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60年后,再造“万隆精神”如何成为可能?
本文系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社会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希尔玛·法里德(Hilmar FARID)4月18日在会议上的发言,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有删节。
今天是万隆会议60年的纪念日,对我们各位来说都非常有意义。60周年,有官方庆典活动在万隆举行,与会嘉宾都是各国首脑。我没有具体数一下有多少个参与国,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各个政府意识到,这是一个回顾的好机会。
除此以外,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恢复万隆会议精神就是对抗西方发展道路,亚非拉这些国家想针对当今世界问题开辟替代方案。他们觉得万隆会议有没有意义,本身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万隆会议会场——万隆独立厅正门。 新华社 资料对于大众来说,万隆会议开了以后,到现在唯一的意义就是当地成为了旅游胜地,建立了博物馆。所以对不同的人来说万隆会议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万隆会议在当时引起了热烈反响,但有些人质疑会议议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就万隆会议本身而言,其实它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的话题:与会国觉得能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协作。在这个纬度下讨论人权保护运动、反殖民统治、解决该地区政治问题、促进世界和平。
在经济方面,大家彼此能够相互照顾;改变全球的金融系统;建立一个多边体系;稳定原材料价格;建立区域银行。在文化方面进行文化和技术方面的交流。还包括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无论你是左派、右派,我们都希望摒弃派系之中的差异。
我们看一下万隆会议最终的宣言,它强调我们就是纯粹地加强本地、国家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想象到是为了去摒弃西方主导的经济大国统治而开这个会议。其初衷也不是去挑战帝国主义这个系统。
他们有这样一个信念,取得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主权是有可能的,只要大家齐心。但万隆会议的声音被后来发生的事情所改变了,具有激进性。但当时万隆会议本身没有激进性。
万隆会议制定了三大原则:一是政治方面的主权独立;二是经济自主;三是文化自由。1959年发生了古巴革命,包括后来的一系列自由运动、民族独立运动,这使得万隆会议有了反帝国主义色彩。经济独立自主如何解决?把之前殖民遗产进行国有化。
总的来说,万隆会议集思广益,使大家能够积累一些经验。但到了1960年代后半期,因为当地发生政变,我们知道当时很多领导人包括纳赛尔等都被推翻下台。
万隆会议直接或者间接促进了独立运动,之后打造了77国概念;各个国家联合在一起进行了反帝国主义的政治展现。万隆会议会议之后,由于它的刺激作用,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
万隆会议即便在今天也有作用。万隆会议精神的恢复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去摒弃以前的错误做法。E.P.汤普森(英国历史学家)曾提出有一个后代批判前代的现象。我们要摒弃这种批判。复兴万隆会议精神还取决于当下怎么样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批判。万隆会议之后有很多亚非之间的组织,包括亚非作家联盟会议、记者联盟会议。我觉得需要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进行研究。
今天你看一下东盟国家、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在万隆会议之前之后,它们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比如人口的迁移,农民工问题。万隆会议之后人口的流动得到实现。
除了发生人口迁移,万隆会议精神体现的第二方面就是土地方面的整合。我们知道当时有多达5000万公顷被交易了,面积相当于把浙江、上海、广东加在一起的5倍。万隆会议之后,南方国家被认为是一个新的资源疆土,包括很多原材料、大宗商品、食品都是来自非洲。
看一下经济方面的发展,中国、印度、韩国、印尼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一分子,但其他亚非国家还在为基本温饱问题进行斗争。还有所谓第四世界的运动,就是城市化的运动。
在文化方面,我们文化方面的沟通一度是减少的,万隆会议的初衷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文化要充分恢复,但并没有发生。记者联盟以前的活动比较活跃,以后也解体了。电影方面的组织也被人们遗忘了,现在只有在美国、澳大利亚可以找到相关一些文献。
怎么样再造“万隆精神”,或者更好地继承发扬“万隆精神”?有一些学者非常热衷于这个问题,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通过各个国家的努力能够真正地抵抗资本主义的影响,有一些人认为不结盟运动在这方面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对此表示质疑,因为国家不一定能够代表大众,有的时候不同阶层之间会形成利益冲突,像苏哈托的努力在1965年被军事政变所影响。即使这样,反殖民主义和殖民国家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万隆会议40周年的时候大家关注探讨,在亚洲怎么样重建一个新的万隆会议,有一系列论坛探讨,包括人民论坛。
今天(4月18日)在雅加达有一个小的对话,在万隆也有一个。我希望这些对话能达到的目标是:一是重写亚非运动语境的历史;二是重新界定国家,国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三是在新世界秩序中,比如金砖国家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意味着什么?这些国家是否能够带来一些观念。 (澎湃新闻记者 石剑峰 整理)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左一)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二)、缅甸总理吴努(右一)亲切交谈。 新华社 资料-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