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传统村落 | 百年古建哈瓦房 千年古村西河阳

2021-06-18 2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这里,四街八巷十胡同、青砖黛瓦、四合大院、老碾石磨、龙街古槐、土圩寺庙;这里,科举场上百人中榜,贤达俊士、壮志满怀、久远传承;这里,革命年代、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志士仁人报国为民,续写荣光,青史流芳。这里就是位于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的国家级传统村落——西河阳村。

走进西河阳村,触摸有着百年历史的石墙,听着村里老人将人文古韵娓娓道来,大有“世外仙境水连天,桃源景色醉人间”的闲适。西河阳村位于黄水河畔,2016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这里的地理位置极好,南面10公里处是南山旅游景区,北面5公里外有龙口最大的湿地公园、滨海旅游度假区,继续往北20公里,就到了人们熟知的蓬莱仙境。即使只是在村子里转转,那些老房子、古围墙址、老树,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青砖黛瓦 俯仰结合

之所以能够在国家级传统村落中榜上有名,还要从这里的百年古建哈瓦房说起。什么是哈瓦房?哈瓦房是龙口市的一种老房子,颇具胶东乡村特色,用诸由观石垒砌主体,也就是当地的一种黑色砖石,学名火山岩,屋顶覆盖整齐的黑色瓦片,俯仰结合,瓦片图案极具胶东乡村的吉祥文化特色,当地人称之为“哈瓦房”。哈瓦房屋外墙诸由观青石为当地所特有,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吸音、防水、防火等特点,内墙为土坯。墙宽为一尺半到二尺,房屋整体冬暖夏凉。

这些老房子虽称不上华丽,却在楼宇房第之间深刻地反映出当地老百姓朴素真实的性格。房屋主体的用材为砖、石、木,石料选用当地的观青石。据说这种石头有辟邪的作用,耐酸碱、耐腐蚀、耐霉变、防火防水、无放射性,是理想的天然绿色、节能环保的墙面材料。“同德店”“张氏故居”“王家大院”等都是村里著名的老建筑,极为考究,严格按照和谐对称的理念设计。想来,也正是因为石材的这些特性才能让这些房屋历经几百年沧桑而保存下来。

西河阳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作为明代移民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滨海平原村落,总体上保持着“以龙街和中心大街为十字主街,依托三横四纵街巷骨架的团状空间格局”。南北向纵贯全村的龙街,与东西向横贯的中心大街相交于村落中部偏西。十字交汇点的东西两侧不远,各有一棵古槐树,是村落最早的建成区。中心大街将村落划分为南北两半,南半边有小前街,北半边有小后街,均平行于中心大街,串连起几条纵巷。除龙街较直外,中心大街南北两侧的其他纵巷,均非直通,而是略有转折错位。留存的传统民居大部分都沿着这些纵横交错的街巷分布,并以龙街两侧最为集中。

由于村落所在的海滨平原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故建筑院落齐整,户与户占地规模均一,共同构成格局均衡的团状布局村落,街巷间距约为70米至80米,纵向基本上是传统四进院落的进深距离,横向大约是五至六户人家并列的面宽之和。清咸丰年间为抗捻军东侵,筑有环村的圩子墙和壕沟,并在龙街和中心大街尽端开东、南、西、北四门,如今西门尚有数米残墙遗迹。过去,在中心大街中部正对向南的南北大街设有关帝庙,龙街和小后街交口东北角有海神娘娘庙,西门外有小土地庙。可以说,西河阳村是明清以来黄县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中反映,也是胶东地区重要的乡土文化样本与可持续发展的村庄典范。

进村不久就能看见老龙街。关于老龙街的来历,村委主任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传说清康熙年间,有年夏天,暴雨成灾,河水泛滥。黄水河上游决堤,洪水肆虐,所到之处,墙倒屋塌,死伤人众。洪水冲到西河阳村,因有三大土丘坟阻挡,立即形成洪峰,像头猛兽,闯进老龙街。但龙街两旁墙院坚固,像条水渠,移洪而下。这场史上少见的水灾,村里栋栋哈瓦房岿然不动,人安兽全,秋毫无损。据外来者勘察后指着南北大街讲,此街弯曲有度,两边瓦房排列有序,房盖像似层层龙鳞,可见这街卧有藏龙。大家万分高兴,心服口服,自此称为老龙街。

美丽的传说无疑为村落平添了传奇色彩,而实际上在明朝初期,迁民建南北大街,通而不直,弯曲有度,全长550米,宽3米至6.5米。在当时,此街是通往北海南山的必经之路,40多栋哈瓦房坐落于街两旁,排列有序,鳞次栉比。远观层层哈瓦房如起伏龙行,近看青瓦叩垅,似片片龙鳞,凡角上昂,如龙头翘首。大街形态奇特,有龙行虎驰之状,有龙卧大街之象,村民逐渐称之为“老龙街”。

人文古韵 久远传承

沿着村里小路,顺着老龙街再往里走,就是西河阳村民俗博物馆、同德店老宅、张氏故居等建筑。如果说青砖黛瓦诉说了胶东古建筑的古韵风貌,那么这些人文故居则更能彰显西河阳村悠久厚重的历史。

西河阳村内现存有105处院落、306幢房屋,为清代早期以来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院落,大部分建筑具有典型的胶东民居建筑特征,部分建筑建造相当精美。老黄县境内的本地木匠瓦匠建筑技艺优良,民房自明代以来建筑设计精细,宅院规整,屋宇敞亮,美观实用,远近驰名,素有“掖县粮、黄县房”之说。典型的黄县房通常四梁八柱齐全,先立柱架梁,构成框架,后砌石垒砖,形成围护,房顶屋角昂翘,正脊横卧,青瓦叩垅。村中传统民居以硬山坡屋顶的多进三合院或四合院为主。较殷实的富户住宅多由正房、厢房、倒座、二门楼组成,是坐北向南的四合院格局,并有小数的并联式或串联式兄弟院。普通民舍大多无南房,正房三间或五间,厢房二或三间,传统院落铺地为石块。前面提到的老宅、故居就是这种四合院建筑的典型代表。

村内民居营建重实用,雕饰较少,主要集中在大门(包括院内明间门、窗)的门簪和檐檩下的挂落;照壁,大门正对一般设有照壁,其旁侧小门正对厢房的山墙上也设有坐山影壁,往往有较为精美的砖雕;建筑屋脊瓦作,如正脊的脊花、脊翼,山墙压脊的脊首装饰,山面檐下的博风砖和正面墀头部分也有少量砖雕;虽然村中建筑以质朴实用为主,但精工石砖垒墙美观大方,尤令人称叹。

村里的民俗博物馆,其房屋本身就是带着时间印记的老建筑,博物馆内翔实的文字图片和实物,更是将这座小村庄的历史讲述得明白透彻。西河阳村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村内曾有很多商贾大户,如同山西的晋商,人们也善于经营,讲究诚信,民俗博物馆内详细介绍了村中走出的名人与商号。无论“诚招天下客”还是“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的经营理念,都像极了山东人朴实、豪爽的性格。

在西河阳村,有一位颇受村民敬重也是不得不提的人物——张修基,他也是张氏故居的主人。说起张修基,老一辈的水泥人或者说建材人并不陌生,作为丛林水泥的创始人和万吨挤压机的发明人,张修基为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修基在村办建筑队、粉坊、塑料管厂等企业,为集体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粉坊任负责人时,他起早贪黑,艰苦创业,为集体致富打下基础。改革开放后,他率先实现了乡镇企业大发展,创立了丛林水泥“永不服输,永不满足,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三次大创业,三次大发展,他从贷款200万元、年产4.4万吨的水泥厂起家,带领丛林员工,从当初只有70多人的乡间小水泥厂,发展到集建材、化工、电力、有色金属、建筑、运输、高铁铝合金材料等行业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同时为中国高铁铝合金材料国产化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业突出贡献奖。

古村新建 生机勃发

提起龙口,相信很多人和记者一样,会马上想到闻名遐迩的龙口粉丝。西河阳村不仅有传承百年的建筑,更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粉丝。清初西河阳村有商户百余家,村东北的张氏就开设有粉坊。上世纪60年代,在黄水河西畔还建有龙口推粉粉坊。据介绍,龙口粉丝最早的产地是龙口,后逐渐发展到招远、蓬莱、莱州、栖霞、莱阳、海阳等地。1916年龙口港开埠后,直接把粉丝运往我国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龙口成为粉丝的集散地,因而得名“龙口粉丝”并走向世界。龙口粉丝是用绿豆、豌豆淀粉,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丝条细匀,光洁度高,透明度强,质地韧柔,烹调时入水即软,久煮不碎不糊,吃起来清嫩适口,爽滑耐嚼,风味独特。

剪纸作为传统美术,是西河阳村另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时期胶东民间剪纸已普遍存在,画面构图以线为主,挺拔流畅,花样密集,多采用阴阳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实对比强烈,粗中有细,画面生动,剪出的人物感情充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民俗节日常用多种颜色的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等多种题材的内容,贴在窗户上,俗称“窗花”,贴在门楣上,也称“门笺”,黄县剪纸艺术形式中染窗花较为出名。

黄县面塑,也叫胶东花饽饽,是西河阳村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胶东地区每逢建房上梁、婴儿周岁、老人庆寿、儿女婚嫁、清明、端午、七夕、春节团圆等喜庆节日均需制作特定的面塑。主要题材围绕人物、花卉、什锦瓜果、鸟兽鱼虫四大类,有数百个品种,已经传承了上百年。

山青水美的西河阳村拥有耕地1150亩,果树林地2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苹果、葡萄、樱桃,目前,村党支部已计划成立龙口市西河阳果蔬农业合作社,主营上述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河阳村在注重保持古村落原貌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

村支部书记宋广东介绍说:“当前工作的重点是要带领大家把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建立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组织有威望的党员村民代表组建资产清缴小组催缴承包费。利用乡村振兴服务队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结合古村落的优势对博物馆进行升级改造,做好民宿民俗工程,同时打造农产品采摘园和种植观光业,切实把旅游业发展起来,同时对村里的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稳定民生,让村里人过得更有幸福感是办实事的最好体现,为此,村里加大了民生实事的投入力度。“我们村新两委把群众迫切反映的自来水管道老化导致经常停水漏水、农耕地浇水等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把村里用电设施全部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排除安全隐患;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发放老年补助金;完善对外籍住户管理;设立新的垃圾亭引导垃圾分类,发放倡议书倡导群众文明投放垃圾。农村的一切问题出自于人心,良好的村风对农村建设起到关键作用,树立新风是我们新两委的工作重心,建立好村容村貌和良好的邻里关系就是农村工作的最大稳定。”宋广东进一步解释说。

与此同时,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西河阳村党委的党建工作也更加如火如荼。村党委持续抓好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工作,利用主题党日进行党的政治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及时传达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利用村工作群、新媒体等多种平台,接受群众监督,弘扬正气,引导广大村民树立社会责任感,共同推进集体发展,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在记者采访期间,西河阳村正在进行乡村管网改造,宋广东不好意思地说,为了村民的生活更为便利,村里近期都在加班加点施工,村里的路不好走。他一再邀请记者两个月以后再来,看看西河阳村的新变化,看看现代整洁与古老质朴相结合的现代古村落。

中国建材报记者 :陶璐璐  通讯员  :李延鹏  王记理

责编:孔文雄 安晓光

校对:和新龙

监审:张亚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