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现场|大盂大克双鼎再聚首,21件青铜鼎同时亮相
青铜大鼎在古代社会为国之重器,社稷象征,有铭文者,更用以称扬先祖之美,明示后世之用。其中,青铜重器大盂鼎、大克鼎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此前一直分居三地收藏。
6月18日,展览“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呈现有铭青铜鼎21件,自商代晚期至战国,历历彰显中国青铜时代之风貌。展品均为上海博物馆1952年成立以来,受馈自社会各界人士慷慨义举。其中潘氏家族捐赠的大盂鼎、大克鼎时隔17年再度在上博聚首,尤堪瞩目。
上海博物馆“鼎盛千秋”展厅现场
大盂鼎、大克鼎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均于清末年间,在陕西出土。由于三鼎出土时间、地点相近,且均为西周国之重器,因而被誉为“海内三宝”。其中,大盂鼎、大克鼎为潘家所收藏,潘祖荫曾自述“天下三宝得其二”。
自潘达于无偿捐献盂克双鼎,半个多世纪以来,盂克双鼎同展机会可谓屈指可数。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大盂鼎、大克鼎两鼎陈列展出。2004年,在捐赠人潘达于女士百岁寿辰之际,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曾举办大盂鼎和大克鼎联合展出。此次“鼎盛千秋”特展为盂克双鼎时隔17年再次联合展出。
上海博物馆“鼎盛千秋”展厅现场
此前,在国博、上博召开的馆际合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堪称中国文物天地最壮美、最瑰丽的诗篇之一,从文物的前世今生来看,它们的前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那种灿烂辉煌,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在青铜艺术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从晚清以来,收藏家的藏宝和护宝行为中,我们看到了收藏家发自内心的最深挚的爱国情怀,还有对文化传承的那种热忱,那种力量。”
在开幕当天的媒体通气会上,杨志刚表示,“除了盂克双鼎外,另19件青铜器也都有铭文,非常难得。而展品数量是21件,寓意着自1921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曲折历程。”
17年后再聚首的盂克双鼎
展厅现场,大克鼎大盂鼎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克鼎、大盂鼎被并列安置在展厅中央,与常规陈列不同的是,这一次文物外围并没有罩上玻璃。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
大盂鼎铸造于公元前11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是迄今所见西周最大的青铜器之一。立耳、圆腹、粗壮三足。口沿下饰有一圈饕餮纹带,足上铸兽面并有扉棱及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铜鼎的典型式样。
大盂鼎铭文拓片
大盂鼎 铭文(摄影:陈拓)
大盂鼎(局部)(摄影:陈拓)
鼎腹内壁铸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康王向盂总结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和殷商亡国的教训,告诫盂应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二是周康王册命、赏赐盂的具体内容。该铭文是研究周初“封建”制度的重要资料,而作为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到书法艺术的早期作品,也对中国古文字和书法艺术的研究起着标尺作用。
大盂鼎于道光初年在陕西省眉县出土。传同出的还有一形体较小的“盂鼎”(现器已不存),为方便标识,故称形体大的鼎为“大盂鼎”。同治七年,金石收藏家潘祖荫从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手中获赠大盂鼎。并视其与另一件藏品——大克鼎为传家之宝。
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藏
6月15日晚,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大克鼎从博物馆一楼青铜馆搬到二楼展厅
上述提到的潘氏收藏的另一件藏品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的西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年了。大克鼎威严厚重,口沿下装饰变形兽面纹,腹部宽大的纹饰波澜起伏而富有节奏感,蹄足上部饰有浮雕兽面。每组变形兽面纹间、足部的兽面纹鼻梁皆设宽厚的扉棱。纹饰线条凹凸、峻深,风格粗犷、质朴、简洁。商代晚期以来所形成的华丽、繁缛的青铜器装饰风格完全消逝。这种巨变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大克鼎腹内壁铸铭文290字,铭文记载了作器者为“克”,他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周王授予克的职责是上传下达王的命令。铭文内容分为两段,一是克对其祖师华父的称颂,二是详细记载了周王册命克的仪式以及赏赐的内容。这篇铭文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也是西周书法艺术中的皇皇巨篇。
大克鼎于清光绪年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具体出土的时间最晚不超过光绪十五年(1889年)年初。同出者尚有小鼎7件、镈、钟、盨等,皆为克所作之器,因此习称大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大克鼎出土后不久即为工部尚书潘祖荫所得。
大克鼎内铭文图
大克鼎蹄足上部饰有浮雕兽面
潘祖荫去世后,由其弟潘祖年运回苏州老家收藏。之后,潘氏后人为保护大克鼎等珍宝费尽全力。抗战爆发后,主持潘氏家事的潘达于女士决定让大克鼎等再次入土埋藏,苏州沦陷后,先后有数批日军闯入潘家搜查,所幸的是始终没有找到。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代表家族将双鼎无偿捐献给国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52年上海博物馆成立,克鼎从此成为了上博最重要的“镇馆之宝”之一。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大盂鼎应征北上,藏于当时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4年,盂克双鼎曾在上博重聚,捐赠人代表、潘达于后人潘裕翼先生回忆道,“2004年,潘达于女士在我父亲和姑姑的搀扶下围着两鼎走了一圈,说到“两兄弟又碰头了,实在太好了,一点都没有变”。
潘达于和大盂鼎、大克鼎
离乱之世,“海内三宝”历经劫难,如今分居三地。毛公鼎自1948年越过海峡,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展厅现场,毛公鼎拓片
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有铭青铜鼎
展厅中,除了大盂鼎与大克鼎,展览还将呈现另外19件商代晚期至战国有铭青铜鼎,包括秦公鼎、刘鼎、宁女父丁鼎、父庚祖辛鼎等。展出青铜鼎均为上海博物馆1952年成立以来,源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其捐赠者包括潘达于女士、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孙煜峰先生、李荫轩、邱辉夫妇,沈同樾女士……
展厅现场,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青铜鼎
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副主任马今洪表示,此次特展展品虽然仅21件,除了盂克双鼎外,其它展品也颇具看点。首先,展览年代自商代晚期至战国,涵盖整个青铜时代的发展高峰;其次,展览几乎覆盖了所有鼎的造型;再则,展示的所有青铜鼎都带有铭文,为流传有序的历史名品。
商代早期和中期是中国青铜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而到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则是青铜艺术辉煌灿烂的时期。纪事体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刘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 世纪—前11世纪初) ,高22.9厘米 口径18.4厘米,重 2.54 千克,孙煜峰先生捐赠
刘鼎,立耳,方唇,直腹,圆底,柱足。腹部满饰兽面纹三组,并以极规整的雷纹做地纹。铭文似以钺砍人头状,为商晚期常见的族氏铭文。
宁女父丁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初), 高29.9厘米 口径14.5厘米 重4.88 千克,李荫轩先生 邱辉女士捐赠
宁女父丁鼎内铭文记宁氏女子为父丁(公公)所作祭器。
亚伯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高20.4厘米 口径17厘米 重 2.08 千克,解箨盦主捐赠
亚伯鼎内铭文中的“亚伯”为亚氏宗族长。
燕侯旨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 11 世纪) ,高17.2厘米 口径14厘米 重 1.16 千克,李荫轩先生 邱辉女士捐赠
燕侯旨鼎是一件珍贵的西周青铜器,器内铭文记燕侯旨为父辛作这件祭器。旨为燕国的第二代国君。燕国在今北京一带。
厚趠方鼎,西周昭王(公元前 11 世纪下半叶) ,高21.3厘米 口横17.4厘米 口纵13.3厘米 重2.4千克,李荫轩先生 邱辉女士捐赠
厚趄方鼎为饪食器。口沿外折,双立耳,方腹直壁,由上向下渐有收分,下有四条细长柱足,四隅有棱脊。腹四壁均饰兽面纹,兽面纹长角下垂于两侧,体躯省略,图式稀见。
内壁铭文记周王来到成周的这年,厚趠受到祭公的馈赠,因之作此鼎来祭祀自己的父亲。此鼎最早著录于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为宋代出土留存至今的青铜器之一。
辛鼎 ,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纪末—前10世纪末) 高31.5厘米 口径28.5厘米 重8千克,李荫轩先生 邱辉女士捐赠
辛鼎内,铭文大意为器主辛作此鼎,以祈求福祉无疆。辛以怀抱高尚品德传家,并以此分享给诸友,诸友亦赐与辛德吉,遵循仁德之道。
秦公鼎(三件)内铭文
秦公鼎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高35.2厘米 口径35.5厘米 重15.2 千克,范季融先生 胡盈莹女士捐赠
展览中的三件秦公鼎,属于同一套列鼎。秦公鼎,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制品,出土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立耳折沿,浅腹略鼓,平底,兽首蹄足,颈腹饰兽身交连纹,立耳外侧饰鳞纹。铭文记秦公作此鼎。《史记·秦本纪》记载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 东迁有功,而被封为重要诸侯国。此鼎铭文中的秦公为秦襄公或秦文公。当时的秦国在今甘肃礼县一。
杨志刚表示,“上博拥有 8.8万多件捐赠文物,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一般文物5.5万余件。这些捐赠文物占全部文物的8.6%,占珍贵文物的23.6%。为感谢这些捐赠者,下半年,上海博物馆将举办新的捐赠展。”
研讨会面向学术、公教、文创面向生活
配合“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展”的举办,上海博物馆将于2021年7月中旬在上海举办“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数十位国内学者围绕商周考古新发现、青铜器与金文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展开研讨。
展览开放期间,上海博物馆将制作特展宣传折页、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重点文物语音导览,并举办多场公众讲座,开设面向未成年人的手工体验工作坊,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公众提供教育服务。
大克鼎雪糕
配合此次展览,上博对相关展品进行梳理,研发文创产品,推出了“鼎”艺、“鼎”礼、“鼎”食、“鼎”趣及全新的“鼎鼎有铭”共五大系列110余种,涉及复仿制品、服饰配饰、饮食、儿童教育和生活实用等多方面。其中“鼎”食系列主打大克鼎雪糕,并含有多款特饮和甜点,而“鼎鼎有铭”系列则以盂克两鼎为灵感来源,以庄重典雅、俏皮可爱两种具有反差的设计风格,与观众分享上博对盂克两鼎敬重又亲切的丰富情感。同时展览期间还将推出珂罗版体验项目。
据悉,此次特展也是为了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感恩并弘扬捐赠者的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博物馆合作的文化传承力量。
展览将展至7月18日,随后盂克双鼎将双双北上,赴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展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