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体》作者刘慈欣:科幻和科学是一对好基友

澎湃新闻记者 张茹
2015-04-20 17:4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主讲人: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作家)

        主题:站在更高维看《三体》

        时间:2015年4月12日

        主办:方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编者按】

        近日,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携新书《〈三体〉中的物理学》在广州方所以“站在更高维看《三体》”为题,与《三体》著者、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刘慈欣展开对谈。

        从物理学家的角度来看,李淼认为《三体》的新颖之处在于它为探索现代物理学的未来提供了各种可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硬伤”。 所以,他最终动笔完成了《〈三体〉中的物理学》这本基于《三体》的理论物理学科普著作。

        刘慈欣表示,科幻小说不是写给科学家看的,科幻小说可以从科学中开发文学的故事资源,但无法普及科学,如何把科学的神秘感展现给普通大众是科幻文学和科学传播共同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刘慈欣发言内容的摘录:

科幻小说不是写给科学家看的

        科幻小说严格来说,他面向的不是高端的读者人群。所以,当我知道有科学家、著名物理学家看我的书的时候,我心里肯定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

        我在知道李淼老师看我的《三体》的时候,跟你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我不是说怕他看后挑出一大堆的毛病漏洞,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你到科幻里挑漏洞,你算来对地方了。我怕什么?我怕他跟别的那些读者一样去赞扬这本书,那他的形象就在我的脑海中毁掉了。

        当我看到他后面说他后面两部看不下去了,我悬着的心就放下去了,如果他真的像普通的读者那样对这本书入迷的话,那他不是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家,他肯定就是冒牌的,所以说这是很正常的。

        科幻小说绝对不是写给科学家看的,更不是写给同一个专业的科学家看的。当然,幻想宇宙的小说可以给生物学家看,学生物学的小说可以给物理学家看,互相有一个启发。但是写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宇宙学的小说给专业的人看,确实是可以当笑话看。

        所以,我觉得首先这本书如果能作为一个引导程序,能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这种现代科学的内容和现代科学当中展现的世界观上来就够了。但是人们要想真正得到比较准确的知识,比较准确的现代科学的内容,那还要靠科学家进一步来工作,进一步写出面向大众的科学传播著作,如果被《三体》引出这样一本书来,作为一个作者,这也是我感到最大的欣慰。

《〈三体〉中的物理学》不是基于《三体》的一个科学说明

        我觉得这本书首先可能是因为《三体》的原因写的,但他的视野远远不局限于《三体》这本小说,他只是把《三体》这本小说作为一个平台,来向大家全面地介绍一些相关的,像现代物理学,现代宇宙学这些很尖端的知识,而且这本书也不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就专门挑里面的漏洞,要挑的话我觉得这个篇幅就不够了。

        他的重点还是在于借助于《三体》的故事,把它作为一个引子来介绍更深的科学理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并不是拘泥的很呆板的介绍科学的知识,里面有很多很有创意的部分。

        比如说介绍四维空间的时候,他描述真正的物理进入四维空间以后它发生的变化,它的状态,还有其他许多,甚至介绍到人的自由意志和物质的关系,很有创意的。

        而且这本书的文笔很优美,语言也很文艺,这和我们国内的其他学者、科学家写的科学传播著作差别很大,这种文理俱佳的科学传播著作在国外是很多科学家写的。包括李剑龙博士翻译的两本书,一本叫《宇宙之书》,另一本叫《隐藏的现实》,那两本书都是文采飞扬的,而且对科学的介绍充满了诗意,这是国内学者中很少见的,而李淼老师的书恰恰在这方面有很明显的表现,他的文艺修养,文学修养都在这本书的语言当中表现得很充分。

        所以我认为大家不应该把这本书看作是基于《三体》的一个科学说明,它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三体》作为引导层引导出来的一个对真正科学理论的严肃、同时又很生动的介绍。这样一本优秀的科学传播著作的出现可以说是《三体》所取得的一个最大的成果之一。

科幻和科学是一对好基友

        说实在的,我没有有意识地为了学习的目的,或者为了写科幻的目的去看什么,去系统地学习什么东西,都是出于消遣,出于兴趣,就像看小说一样看那些科学传播著作,看一些科学的东西。所以这些知识很难称作是一个真正的货真价实的科学知识,他只是被科学传播著作变形了以后漫画式的一个东西。

        所以,这种东西用来写科幻小说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是做别的肯定是做不了的。科幻作家应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这个确实不假,但是有一点,你再提升也是有一个限度的,你达不到专业科学家的那种程度,甚至你连他的一小部分都达不到,这很正常。

        纵观目前世界科幻文学的状况,目前科幻文学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还都是比较古典的。当然古典的科学知识能够写出很优秀的科幻小说,比如用一个很简单的科学原理能够演绎出很复杂的世界。

        但是像最前沿的这些科学的发现和理论,也应该在科学文学里面有所表现,而这个目前确实全世界科学文学都做得不尽人意,包括《三体》在内。道理很简单,因为作家本身也不懂,所以我们很难把它中间的故事资源开发出来。所以这个就需要真正的科学家,不但鼓励他们写科学传播著作,还应该更多地鼓励他们去创作科幻文学。

        因为基于最前沿、最现代、科学的科幻小说,可能最精彩的只有他们这样专业人员才能写出来。像我们这样凭着一些漫画式的科学传播著作去了解这些人,不可能真正深入了解到他的内涵,当然把他变成故事就更困难了。

        其实我觉得科学本身就是小说,科幻小说可能是由科学催生的,它可能从科学中开发文学的故事资源。应该说,在人们想象上,科幻不是为了普及什么科学,恰恰反过来它是借助于科学来丰富自己的故事资源。

        其实真正说到最好的故事,科学本身讲出来的故事,包括科学史,以及科学所发现的大自然的奥秘,那种很神奇很曲折的状态,其实比真正的文学故事还要神奇。

        从神奇感来说,科学,特别是现代科学表现出来的神奇感,远比奇幻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神奇感要大很多,可惜我们一般人很难了解科学,除非穷尽毕生的经历,否则很难去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科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科学的神奇感像洞穴中的影子一样,是很间接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如何努力地把科学,特别是现代科学的这种神奇感,这种常识,这种有巨大差异的世界观展现给我们现代的公众,普通的读者,这确实是科幻文学和科学传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需要很多科学界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科幻作家做不了,以前那些科普作家也做不了。

        科幻和科学是一对好基友,它们的感情和它们的融合已经发展了一两个世纪了,当然现在在西方它们好像有闹别扭的趋势,就是科学和科幻有所分离,但是至少我作为一个中国的科幻作家还是希望这对基友的“基情”继续下去。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的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