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钱学森的艰难回国路:在美国曾遭13天非人折磨,一度失去语言能力

2021-06-22 08: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欲归(国)不得

心急如火……”

1955年

一封来自美国的求救信被辗转送到周恩来手中

写信的人是钱学森

而此时的他已被美国政府拘留长达五年之久

钱学森回国为何如此艰辛?

怀揣报国之志赴美求学

1911年12月

钱学森在上海出生

读中学时,他就立志要用所学的科技知识报效国家

1929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机车制造专业

然而,在淞沪抗战中

钱学森深感中国航空力量太弱

备受打击,他决心改变专业方向

努力掌握飞机制造的尖端技术

1935年8月

钱学森从上海交大考取公费留学

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他在当年撰写的《火箭》一文中描绘了心中的远大抱负:

“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

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

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

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

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钱学森启程赴美留学时在邮轮上的留影

在麻省理工学院

钱学森每天早上6点起床

除了上课和做实验

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

到美国不到一年

25岁的钱学森便孤身一人横穿美国大陆,来到加州理工学院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冯•卡门

此后,年仅28岁的钱学森以一种全新的近似方程式

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壳体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

这就是著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

这一公式,被后来的国际航空界广泛应用了二十年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的钱学森

1940年

钱学森加入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前沿的火箭小组

从此,钱学森的研究重心从航空开始转向火箭

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制定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的规划——《迈向新高度》

这一项目云集数十位美国顶尖科学家

13卷报告中

有5卷由钱学森参与编撰

并执笔最重要的部分

到了1947年

36岁的钱学森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

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美国科学界最明亮的新星之一

然而,回国报效始终是钱学森深藏于内心的人生归属

“北方当局”来信打动钱学森

1949年5月

钱学森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北方当局”的来信

信件邀请他回中国领导航空工业的建设

信中的“北方当局”正是中国共产党

其实早在两年前钱学森就接到过一份来自国民政府的回国邀请

1947年,钱学森与妻子在自己的婚礼上演讲,他说

“我们要消灭众生的困苦和匮乏

带给他们愉悦和美丽”

然而当时他看到的却是一副民不聊生的景象

当他的导师叶企孙教授问他

你愿意不愿意当这个交大的校长啊?

他愤愤说了一句

“我不愿意为这个政府粉饰太平”

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婚纱照

也正是这一时期

钱学森确信了中国的未来

回到美国后,他很快便辞去了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成员和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的职务

逐渐脱离美国军方身份

为回国创造条件

1949年10月1日

当新中国的开国礼炮轰然宣告中国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时

在大洋彼岸,钱学森夫妇也即将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他们决定等孩子生下来就一起回到新中国

在与中国留学生一起的聚会中

他们共同相约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然而,这个计划却并未像钱学森所预料的那么顺利和美好

一次礼貌辞行却招来牢狱之灾

1950年的美国

正被“麦卡锡主义”的恐怖氛围笼罩

反共、排外运动正愈演愈烈

钱学森推荐的研究员威因鲍姆被查出是美国共产党

当局立刻吊销了钱学森从事机密研究工作的安全执照

并不准钱学森参与任何涉及军事机密的研究

钱学森不屑于解释和争辩

早已下定决心回国的他将家中一切打包了八只大木箱

送到海关准备起运

8月23日,钱学森只身前往华盛顿

向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正式辞行

金贝尔力劝钱学森留在美国

甚至充满暗示地表示,要他三思而行

当他一离开,金贝尔就致电司法部

“钱学森这个人知道的东西太多

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回国”

随后,一份不准回国的指令把钱学森留在了洛杉矶

在美国时期的钱学森

作为当时世界顶尖的空气动力学家

钱学森所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属于军事机密

美国军方担心一旦钱学森回到红色中国

他的技术和知识会为头号对手苏联所用

而在美国当局看来

钱学森一个人就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

因为他掌握着火箭武器的重大秘密

钱学森送到海关的八只木箱也被联邦调查局以涉及美国机密文件为由扣押

并以企图运输秘密科学文件罪将钱学森拘禁到特米诺岛

但后来的调查显示

钱学森丝毫没有带走美国军事科学机密的企图

那些被没收查扣的文件不过是私人书籍、笔记和数学对数表

与此同时

非人道的折磨正等待着钱学森

调查人员把他关在一个单间

不允许他和任何人说话

房间里的灯到晚上每三分钟就亮一次

……

钱学森被拘禁的消息很快经《纽约时报》传开

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李•杜布里奇和导师冯•卡门等人凑齐了1.5万美元

终于在13天后将钱学森保释出狱

然而经过这13天的牢狱折磨

钱学森体重掉了13磅

甚至一度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出狱后的钱学森并未获得真正的自由

一场又一场的听证会接踵而来

他经历美国历史上离奇而荒诞的裁决

一方面因他有共产党倾向

被判应当驱逐出美国

另一方面却又由于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机密

不许钱学森离开美国

从此,他进入被限制自由、监听与跟踪的软禁生涯之中

甚至每个月都要到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报到”

在给美国友人的信中

钱学森发出了悲凉感慨

你相信世上还有正义与诚信吗?

软禁生涯并未动摇归国意志

在漫漫无期的软禁岁月中

钱学森并没有沉沦虚度

他辞去大多数职务,埋头写作

连续四个月每月完成一篇论文

著出40万字的经典著作《工程控制论》

正是在新的研究领域中

钱学森找到了最大的心灵慰藉

而归国报效的意志则是始终不灭、与日俱增

终于在一本《人民画报》中

钱学森看到了希望

1955年夏

北京举行盛大的游行集会活动

欢庆五一劳动节

通过《人民画报》

钱学森看到了庆典盛况

并惊喜地发现站在毛泽东身边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正是钱学森父亲钱均夫的老师

也是钱家多年的老友

钱学森很快给陈叔通写了一封信

“被美国政府拘留今已五年

无一日一时一刻

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

他在信中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他当前的困境和对归国的期待

钱学森被美国软禁期间写给北京的“求援信”

这封信辗转了大半个地球终于送达北京

陈叔通当即把信呈送周恩来的手中

外交部马上给正在日内瓦参加中美大使级谈判的王炳南发电报

让他向美方要求释放钱学森

在谈判桌上

当美国代表坚称没有愿意回国的中国公民被扣留时

钱学森的信成为了最有力的回击

最终,在中国政府提前释放11名被俘美军间谍和钱学森亲笔信的力证下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同意钱学森回国

周恩来后来评价

换回来一个钱学森,也值!

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一家终于登上回国的邮轮

这段长达五年的归国旅途终于划上了句号

对于新中国而言

这一段艰难归国路很快便显露出其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人民对我工作表示满意

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回国后,钱学森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提出了长远规划

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

——航空工业委员会

并任命他为委员

也在这一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

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

参与制订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

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多部著作

他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

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之父”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小罗克韦尔奖章

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

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作为科研工作人员

钱学森也是举世公认的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

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

2009年10月31日

这位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科学巨擘走完98年的人生历程

溘然长逝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在毕生实践着科学报国的历程中

钱学森淡泊名利,人品高洁

展现出一位科学大师的高尚风范

他说“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

我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如果人民最后

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

表示满意的话

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当仰望夜空

我们发现

他一直都在

星河之路上

一代代中国航天人

一往无前

夜空正因他们而璀璨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CCTV国家记忆”(ID:cctvguojiajiyi)、“人民网”(ID:people_rmw)、微博@央视国家记忆 、共产党员网

原标题:《纪录片披露:钱学森在美国曾遭受13天非人折磨,一度失去语言能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