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格拉斯逝世|《铁皮鼓》曾被当作色情小说当众焚毁

澎湃新闻记者 石剑峰
2015-04-13 20:1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编者按】当地时间2015年4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德国城市吕贝克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7岁。他的《铁皮鼓》是半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正是这部小说促成了格拉斯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君特·格拉斯为《铁皮鼓》绘的插画

        1950年代早期,格拉斯还是一个艺术系的学生,第一次出国旅游,去了意大利,然后去了法国。在巴黎时,格拉斯非常穷,他还记得他是拿一幅石板画来支付牙医账单的,“我没有现金,为了赚钱,就像古代游吟诗人从一个领主跑到另一个领主那里一样,到处兜售我写的诗。”

        《铁皮鼓》差不多就在这时候被创作出来,格拉斯说这是一个“复辟时期”,“那个年代人的行为,就像是被恶魔蛊惑了一样。”经过10多年,战争的痕迹逐渐从德国日常生活中隐去,用格拉斯的话说,社会中充斥着市侩气,“自我封闭又相互排挤”,格拉斯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振聋发聩的《铁皮鼓》。

        “1956年,我开始在柏林写作《铁皮鼓》,之后又创作了《猫与鼠》和《狗年月》。对于我来说,这三本书属于一个整体。我觉得,《狗年月》是《铁皮鼓》的一个提升。不过现在谁愿意听作者说话呢?《铁皮鼓》是一部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流浪汉形象,这是一个那个年代的小人物,他的谎言、他的野蛮、他的梦想、他所有的可能与不可能都在书里出现。《铁皮鼓》中为数众多的配角都以这个主角为中心。而《狗年月》有三个叙述者,这是一本复杂得多的小说,真相变化无常,事实与事实之间相互对立,读者要从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格拉斯回忆说。

        不过小说出版之后,在德国和美国都受到不少恶评,有人审判这部小说“色情”并当众焚毁,就像在纳粹时期一样,有评论说它,“这本书亵渎神明……故意地、让人讨厌地亵渎神明……阅读《铁皮鼓》就像经历日耳曼人的噩梦一样。”

        1959年《铁皮鼓》出版的时候,在当时的文学界可以称得上是一件“丑闻”。例如,1960年,他曾被授予不来梅文学奖,但因为不来梅市议会的反对,他又被剥夺了这一奖项。这本书曾经被指责为“色情小说”,有一些新教年轻人还曾经烧过这本书。

        “在联邦德国,有些人就像纳粹时代的法官一样,比如他们对《铁皮鼓》就进行了审判。那个时代就是这个样子。阿登纳内阁主张对书籍进行审查,第一任联邦总统特奥多尔•豪斯也投票赞成这一法案。我在《时代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也受到了审查。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烙印,现在几乎很难想象。”格拉斯曾回忆说。

        《铁皮鼓》里,奥斯卡拒绝生长。他保持着孩子般的样子,矮小、看起来很单纯。奥斯卡作为一个小人可以在战争中幸存,但是他无法逃避罪责。他促成了他妈妈的死;他对他舅舅(他的生身父亲)的死也负有责任,他还导致了他的父亲因为被纳粹党徽章卡住喉咙而死于苏联士兵的枪下。战争之后,奥斯卡终于在一个运货车厢里继续生长了,成为一个拥有超自然能力的鼓手。奥斯卡对成长的拒绝被认为是国家罪行的象征符号。

电影《铁皮鼓》剧照

        格拉斯很喜欢奥斯卡关于马戏团的经历,马戏团是《铁皮鼓》里的重要情节。格拉斯认为,马戏团是梦想与现实直接相连的地方,也是流浪汉小说的重要形式,通过主人公的流浪生涯来反映他的时代。

        有时候,《铁皮鼓》对格拉斯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负担”,他从来不说“这是我最好的小说”。但时至今日,读者对格拉斯作品的兴趣都还集中在《铁皮鼓》上。1979年,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将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该片获得了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32届国际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电影的成功,也让小说获得了持续的全球影响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