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新生代艺术家的“眼睛与思想”——彰显印度身份
印度当代艺术有着怎样的面貌?或许很多中国观众并不熟识。4月10日,一场名为“眼睛与思想:印度艺术新的介入”的展览登陆中华艺术宫,就来展现印度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风貌。这些“新生代”的艺术家不仅深耕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中吸取精华,同时他们放眼世界并关注现实,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反思印度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诠释个人对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彰显出印度身份。
在一幅名为《无题-倒影》的摄影作品中,印度艺术家阿图·巴拉将视野投向了印度恒河的最大支流亚穆纳河,这条在印度神话故事中被视为“生命女神”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阿图·巴拉不止一次地捕捉这条河流的影像,关注河流及它与都市的相互关系,探讨水对都市环境和城市人口(新德里)的物理、历史、精神和政治意义。
《无题-倒影》 阿图·巴拉, 2011年4月10日,“眼睛与思想:印度艺术新的介入”在中华艺术宫揭幕,展示了阿图·巴拉等24位印度当代艺术家的39幅作品,作品涵盖了绘画、数码打印、装置、雕塑、影像等多个类型。
印度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印度国家的民族觉醒和政治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且不断寻求绘画语言的变化和突破。
20世纪初,“孟加拉画派”的艺术家们强烈反对长期以来对西方绘画的盲目崇拜,这使得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印度古代壁画和细密画,也为后来的“民族主义——现代主义的印度艺术”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受到尼赫鲁国际主义影响,绘画与雕塑作品主要呈现出表现主义风格,与此同时又融合了印度传统的雕塑、壁画、细密画等多种民间艺术元素。随后,抽象主义、立体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风格兴起,印度艺术家们不断地从本土的文化和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现代主义风格,譬如新坦多罗主义。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具象主义得到复兴,艺术家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批评与讽刺。
此次展览,由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瑞杰夫·卢臣(Rajeev Lochan)担任策展人,展品来自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及印度国立美术馆馆藏,参展者属于印度的“新生代”艺术家,他们很多在国际上已享有盛名,如吉提斯・卡拉特(Jittish Kallat)、哈沙(N.S. Harsha)、巴尔提・卡尔(Bharti Kher)、兰博・卡勒卡(Ranbir Kaleka)、瑞娜・卡雷特(Reena Kallat)等。上世纪80年代起,这些艺术家就关注现实和个人经历,并将其感受融入到艺术实践中。
基于印度各种信仰、各种语言以及流行文化的融合给印度文化带来的多样性,艺术家另辟蹊径,脱胎于原有的艺术实践和普遍信仰,创造出了丰富且独特的艺术形式。
《语境中》曼琼纳斯·卡玛斯,2013年《梵语里的“水”的70个同义词》世芭·莎希,创作时间不详《纪念碑》白珠·帕森,2010年《白羊座的梵语》威尔·蒙什,创作时间不详瑞杰夫·卢臣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1990年代标志着印度艺术全新的开端,这个时期随着印度经济的开放和自由市场的介入,以及全球工业贸易的发展,印度艺术一并进入了新时期。这次我们带来的展览,便是展示对印度的‘感知’,这些艺术家在诠释个人对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具有独特性和身份。”
印度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雕塑、版画等传统形式,“装置”、“影像”、“新媒体”等多样的艺术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新生代”的艺术家不仅深耕本土文化和民间艺术,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中吸取精华,同时他们放眼世界并关注现实,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反思印度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
在担任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以前,瑞杰夫·卢臣有36年的教师生涯,亲身经历了印度艺术的转型全过程,有机会和年轻艺术家直接接触,理解他们的艺术创作是如何进行的。“有的艺术家,你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可以感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下对现代性诠释的充分释放。”
展览将持续到7月2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