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施学理:从菲律宾来到中国,“上好佳”代表“家在上海”
出生在菲律宾的第三代华人、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学理第三个出场,分享了他在上海的经历和故事,他还以视频方式邀父亲同框,父子两代人对中国对上海的感情和感恩,打动了听众。
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学理近照 受访者供图
施恭旗(右)和施学理二人双双获得上海市荣誉市民奖章
施学理坦言,因为自己不是一个专业的演讲者,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和上海故事,他下了很大功夫,从准备5分钟的演讲稿、挑选和补充故事,到自然流畅地说出来,排练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每个周末都练习到很晚。因为疫情原因,待在菲律宾的父亲没法赶到上海,他就想,不如让父亲录个视频,让父亲亲口来讲他与中国、与上海的缘分和感情,体现两代华人在上海的经历、感受和故事。
出生在菲律宾的第三代华人、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学理在特别对话会上第三个出场,和大家分享了他在上海的经历和故事。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后,父亲二话不说,第二天就把录好的视频发给了他,“对话会我是第三个出场的,刚上场时还有点紧张,但讲着讲着就不紧张了,讲完之后感觉特别开心。” 施学理说。
施学理告诉记者,他们是菲律宾的家族企业,1946年创立,1974年开始生产零食,在菲律宾当地用的是英文商标。
1993年,他父亲看准时机来上海发展,成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上好佳这个名字就是父亲起的,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来代表正能量,二来上好佳在闽南语里是好吃的意思,三是代表“家(佳)在上海”的意思。因为名字起得好,很多中国消费者都认为这是上海本土的食品品牌。
施学理说,1996年1月,他来到上海时还不到23岁,是个参加工作仅一年半的小伙子。当时上好佳在中国刚刚起步,消费者还不是很了解。他记得,当时在南京路食品一店门口租了一周摊位搞促销,结果人流量远远超预计,一天营业额达一万多元,相当于一天卖掉了4000-5000包虾条、虾片。
在施学理看来,从菲律宾来到上海,是改变他人生的最重大的决定,也是上好佳能够成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关键。因为上海制造、上海品牌、上海产品的品质,在全中国都得到认可,通过上海的平台,也能够认识很多境外资源。比如,通过在上海的华侨圈,他们认识了一位熟悉柬埔寨的华人,通过他的介绍上好佳成功进入柬埔寨市场,经过8年发展,现已成为该国休闲零食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
再比如进博会,上好佳在首届进博会食品与农产品展区参展,就遇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带队的政府代表团。接触后,上好佳果断地在乌兹别克斯坦买了地,建了工厂,计划明年上半年正式投产。施学理说,这样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这正是上海和进博会带给他们的。今年,上好佳将连续第四年参展进博会。
“上海市场的成功,坚定了上好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信心。我非常庆幸,能够亲眼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和近30年的发展成就。外来者如果没有亲身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是很难感同身受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这样的高速发展,而且这样的发展还在持续下去。”施学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施学理说,从上海起步的上好佳,在国内已经建了13家工厂,有7600多名员工,公司也有党支部,目前已拥有150多名党员,“我和父辈一样,对中国抱有充分的信心,也期待能在上海这片全世界投资的热土,收获更多的惊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