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农民不简单!整理 《甘州方言》50万字

2021-06-19 20: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甘州区小满镇黎明村53岁农民张镇山,利用八年时间,搜集整理并编写出50万字的《甘州方言》,一时传为佳话,令人刮目相看。

GO ON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一句乡音,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情、乡愁。甘州位居河西走廊蜂腰地带,是南、北古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有“丝路明珠”之誉。这里已考证的先民活动遗迹已有5000多年历史,从西汉建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2000多年,曾是西戎、羌、月支、匈奴、吐蕃、回鹘、党项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或杂居地,这里曾出现过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甘州方言有着显著的地域特色,承载和传承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小就爱读爱写的张镇山对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很是着迷。16岁初中未毕业回乡务农的他,常常被父母或亲友、乡邻脱口而出的谚语或俗语“击中”,他也在这些方言中学会了待人接物的分寸、勤俭持家的道理、春种秋收的经验,同时也产生了把这些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很有画面感的方言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初衷,以便人们对甘州方言有更好的认识和传承。

如何记录,笨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随听随记。为此,张镇山随身带个小本子,不论在家种地,还是外出打工;不论走亲访友,还是闲逛胡谝,听到方言随时记。8年时间他记完了40多个笔记本,并将所搜集到的甘州方言按词汇、短语、四字格词语、农谚、气象、歇后语、儿歌、绕口令、谜语、甘州话习惯性用语等进行了分类,对每个方言词条进行发声注音和并按普通话进行释义,整理出50余万字的《甘州方言》。随着整理研究的深入,张镇山觉得“方言极其脆弱,若不加以传承和保护,我们将失去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因为方言代表的是一个地域内人们的普遍个性,最能表达出本地历史发展的特点,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标志物。方言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专用的词典和书籍,一切信息都只能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口口相传、代代相传。如若失传,我们在失去这种语言的同时,也将失去这种方言承载的从古至今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农事、植物、生活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信息。因此,方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传承。张镇山表示,自己不遗余力、“不务正业”地记录整理方言,就是为了不让甘州方言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记忆中淡漠消失,使之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当然,一个农民,长年累月地利用农闲搜集、整理方言,其中的艰难和个中滋味只有他知道。由于自己学历低,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制约,出去进修深造也不现实,有很多东西都是边学边用。他硬逼自己学会了汉语拼音、电脑打字,以及文字的编排,真个是“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好在家里人对此事非常支持。农闲之余,他就沉浸在他的小书房,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走访请教相关学者,充盈着他的文化情怀,释放着他的创作激情,追逐着他的研究梦想。张镇山觉得这些年过得很充实。他唯一的心愿就是《甘州方言》能够早日正式出版,为繁荣地方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掖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文宝

延 伸 阅 读

FANGYAN

方言又称土话,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方言是乡土文化之根本,是地域文明之灵魂,是方言区域人日常交流最基础的工具,也是地方文化最具特征的符号,是繁荣地方文化的一个最独特、最富有魅力的文化载体,更是乡土文化之根。

保护方言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应有之义,更是厚植乡土文化之根的举措。

200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的试点工作。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15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保护终于进入实施阶段。

借鉴吸收,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保护和传承方言,让方言这个乡土文化之根牢牢地扎实在一代代人的心间,让语言文明瑰丽多姿、悠久绵远。

张掖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相隔几十里路语言不通,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儿。就张掖市各县区方言而言,很多方言土语的表音表意大相径庭,本县区方言也是求同存异,各有特色,要想感受更多方言魅力,您还得走进河西走廊这片塞上江南,大美张掖欢迎您!

来源:张掖日报

原标题:《这个农民不简单!整理 《甘州方言》50万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