华贵,所以戴得少点:        
        辛亥革命后,随着传统封建制度土崩瓦解,点翠这一手工行业逐渐走向没落。

        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关闭,原因是点翠的翠羽鸟毛已经绝市。与此同时,人们开始用烧蓝工艺等取代点翠。也因此,如今真正的点翠的首饰都是稀罕之物,价值不菲。

        如今戏曲人物的点翠头面也大多以点绸代替。点绸技艺与点翠相似,只是原料由翠鸟羽毛变作缎带抽丝。     

点绸正凤。
点绸蝴蝶顶花。

        但无论做工如何细腻,点绸头面都无法呈现出点翠的光泽变化和艳丽色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