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钟薛高给爷死”,喊出了我们对网红时代的厌烦

2021-06-18 08: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班长&隔壁王同学 蹦迪班长

不是我不明白,这时代变化快。

曾经我觉得自己贫穷,可能是买不起房,买不起貂,万万没想到,在全面小康的今天,我竟然发现自己已经买不起雪糕。

而这个雪糕的名字,叫什么钟薛高!

没错,就是这个因为#钟薛高雪糕最贵一支66元#,霸气登顶热搜榜的著名网红雪糕——钟薛高。

钟薛高贵,我早就知道,但真没想到,一支竟然能卖到66块钱,这比梦龙、哈根达斯、八喜都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钟薛高凭啥能卖这么贵呢?创始人林盛解释得贼拉干脆,说雪糕成本就高达40元,还撂下一句狠话:“你爱要不要”。

网友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看不懂为啥这么贵,有的感叹高攀不起。

还有很多,忍不住开喷了——

“不就是一网红带起来的产品,都用来营销推广了,可不成本高?”

“哈根达斯在中国贵,是因为有进口税,你一个国产的也有吗?”

还有人提到红旗冰棍、小布丁、冰工厂、苦咖啡、巧乐兹等“时代眼泪”,然后留下一句:yyds。

当然也有网友,格局老大了,搬出了一套必然理论,解释说:

钟薛高的出现,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代表着经济的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高端雪糕,从此站起了!

你瞅瞅,人家这觉悟,一张嘴就打开格局了。相比之下,咱真是格局甚微啊。

就是不知道为啥,把割韭菜说得这么漂亮,这么有理论高度,咋感觉有股精神XXX的味道呢?

更有这个脾气暴的网友,早就忍不住振臂高呼,发出斗地主式的痛苦呐喊:钟薛高,给爷死!

消消气消消气。咱先不预测钟薛高是怎么没的,先来看看它是怎么来的。

钟薛高的诞生,可以说肩负着意义非凡、责任重大、开天辟地的历史使命。

林盛说,成立钟薛高前,他去国外考察,被老外问到“中国有好冰淇淋吗?”

老外没想到,自己随口一问,让林盛当时就来感觉了。

他决定把自己的雪糕牌子取名为“钟薛高”,寓意是:要做中国最好的雪糕!

(源:专访钟薛高:一支雪糕崛起背后的新消费密码)

所以各位同学看见没?在林老板眼里啊,这中国的雪糕没一个能打的,所以他不得不出手,要拯救中国雪糕行业!

这是什么神仙糕设?

是拯救中国雪糕于生死存亡的带救星,是掀起中国雪糕革命的带领袖,是引领中国雪糕走向世界、冲出地球、统治宇宙的带头人啊!

然而啊,中国雪糕在钟薛高诞生之前,真的是积贫积弱、水深火热、糕将不糕吗?

对此,我可以说是背着手尿尿——不扶!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雪糕的昨天与今天。看完之后,钟薛高是智商税收割机还是光明使者,想必各位就有自己的答案了。

1.【真·中雪糕】起源考

那是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之际,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始了艰辛的近代化历史进程,各种时髦有趣的事物逐渐涌现。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充满骚动的英国商人柯赛恩,踏上了从日不落帝国开往大清的轮船。

他此行的一大目的,就是去趟铁岭,度度蜜月看看中国汉口这嘎哒有啥商机。

来到“火炉”汉口后,他发现中国的伙计们在休息的时候,都会买冰块吃,用来解暑。

当时,清朝人还是通过冰窖储存冬天挖来的冰块,不方便,量也少。汉口可谓是打工人太多冰块太少,一冰难求。

他当时就闻到了财富密码的味道 ,于是在1904年,于汉口法租界的霞飞街,开了一家机器制冰厂。“和利冰厂”就这么诞生了。

柯赛恩在和利汽水厂门前留影,照片下方有英文手写1917年3月19日字样

这是中国第一家机器制冰厂,也成了中国第一根冰棍的发源地。

中国冷饮的现代化进程,就此拉开序幕。

1938年武汉沦陷前,法租界停水,和利冰厂还曾为中国难民提供饮用水

不过,说起中国最早的一批冷饮,热辣的武汉人脸上有光,同样豪爽的东北人也表示不服。

也就比和利冰厂晚了两年,1906年,俄国籍犹太老板开普斯,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开起了饭店,起名马迭尔。

要说这做生意啊,还得是犹太人。马迭尔饭店在当年可是远东闻名的顶级大饭店。溥仪、宋庆龄这些名人都在这吃过饭、打过卡。

不过总接待名流的开普斯,也没有忽视人民群众。他在饭店门口专门设了一个甜点摊,卖价格亲民的马迭尔冰棍。

对于一般小市民而言,虽然不能穿着正装,到装修华丽的餐厅品尝一下俄国、法国甚至加了点粤菜的西式大餐,但来一根马迭尔冰棍,也足以来一场横跨欧亚的味蕾盛宴。

如今的马迭尔冷饮厅

昔日的洋货,如今的中华老字号

所以您看,即便在一百多年前,即便是洋玩意,雪糕在中国也是亲民、接地气的。

反观如今的某网红雪糕,算不算“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不好意思,忍不住见缝插针了。咱们言归正传。

要说起中国雪糕的先锋地,上海肯定也当仁不让。

1925年,美国商人海宁生的海宁洋行,引进美国冷饮设备生产冰淇淋。

1932年,又取了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美女牌。

美女牌冷饮诞生之后,迅速垄断上海滩,成为上海冷饮界乃至中国冷饮界的头号霸主。行驶在上海街头的冷藏货车,成为上海滩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了生产力先进,美女牌产品丰富有创意,比如有外裹巧克力脆皮的香草味冰淇淋“紫雪糕”;有用纸盒包装,拥有牛奶、巧克力、草莓三种味道的方条型三色“冰砖”,后来更是加入咖啡、柠檬、菠萝、杨梅,升级成“七色”豪华版。

而在玩花式促销这块,美女牌也值得学习。1938年,迪士尼的世界第一部彩色动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上海热映,海宁洋行马上推出新品,取名“白雪公主北极太妃”。而它们售卖新品的方法,相当超前——每只“白雪公主”的包装盒上,都印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八名角色,随机会有一名角色为彩色,别的则没有颜色。如果你集齐了八个彩色肖像,就可以免费兑换一只“白雪公主”。

真是会玩啊!想不火都难!

不过啊,一只雪糕的命运,既要考虑它自己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尽管海宁洋行经营有方,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开战,海宁洋行就被日本明治产业株式会社接管了,就是现在日本的那个牛奶明治。后来又转到英国人手上,变成英国海和有限公司。

可以说,那时的中国,一块小小的雪糕,都在渴望安稳日子能够早日到来,何况亿万老百姓了?

2.“光明牌”与社会主义之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期待已久的和平。中国雪糕,也踏上了全新的历史进程。

在上海,海宁洋行被改造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

1950年5月,经一位日后将要改变中国的副厂长提议, “光明牌”棒冰正式问世,寓意:“天亮了,解放了,光明照亮中国”。

产品质量这块,光明牌冷饮的确经得起考验,散发着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光辉。它们不断给产品升级换代,建厂至今,有盐水棒冰、赤豆棒冰、绿豆棒冰、血糯米棒冰、三色杯、冰砖、紫雪糕等等经典杰作。

其中,历经几十年风吹雨打,光明冰砖的地位不仅没有受到动摇,反而有所上升,被人称作“上海人的哈根达斯”。

每一块光明冰砖的诞生,从原料到成型,要历经配料、老化、凝冻、成型、速冻这几道程序,耗时十几个钟头。为了保证味道,几十年来,光明冰砖的原料,糖、奶、油几乎没有变过。

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也逐渐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食品厂,上海人的骄傲。那会如果上海人聊起天来,一提自己是“益民的”,绝对有面子,也特好找对象。

在我看来,光明牌冷饮的这段光辉历史,也浓缩着几代国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奉献的智慧与汗水。

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国大地,在大小城市里,有无数个国企食品厂,它们未必如益民食品厂这般辉煌,产品也不如“光明牌”如此丰富、吸引人,甚至在时代大潮中消失、被人遗忘,没有留下名字。

但它们一样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里,生产着物美价廉的冰棍与雪糕,它们被棉被捂着、暖壶盛着、冰柜装着,为当地的工人与百姓,在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过程中,留下了甘甜冰爽的美妙记忆。

它们,就是艰苦年代的一道光。

这里还想顺带提一下,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人民也因为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了吃雪糕的传统。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国营企业,而所谓的雪糕票就是夏天的冰爽福利。不同于粮票、布票只能按实际数字领取,雪糕票有着灵活的兑换策略。想要实惠的,就用20根一块钱的兑换40根五毛钱的;想要豪华的,就兑换十根2块钱的。

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很难想象,当年很多大厂矿都拥有自己的汽水厂、雪糕厂,打开水龙头就有橘子汽水冒出来并不是现实魔幻主义,而免费吃雪糕也是大厦崩塌前的残阳余温。

3.改革春风里,

雪糕也争气

从80年代开始,“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而中国雪糕,也从80年代到本世纪初,开启了遍地开花、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新篇章。

在很长时间里,没有生活在大城市的少年里,他们的夏天都被最基本的小冰棍、小雪糕所占据,顶多再加个红豆、绿豆冰棍,或是蛋卷冰淇淋。

(图源:《你好小朋友》)

那时雪糕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人民的刚需,归根结底是因为天太热,没空调。雪糕不仅是用来解馋的,更承担着解暑的重任,所以够冰、够甜才是硬道理。

但随着春风不断的深入,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

1993年,伊利成立冷饮部,主要就生产雪糕。

在这里最先要说的,肯定是“大火炬”,这绝对是童年雪糕界的梦幻王者。“火炬在手,自由我有。”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是考了一百分,也许是老爸发了奖金,反正能够将手中5分钱冰棍的,1毛钱的雪糕升级成为奢华的“火炬”,就意味着能在小伙伴面前小小炫耀一下。

但要注意,千万别真把自己当成了火炬手,一边跑一边吃。

别问为啥,这是无数先辈血的教训。

此外,朴实一点的“冰工厂”,闷骚一点的“苦咖啡”,明骚一点的“香蕉王子”,也都是伊利的杰作。

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顺势也挤进了雪糕圈,推出一系列明星产品,比如针对低龄儿童的“小布丁”,主打青少年市场的“随变”,以及赶上时代健康潮流的“绿色心情”等。

到了21世纪初,随着物流条件的升级,伊利、蒙牛的冷饮在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迅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从大城市的超市到乡镇农村的小卖店随处可见。

当然,区域性的牌子也丝毫不弱,它们往往更能抓住本地人的胃和心。

在有着悠久雪糕底蕴的东北,可谓是诸强林立,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狠角色。

比如沈阳就有“中街大果”,据说最早是民国时期张作霖的厨师,使用牛奶、鸡蛋、砂糖、水果等独家秘制调配的,而后这位大厨又在沈阳故宫后身的中街路开了“华兴冰果店”,由此经历时代变迁,中街大果不断走出沈阳,面向全国,不过说实在的,就东北人的口味来说,只有麻酱味的大果才是yyds。

类似的还有同属沈阳的德氏,主打款叫“德氏鲜奶糕”的小雪糕;

北京有北冰洋的草莓冰淇淋、红果冰、小豆冰棍、双棒雪糕等等;上海光明的“白雪冰砖”依旧为市民阶层代言;广东则继续其“饮冰”的传统,五羊牌不仅雄霸岭南,甚至还远销东南亚。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神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我们常吃,但又说不出牌子、厂名、地点的雪糕,比如“雪人雪糕”,在90年代,几乎全国各地的孩子们都吃过。可是如果究其源流,却是众说纷纭,甚至可能还有点外国血统。

感受到了颜值的参差

又比如今天还总在各大景区销售的“老冰棍",天南海北,和它的小伙伴“老酸奶”一起建构关于传统的伪民俗。

另外,当时我们买雪糕的方式,也很有时代特色。比如批发。很多时候,大人们买一次雪糕就买十几个,即使种类很多,单价差距也不大,平均下来也就几毛钱。

但那些吹着风扇,看着《西游记》,啃着雪糕的快乐,却不是几毛钱就能衡量的。

4.中国雪糕的未来,

将走向何方?

讲到这里,各位同学或许也开悟了:

“吃雪糕”虽然是件小事,但也是社会发展的浓缩。

比如讲述讲述50后青春的《血色浪漫》,开篇没多久就有钟跃民、郑桐、袁军,把家里古董当了,然后买了一大桶北冰洋冰淇淋可劲造,吃到拉肚子也要坚持吃的搞笑情节。想必经历过60、70年代的前浪们,都能从中看到当年的自己。

又如小时候看《我爱我家》,以为和平女士念叨的八喜就是北京本地产的,结果长大之后才发现它也是改革开放之后从太平洋彼岸登陆的国际品牌。

而在世纪初,喝星巴克,吃哈根达斯成为检验城市中产的重要标志。电视剧《蜗居》里海藻和小贝俩人吃一个球,旁白解说到“在不舍得和心痛中,海藻吃掉了一周的午饭钱”。可见这短暂的甜蜜背后,是草根阶层在大都市生活的无奈与艰辛。

或许是见得多了,在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雪糕围剿之下,我们疲劳了。

所以在2014年,雪糕市场又杀出一个黑马——来自东北三线城市大庆的东北大板。

凭借朴实无华甚至堪称简陋的包装,简单扎实的用料,3元1根的适中价格,与高档货色形成鲜明对比的东北大板,在那年夏天掀起了一股席卷全国的怀旧风潮。

然而说是怀旧吧,东北大板其实在2013年才诞生。所以有很多不在东北的东北人,第一次吃到东北大板时都很纳闷,怎么以前在东北没见过?

所以你看,时尚界不变的“所有的潮流都是轮回”的法则,雪糕界同样存在。

不过啊,在这个动不动就“网红”的时代,新的作妖浪潮还是无法抵挡的。

这十几年,随着空调的不断普及,我们需要雪糕解暑的需求不再那么硬了,更多是把它当成一种消遣的甜品,甚至是发朋友圈的点缀。

正是这种需求上的变化,让品类繁多的“网红”雪糕各领风骚,它们在雪糕本身之外用了很多功夫,浑身解数向我们的钱包招手。

比如开头吐槽的钟薛高,就把联名与限量这两个提价利器,引入雪糕行业。

根据开菠萝财经统计,过去三年,钟薛高联名了几十个品牌,与五芳斋联名的棕香牛乳口味雪糕、与泸州老窖联名的断片雪糕、与马爹利联名的度数雪糕、与小米10联名的西柚芝士青春版雪糕、与娃哈哈AD钙奶联名的未成年雪糕……您别嫌贵,还基本都是限时或限量发售,晚了还买不到呢!

脑洞更大的,还有一个叫苏盒珊的雪糕,居然跟教辅顶流《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推出联名雪糕,让你分分钟重回噩梦。

还有的网红雪糕,不断推出各种奇葩口味,不知是在挑战你的味蕾,还是单纯博眼球。

比如声称“做一支自带流量的雪糕”的奥雪,就曾推出咸口双黄蛋这个口味。

此外,你还可以看到东北铁锅炖、葱爆牛奶、大鱿鱼、扬州炒饭、烤薯片、螃蟹肥了、长沙臭豆腐,甚至老干妈味道的雪糕。

有试过的同学,一定要留言说出你的感受啊!

放眼一看,一个争奇斗艳,挑战你的想象力与承受能力的网红雪糕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的确,高端有高端的好处,就好比有人只喜欢在米其林餐厅就餐,这本身没什么对错。但如果只是为了营造“天天吃米其林”的假象,那就大可不必。

你想想,走进便利店,几乎没有5元钱,甚至10元钱以下的冰淇淋,这样的“盛景”就代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快乐了吗?

更何况,这些包装得高大上,只有天龙人才配吃的网红雪糕,可能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没做好。

(图片转载自知乎@来一瓶82拉菲)

高端雪糕没有错,但是只有所谓高端肯定是不对的。

在一味追求新潮的时代,我们不能肤浅的认为,“新”就一定代表正确的、好的,而“老”的,就一定是过时的,是要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

“钟薛高给爷死”,是一句吐槽,但也隐藏着向时代呐喊的力量:

我们厌倦了形式大于本质的浮夸,厌倦了流量至上,厌倦了所有的东西都要被网红这俩字支配。

更何况,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高价风潮,也冲击着代表过去生活方式的老雪糕。

比如,如果不是网友一句“求求你涨价吧,这样我们就能吃到光明冷饮了!”的扎心呐喊,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光明冰砖在它的大本营上海,甚至陷入到在便利店完全消失尴尬境地。

至于原因,是因为光明冰砖整整有17年没有涨价,3块钱1个的售价,让它的利润率太低,根本无法进入便利店。

而“求光明冰砖涨价”之所以曾经刷屏,不止是因为它便宜,它好吃,更是因为它代表着几代人曾有过生活方式,以及曾经老国企工厂的光辉。

在一个所有人、所有事都在加速跑步向前的时代,我们依然希望拥有光明冰砖、大火炬、小布丁、老冰棍这些老的选择,它们虽然廉价,有些保守,但却不做作,足够真诚。

选择不被所谓的潮流裹挟,这同样是一种自由,一种幸福。

我们希望,那些弄潮儿们该发财的发财,给GDP添砖加瓦。

但也希望,那些坚守旧时代美好的人,一样可以活得精彩。

做出不同选择的人,哪怕是截然不同的选择,都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才是一个多元时代,该有的样子。

站在时代洪流面前的你,又希望中国雪糕的未来,走向何方呢?

PS:短短一篇文章,只能粗略地讲一讲中国雪糕的简单历史,无法把所有经典的、值得记住的雪糕都提到,如果你记忆中那根无法被磨灭的雪糕没有出现,欢迎留言评论,我们接着唠~

参考资料

1.开菠萝财经:网红款炒到200元,年轻人吃不起钟薛高了

2.新周刊:又贵又难吃的网红雪糕,终于翻车了

3.天下网商:一块光明冰砖的前世今生

4.武汉文化遗产网 侯红志 老汉口和利冰厂、和利汽水厂

THE END

原标题:《“钟薛高给爷死”,喊出了我们对网红时代的厌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