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艺术大讲堂”启动,美丽中国研究院赋能社会美育
澎湃新闻获悉,“中国艺术大讲堂”启动仪式和“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昨天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虽然面向稍有不同,但两者均立足“新文科”建设,探索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
其中,历经近一年筹备而成立的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将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专家,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推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艺术大讲堂启动,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
据悉,“中国艺术大讲堂”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中国艺术大讲堂是艺术学科的专业课、素质教育的通选课、有温度的课程思政课。
中国艺术大讲堂启动仪式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周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等分别在会上作了发言,分享了各相关专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
启动仪式后,美术学教指委主任委员、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以《中国文化精神之征候》为题作中国艺术大讲堂第一讲。
许江作中国艺术大讲堂第一讲
许江通过阐释中国绘画的传承与迁变,说明了中国精神不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而且更是在时代沃土中生生不息地生长着的文化现实。是中国作为主体所生长出来的精神特点。所以,中国精神不仅活在传统中,更活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活在可见的现象中,更活在不可见的深处;不仅活在一己的感受中,更活在共同的集体经验与历史记忆中。
当天下午,全国文科教育与艺术学科专家、相关高校校长等参加艺术学晋升学科门类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论坛聚焦“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艺术学科的知识生产与美育实践”、“艺术学科的自主评价体系”等主题,从教育变局的世界经验与历史经验出发,探索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科体系之构建,探讨新时代中国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在杭成立的合影
“美丽中国研究院”将服务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
同一日,“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及建设“美丽中国”高峰论坛在也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美丽中国研究院”于2020年开始筹建,历经近一年筹备,正式揭幕。新成立的美丽中国研究院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担任院长,中国美术学院风景研究院院长陈坚任执行院长,该院将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专家,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的研创平台,推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建设“美丽中国”。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晓春,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文联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共同为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揭牌。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当天同时举行了“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和“中国美术学院乡土学院授牌仪式”。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介绍了美丽中国研究院的筹备及未来工作方向。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揭牌
浙江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于永明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坚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主持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作美丽中国研究院发布
据介绍,中国美院美丽中国研究院运行后将做到三个方面:打造城乡发展的艺术智库,构建公共美学素养培育高地,策动社会创新的核心现场。其中,艺术智库方面将以中国美术学院的国家级师资、各类平台为主要依托,邀请与政策密切相关的专家,联合文化学者、艺术家以及有影响力的运营机构,共同搭建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及社会研创经验的智库平台,涵盖专业学术智库、跨界智库和运营智库,输出美丽中国建设前瞻性成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中国方案等;人才培养方面将以“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为发展目标,发挥中国美术学院在文艺人才培养、艺术理论研究、文创设计智造、文旅融合发展、城市美学提升、乡村振兴建设等方面的人才与学科优势,构建一支学院名师领衔、校外专家学者助阵的优秀师资团队,开发一套兼具时代性、实效性和实用性的精品课程体系,打造新型教育服务综合平台;社会服务方面将充分对接社会需求,响应当下“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诉求、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人才缺口以及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实践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美学样本塑造,文化传承开发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美丽中国研究院还将从多个角度开展工作,包括帮助决策者观察、判断、绘制城市与乡村的肌理、色彩、起伏,及时整合最新研究成果;借助国美在艺术、科技、媒体、交互等前沿学科研究成果,建构更具感知度、灵敏度的城市未来规划与产业生态布局;用内容运营思维协助城市与乡村打造自身的差异化城市特征;推进城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绿色发展;协助城乡在文化顶层美学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有序城市发展路径规划,完善相应知识体系与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中国美院为长埭村设计的标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正成为一种扎根中国大地、推动社会创新的“有为之学”。截至目前,中国美院已与全国40余个地市建立战略合作,先后参与全国城市美学建设170余项,美丽乡村建设130余个,特色小镇建设40余个,其中多个乡村振兴项目获得国家部委奖项。比如,2016年起,中国美院公共艺术研究院师生来到杭州市余杭区长埭村,在充分尊重当地风貌风俗和发掘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产业的升级和生活的艺术提升。如今的长埭村,村口树立着现代气息浓郁的绿茶雕塑,村内千亩茶园生机盎然,民居小楼错落有致,游步道、露天体育场、公共文化空间点缀其中。三三两两闲谈的不仅有村民,还有已经成为“村民”的艺术家。
中国美院为长埭村设计的球场
2017年中国美院文创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师生来到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为当地设计文创产品。两年后,许多产品还登上了伦敦设计展。
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近未来:可能生活|2020跨媒体艺术节”带到宁波东钱湖畔举行,将充满未来感的跨媒介作品介入历史悠久的韩岭水街和当地平静的村落民居,让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此共存。同时还在此处建立工作室群落,来自世界各地的受邀艺术家们共同完成了一场艺术与空间的对话。
韩岭水街中的公共艺术
中国美院还结合专业特色,把传统的下乡“采风”,转换成为“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主张和教育方法,扎根乡土最深处,在探索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路径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美模式”。并通过“社会调查”“田野工作”和“社会素描”等一系列开放课堂,将历史文化传统带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的现场,用画笔和镜头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联系,以乡土为育人方法,在乡土实践中,反哺乡村。
中国美术学院开展“治水最前线”下乡采风、教学、创作活动
韩岭水街中的公共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揭牌当日,建设“美丽中国”高峰论坛同期举行。专家学者、产业代表及参会的县市级领导,共同交流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项目、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现实议题。
(本文据主办方提供资料整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