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前年探析PX项目之惑:中国不发展PX行不行?

人民日报
2015-04-06 23:04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007年12月16日,厦门海沧区荒废的PX项目工地。之后,该PX项目最终落地古雷半岛。 网络图片

【编者按】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3年5月,中国石油在昆明安宁的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遭到民众的反对。其中人们反应最强烈的,是这个炼油厂将生产PX。这不是PX项目第一次遭到抵制。2007年6月厦门PX项目、2011年8月大连PX项目,以及2012年10月宁波PX项目都在公众抗议声中停摆。

        2013年7月30日,福建漳州古雷PX项目一条尚未投用的加氢裂化管线在充入氢气测试压力时,发生焊缝开裂闪燃事故。当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文《PX产业,我们可以不发展吗》探析PX之惑,文章指出,发展PX是炼油业资源利用的要求,也是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而PX项目在全世界运行几十年,未出过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以下为文章全文:        

        近一段时间,PX(对二甲苯)项目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普通低毒类化学品,PX一方面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推崇,另一方面又引起一些民众的担忧。同时,作为石油化工的中间产品,PX背后是世界范围内的庞大产业。2011年9月15日“求证”栏目曾刊登《PX项目风险有多大》,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目前全球PX产业发展状况究竟如何?近日,“求证”栏目记者再次进行了调查采访,近期逐步推出。

PX项目已有不少,为何仍要上马

【答疑】 十年来,我国PX自给率从近九成跌至五成;从世界PX产业供需情况看,中国缺口最大

        分析近年来数据,造成我国PX需求缺口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我国是纺织生产和出口大国,下游PTA产能从2000年的200多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3200多万吨,导致对PX的需求大增。二、PX事件引发的争议,使政府和企业决策更加慎重,放弃或缓建PX项目,导致PX产能发展滞后。”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认为。

        有人质疑,PX已然在我国高速发展,各地再上马是不是“一窝蜂”?事实上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国内的PX产量没有太大增长,一直在800多万吨水平,而PTA下游市场的火热发展,让产能缺口日益凸显。(表一)

        李润生根据国内PTA和PX的发展情况,算了一笔账。“2006年,我国PTA产能900万吨,PX产能290万吨,缺口160万吨;2009年,PTA、PX产能基本平衡;2012年,PX缺口近470万吨。根据国内在建、拟建计划,2015年中国PX需求量将达2200万吨左右,如果目前国内拟建的装置不能如期建设,则2015年进口量将超过1200万吨。”事实上,国内的PX自给率已从2000年的88%降至2012年的53%。

        “PX价格主要基于供需关系的变化。2009年基本在8500元/吨,近年已上升到11500元/吨上下,利润空间较大。”李润生说,较为丰厚的利润空间,使周边国家对PX建设及扩容给予较高热情与关注。(表二)

        记者了解到,日本位于茨城和千叶约120万吨的PX装置,在“3•11”大地震中受影响停工,但震后随即恢复生产且负荷持续提升,目前,日本出口PX的60%输往我国。韩国也在不断扩充PX产能,未来出口占其总产量50%左右。新加坡新上的80万吨PX装置将于2014年投产,产品全部出口中国。沙特也在持续投资该领域,目标市场同样为中国大陆。(表三)

        一面是海外PX厂商跃跃欲试,一面是国内PX产能提升有限,对此李润生认为,“我们并不排斥进口、用国外资源弥补不足,但我们也要立足自主生产,坚持以我为主,不能把缺口越留越大。”  

我国不发展PX产业会怎样

【答疑】 PX与吃穿住行都有关联,发展PX是炼油业资源利用的要求,也是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

        有人提出:既然多国输出PX,何不多进口解决问题?我们自己别发展PX行不行?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总工程师李君发告诉记者,PX价格上升对我国不利,“但最大问题是,对于国际市场的PX价格,不生产就没话语权,价格大起大落,会严重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李君发说。

        对此,化纤协会秘书长王玉萍深有体会。她表示,目前企业大量从国外进口PX,一旦价格发生波动,下游企业有遭受损失的风险。这种情况在2008年和2011年第四季度都发生过。“我们得先采购原料,再进行聚酯、纺织面料及服装生产。假如生产完聚酯,原料突然降价,下游各环节价格都降,但当初买原料时是高价啊,聚酯企业必然遭受损失。”

        发展PX并非只关系到下游企业的盈亏。李润生说,我国加工的原油中,相当多一部分原油潜芳烃含量较高,在炼制过程中需要芳烃抽提,发挥这一部分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具备条件的大炼厂配套建设PX是资源高效利用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人口大国,用自然纤维无法满足人民穿衣需求,发展合成纤维替代是解决穿衣问题的重要途径。据了解,目前我国合成纤维已占纺织纤维产量的70%,其中用PX生产的涤纶纤维又占合成纤维总量的80%以上。李润生说,去年我国涤纶纤维产量达2800万吨,按每万吨合成纤维相当于7万亩棉田的棉花产量计算,相当于节约了1.9亿—2亿亩棉田。

        李润生说,“石化产业从炼油到PX,以及随后的聚酯、抽丝、纺织、印染、服装,每个环节几乎都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不仅能带动就业,还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被创造出来。”

        据了解,PX用途很广,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PX下游主要用于生产PTA及PET,并最终用于生产衣服、饮料瓶、食用油瓶等。在工业应用中,PX主要用作生产聚酯纤维和树脂、涂料、染料,在生产香料、医药、杀虫剂、油墨、粘合剂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PX是被欧美淘汰的落后产业吗

【答疑】 PX产能集中在亚洲,是由市场经济规律和世界贸易格局决定,并非由于环保因素及淘汰落后产能

        当前,全世界PX的总产能约为3900万—4000万吨,亚洲大约在2800万—3000万吨,全世界的PX产能3/4集中在亚洲。对此,国内有人质疑:PX是不是被欧美淘汰转移过来的落后产业?

        李润生表示,PX产能集中在哪儿,由市场经济规律和世界贸易格局决定。产品靠近资源和市场,是不变的规律。我国作为纺织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PTA发展强劲,相应产业自然会向需求最旺盛的地区转移。这不是因污染环境和淘汰落后产能而出现的调整。

        业内人士透露,一直以来,PX的核心工艺技术被美国UOP、法国IFP等国外大公司垄断,其巨额专利费占项目总投资的10%—15%。现在中石化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芳烃成套技术的公司。

        李君发说,目前各国PX的技术水平都差不多。中国由于发展较晚,反而更有后发优势,因为一上马都是最新装置,在节能、环保、能耗上,都是世界先进水平。反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上马的美国,80年代上马的韩国,想提升技术水平,得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中国PX建设往往一步到位,运作模式、装备水平比他们改造的要好。

PX生产安全吗

【答疑】 PX项目在全世界运行几十年,未出过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近几年,化工厂常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李君发觉得PX企业在这点上“很冤枉”,据他了解,国内出事故的往往是小化工厂,而像PX这种大项目,运行几十年来,全世界没出现过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从1985年上海建设第一个PX装置起,国内已有十几套装置,目前设备均正常运行,没有出现安全生产重大事故。

        “PX遇到的争议对未来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李润生不讳言当前PX产业遭遇的困境,但从国家产业发展全局考虑,他认为,“在有需求、有资源、有技术、有条件的前提下,PX应当发展,但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环保优先,实现大型石化项目与社区的和谐发展。同时,已规划并通过国家环评的项目建设应受到相应保护。”

【链接】

  PX毒性高吗?

(摘自2011年9月15日“求证”栏目《PX项目风险有多大》)    

        PX(对二甲苯)是易燃低毒类化学品,无论是危险标记、健康危害性、毒理学资料,还是在职业灾害防护等标准下,PX都不属高危高毒产品。目前无科学证据证明PX会致癌或致畸形。目前PX危险性主要来自它的易燃性,但其危险性低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产生的有害物质能否处理?

        PX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苯、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但据实测研究,世界各国PX项目在正常生产运行的工况下,对所在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非常小,不会对市民健康有影响。

        要离城市100公里吗?

        国内外都没有规定PX项目必须建立在距离居民区100公里以外。PX工厂与城市的距离不是控制因素,最重要的是工厂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如何防范意外?

        首先要从源头上做到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其次,在生产、储运和使用环节严格管理、按章操作;第三,要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