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舌尖下的中国|北上的大象,隐身的棕榈油
近期,云南北上的大象得到了大众的关注。有专家认为,在保护区以外大象栖息地大面积减少,(栖息地)变换成了茶园、橡胶林,野生动物保护和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矛盾日益激化。然而,大象的故事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它们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器一物之中,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比如,今天要谈的棕榈油的故事。
隐身的成分
日常生活中,你应该吃过含棕榈油的饼干,或使用含棕榈油的香皂。然而,由于棕榈油往往隐身于成分表中,我们难以意识到自己也是棕榈油的消费者。
去超市购物时,你仔细看过食品或洗护用品的成分表吗?也许你会看到一些复杂的化学名词,比如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硫酸钠,或者简单笼统的“植物油”。相信看到这些陌生的名词,你的好奇心就停止了,更不会想到它们和生物多样性、碳中和这些越来越热门的可持续发展议题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71%的食品和24%的消费品的成分可追溯到一样全球流通的产品——棕榈油。
生产棕榈油的油棕来自非洲,从十九世纪末开始逐渐在东南亚,尤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被大范围种植,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其产量增加了十倍,如今已是世界上生产、消费和交易最多的植物油,当前已占到全球35%的植物油市场。目前,印度、中国和欧盟是棕榈油进口最多的地区。
为何棕榈油广受青睐
棕榈油可以被称为真正的“万金油”,其富含饱和脂肪酸,可被分级加工成多种产品:可调和食用油,制成起酥油或煎炸油。此外,也可被制成固态或半固态,用于制造洗化用品、工业润滑油,甚至生物燃料。
除了用途广,棕榈油产量高且廉价。一公顷油棕一年可生产约5吨棕榈油和棕榈仁油(广泛用于化妆品),而换做一公顷大豆,只能产出约375千克豆油,差距十倍有余。
这样有价值的经济作物帮助很多小农摆脱了贫困,成了很多地区的经济支柱。比如世界棕榈油产量最高的印度尼西亚(占世界一半产量以上),棕榈油出口占其出口利润的11%。仅在印度尼西亚,就有2500万人间接依赖棕榈油生产维持生计。
围绕棕榈油的争议
从人类历史中不难看到,若通过榨取自然资源而获取暴利,往往会夹杂大规模的自然环境破坏和对劳力的剥削,然而所赚取的利益仅仅进入了少数人的口袋。
油棕虽万般好,却对其生长环境颇为挑剔,尤其偏爱湿润温暖、日照充沛的热带——恰巧也是热带雨林的所在。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国土面积曾是热带雨林,孕育着丰富的物种,储存着大量的碳。然而当人们发现了油棕种植可以带来的利润,雨林便被开垦成种植园。
因为缺少工业设备,常常通过烧毁森林来快速获得田地。印尼80%的森林大火都是人为的结果。 在2001到2018年间,印度尼西亚失去了16%,也就是2600万公顷森林,相当于10.5兆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也相当于2019年全球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分之一。除了加剧气候变化,丧失珍贵的原始森林也意味着猩猩、老虎、犀牛、大象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
棕榈油生产也与腐败、土地掠夺、使用奴工童工联系在一起。种种负面影响引起了公众反响,很多国际声音都在呼吁全面禁止棕榈油。
然而,即使忽略禁止棕榈油的可行性,盲目禁止,不仅会影响百万人的生计,也可能会带来更坏的环境影响。棕榈油以全球10%植物油种植用地生产了全球35%的植物油,若要强行以其他产量低的植物油来替代,可能会导致更多农业用地的需求,对自然保护适得其反。
如何使棕榈油更可持续
面对负面影响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很多采购棕榈油的大公司都意识到,要管理其供应链中的风险和环境影响。雀巢、玛氏、欧莱雅、联合利华等纷纷表态,将只采购不涉及毁林的棕榈油;中粮、丰益国际、百胜餐饮集团、沃尔玛、联合利华等行业巨头均已加入采购可持续棕榈油的行列。
当前,跨国企业实现可持续棕榈油采购最常用的工具是可持续认证。全球供应链错综复杂,企业往往难以仅凭自身之力对其原料追根溯源并进行管理。为此WWF、马来西亚棕榈油协会、联合利华等机构于2004年共同成立了“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组织”(RSPO),旨在与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包括生产商、加工贸易商、消费品制造商以及零售商,进行合作,推动棕榈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棕榈油,意味着在法律、经济上符合标准,对环境友好、对社会有益的管理和运营,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热带森林被砍伐,并且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都达到了社会和环境保障标准。
如今,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超过390万公顷的土地经过RSPO认证,每年生产1400万吨经认证的可持续棕榈油(CSPO),约占全球棕榈油产量的20%。
中国没有大片种植油棕的自然条件,基本依赖进口,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进口的棕榈油目前以食用为主,是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消费品种。同时,棕榈油在中国化工工业的用途也很广泛,用量增长迅速、潜力巨大。
虽然棕榈油在中国的市场在逐年扩大,然而经RSPO认证的可持续棕榈油份额仅占5%。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中国本土企业对可持续棕榈油的接受度仍不高,往往为了出口时海外客户的要求才进行认证;国内市场上缺少实践案例和认证商品;由于棕榈油成分能见度低,消费者对其意识仍不强。
2013年,RSPO正式进入中国。2018年,RSPO和WWF北京代表处联合一批包括贸易商、加工商、零售商和银行在内的在华跨国公司,成立了“中国可持续棕榈油联盟”(CSPOA),联合开展倡导工作。
棕榈油供应链。图片来源:RSPO
可持续标准虽然重要,但并非可凭一己之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政策的支持,企业承担的环境责任,以及公众对环境议题的意识,缺一不可。
也许我们能做的,首先是看到它们——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巴西的大豆、美国的玉米,然后尝试主动了解、分辨产品包装上的标准和认证信息,我们可以主动支持“零毁林”的产品,同时减少浪费和过度消费。
(作者于杨今奇系良食基金写作小组成员,NGO从业者,循环经济与食农议题写作者)
以食物见世界,借舌尖论未来。
“舌尖下的中国”专栏由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策划及撰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