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红色地标探初心】千年学府 其命惟新!溯源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思想脉络
编者按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宣传岳麓红色资源,献礼建党100周年,今天起,岳麓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红色地标探初心”专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麓书院,溯源实事求是思想脉络。
▲点击视频,观看更多精彩~
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山光水色的湘江西岸,有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为世人所瞩目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2020年9月17日下午,细雨飘飞。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书院中心讲堂前,总书记望着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
时间齿轮转回百年前。1916年至1919年期间,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进步学生,也曾多次在这里踯躅。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朝夕相处中,“实事求是”早已作为岳麓书院的精华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中。
这位青年进步学生,就是后来成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不但身体力行“实事求是”,更是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现的根本途径。
▲岳麓书院石碑。
始创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1917年,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彼时,青年毛泽东曾寄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深受其熏陶。1917年至1918年,毛泽东两度游学,以脚步丈量大地,足迹遍布长沙、益阳、岳阳等地,接触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在国情民意中读“无字之书”。
“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这些都需要实事求是。可以说,毛泽东思想自此开始萌芽了。”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张志初说。
▲岳麓区委统战部全体党员干部在“实事求是”匾额下聆听微宣讲。
在中国革命的曲折进程中,实事求是精神多次焕发闪耀的光芒。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做了全新的、科学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明确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943年,在延安,“实事求是”被毛泽东题为中央党校的校训。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1978年,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被党中央重新确立,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岳麓书院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高地。
时代呼骄子,老树焕新芽。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岳麓书院时,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论述,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阐明了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重大关系,为新时代岳麓书院定了性、定了位、定了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岳麓书院内的孔子教像。
“岳麓书院不仅是一个治学高地,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尹世尤表示,学校将继续坚持把岳麓书院作为重要的移动思政教学点,让广大青年学子在这里体会感悟实事求是精神的魅力。同时,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研究,进一步促进学生传承实事求是精神,并以此为引领投身国家建设当中。
“实事求是精神不仅是岳麓书院的,也是全民的精神财富。”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说,“我们不仅将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还会主动走出去,面向全社会展现这些成果,吸引更多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学习体悟,把实事求是精神传播得更深更远。”
原标题:《【红色地标探初心】千年学府 其命惟新!溯源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思想脉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