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中国制造,形象自造

2015-04-09 19:29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中国现在是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的声誉与传统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部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到欧洲和日本疯狂购买名贵衣服、手包、手表、化妆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电饭锅、马桶圈、大米等,即是明证。

        提高中国制造声誉的方案有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要根治中国大陆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比较泛滥的生产和消费环境。这个任务的完成,理论上可以通过市场,即经由充分竞争,逐渐把假冒伪劣产品驱逐出去。但是在今天,中国大陆仍然是个不充分竞争的市场,于是,驱逐假冒伪劣还是只能靠政府监管部门。

        中国大陆生产和消费环节假冒伪劣泛滥,与中国长时间作为后发国家,经济落后,对大到飞机大炮,小到衣服鞋袜都需要不断仿制,同时其购买能力又非常低密切相关。

        对生产商来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哪怕是很小比例的低收入群体,也能形成十分庞大的消费市场,生产商向上的动力不足,向下的诱惑却很大。这就是相当一段时间,消费者感慨很多产品偷工减料,“越做越假”而不是“越做越精”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特别是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以来,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则主要由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引起。有一些年份,有的大城市公然出现专卖仿冒名牌衣服饰品的大市场,已到了名扬国际的地步,监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这种事情是违法的。盗版光盘包括软件在中国横行多年,与立法滞后有关,但监管部门不闻不问是主要原因。至于食品安全,只要没有当场死人伤人,几乎都不把它当回事。出事后受害者要打官司,地方有关部门动辄以“维稳”为借口,让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因此可以说,前些年中国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有客观原因,比如经济与技术底子薄,存在庞大的低收入群体,相关立法滞后;主观上则是监管部门不作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乃至为虎作伥。

        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还有“山寨大国”之名,但与生产“纸皮鞋”的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以出口巴西的产品为例,已经从退货率高达30%降低到5%,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设计水平已经大有提高。中国虽然仍有高达2亿的贫困人口,但是同样有日益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购买品质更好的产品。

        可以说,较大幅度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客观条件已初步具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下称“要点”),系来自政府方面的主观努力。通观“要点”,此次“打假”可谓力度空前。

        首先,它把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到了维护“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对出口非洲、阿拉伯、拉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商品,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跨境执法协作机制”。言下之意,出口假冒伪劣商品就是不支持这项国家战略,商家所要承担的后果可想而知。

        其次,与2014年的“要点”相比,不仅任务更为具体明确,而且每一项任务都明确地指定给具体的国务院部委,再也不是泛泛地下达任务,没有具体落实的部门,任务没有完成,政府也好,公众也好,无法问责。

        再次,与2014年的“要点”相比,产品质量已经被提到“顶层设计”的高度,打算从立法与执法角度予以解决。

        能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候把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一步,此为关键一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