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支教纪实|他们奔赴山海,只为遇见那群少年

2021-06-17 0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传传 中国传媒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说:

“希望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

2020年,有这样一群传媒学子

他们坚守初心,艰苦奋斗

他们深入基层,扎根教育第一线

他们,就是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生支教团和定点扶贫支教项目成员

2020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2届暨中国传媒大学第15届研究生支教团,及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项目支教成员到各自服务地展开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15名研支团成员深入到云南、四川等祖国边地,定点扶贫支教的3名成员则驻扎在内蒙古科右前旗。

传传采访了支教团的6位小白杨,让我们聆听他们关于奉献与青春的故事~

云南、四川研支团成员

初遇故事

关关难过关关过 前路漫漫亦灿灿

“支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和情怀,更是一份光荣与责任,一个披荆斩棘的过程。

对初次踏上支教地的年轻人而言,眼前的支教之路关隘重重。研支团团长张斯充和队友们将支教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适应、不熟悉的问题生动地概括为五关:语言关、生活关、饮食关、工作关和思想关。为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必须砥砺前行。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首先,横在支教教师们面前的便是“语言关”。初来乍到的他们,因不熟悉当地方言而闹出过不少笑话。在云南省施甸支教的张斯充始终记得一件趣事,他将学生口中的“钱打失了”,误解成为“钱打湿了”,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他这才明白学生说的不是“打湿”,而是“打失”(施甸方言“丢了”的意思)。

既然方言难懂,他们就每天和当地百姓聊天,将学会的方言趣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各个锻炼出“方言十级”的本领,而学生们也在沟通中逐渐敞开心扉。

张斯充和孩子们

在“生活关”上,支教教师们也在努力适应当地的坏境。内蒙古的冬日正值严寒,大风呼号,“在主持当地一场小学篮球赛开幕式时,玻璃门上结满冰花,而我穿着单薄的正装,握着话筒的手忍不住微抖,但还是保证了声音不出现任何问题。”在科右前旗支教的王梓苹回忆起那夜的场景。

王梓苹主持篮球赛开幕式

个体身份的转换、难以适应的自然环境、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任务......一年的支教工作和生活中的奋斗,磨砺了19名支教教师的意志。一次次的“过关斩将”中,他们从最初的青涩迷惘到现在的应对自如,各个支教分队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展现新时代中传人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是留在他们青春中的宝藏,更是在来到支教地的第一年就交出杰出的中传名片。

教学责任

教而明其法 学而得其道

在决定投身教育实践时,支教教师们抓牢“教育扶贫”的主线,积极提升自我能力。

出发前,支教教师们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入职培训:学习、考证、试讲......一点点夯实基础、打磨教技;到达支教地区后,他们随即投入到紧锣密鼓的备课中去,不仅重拾中学时期的教辅资料,还经常请教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本本卷边的课本,一摞摞厚厚的笔记,一根根用尽的红笔......这些都成为了备课讲桌上的“标配”。

黄珩备课资料

教授初一年级五个班生物课的黄珩,从他的母亲——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学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教学好方法。比如,他会根据每个班同学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此外,“遇到纪律不好的班级,要单独找几个小喇叭谈话,哄哄他们,安抚安抚才有用。”

课堂教学上,高航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情景,拿着认真准备了很久的教案,心里忐忑又兴奋。她望向台下,孩子们眼睛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她深吸一口气,开始了第一堂计算机公开课。现在的课堂上,支教教师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讲授、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们也积极回应,提出的问题经常能激发教师们的灵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也许就是教学相长”,高航说。

高航在给学生辅导

课堂外,支教教师们相信“陪伴自有万钧之力”,悉心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成长,一定能使他们心中幼小的梦想种子生根发芽。温暖的白炽灯下,他们与孩子们促膝长谈;温煦的晚风中,有师生一起打球的身影......他们是为孩子们的传道授业的老师,也是亲切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最切实、最有益的帮助。

而他们的敬业与热情也打动着孩子们。庄灿杰回忆,第一学期结束时,孩子们误以为老师们将要离开,平日里活泼的孩子们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当误会解除后,孩子们才重展笑颜。“老师,听你的,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努力学习生物,当医生给爷爷奶奶治病......”“我也要去传媒大学,以后当主持人!”这一句句稚嫩而坚定的承诺,浸润着支教教师们柔软的内心深处,自豪与感动油然而生。

孩子们用笔写下梦想

不论是教学上的严谨,还是对学生的真心关切,张斯充都将其统归为“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师的使命担当精神铸造了当代中国的教育大厦。这批初次从教的青年志愿者们,时刻铭记这条教书育人的使命。

学以致用

依托传媒优势 艺术点亮心灯

在支教地,基础教学是重中之重,而“实行美育更直接的方式”——特色课堂和活动亦不可或缺。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特色精神文化,各个支教分队挖掘自身专业优势,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独具传媒特色的课程设计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在科右前旗当地中学支教的王梓苹就读于中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她设计开展的配音课上,她引导孩子们撰写《疯狂动物城》的人物小传,体会感情,加入肢体动作释放个性,渐渐地,孩子们放下羞涩,全身心地投入到配音实践之中。其他支教教师也在支教地设计了小品戏剧课、摄影基础课等特色课程,启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悟。活泼有趣的课程内容被有机地融入教学实践,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

王梓苹在配音课上指导

在课外,支教教师们也开展了具有传媒特色的大型文艺活动。写校歌、录制MV、组织合唱比赛、排演历史剧......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让孩子们领略书本之外的精彩。

特色课堂教学

其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自然是施甸、隆阳分队各自协助当地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夜幕降临,大山深处的学校操场却亮如白昼,学生合唱队站在舞台中央放声歌唱。台下的观众们鼓掌称赞:“这才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模样!”在施甸,这动人的一幕,被三机位高清摄影机摄录直播,4万余人走进直播间,聆听大山里孩子们的歌声。

文艺晚会现场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为当地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了办好文艺晚会,来自文艺编导等专业的支教教师们历时数月精心打磨,他们运用自己在大学里策划、筹备演出的经验,邀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同学远程指导,将流程完整、设施齐全、节目出彩、效果惊艳的晚会呈现在支教地师生的眼前。

发挥传媒优势,用艺术点亮心灯。支教教师们用影像记录孩子们恣意挥洒的青春,将传媒艺术元素有机融入支教过程,带动传媒特色支教示范点的建设。

庄灿杰在编排晚会

周晨晖指导节目排练

爱心接力

支教一年 自教一生

除了校内的各项工作,支教教师们还积极走入社会,开展公益活动,传递爱心接力棒,实现人生价值。他们联系各方资源设立“白杨助学金”、联合中传出版社向当地中小学捐赠图书、组织开设“书香文化节”......各个支教分队的成员们一直在行动。

在控辍保学的工作中,支教教师们同当地团委一起到困难儿童家中走访,切身感受到那些家庭的不易。当庄灿杰看到一个因身体原因无法上学的男孩在墙上画满手牵手的孩童时,他被深深触动了:“我想尽可能多一点点地去保护他们,给他们一些我能给的东西,哪怕个人能力有限,我也会竭尽所能。”这同样是所有支教教师的决心。

2020年底,中传研支团也将中国传媒大学重点支持的志愿服务项目“你的婚纱我的梦”带到了云南施甸县,在团县委支持下,为当地特色民族乡木老元乡的10对50岁以上老人拍摄了婚纱照。在拍摄现场,从未穿过婚纱的当地老奶奶,在被老伴揭开白头纱的那一刻,潸然泪下。“比起在青春时流下的眼泪,她的眼泪中多了一分岁月沉淀,潜藏着消解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浪漫。”黄珩回忆起那一幕,语气里仍是满满的感动。研支团的镜头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让人们感受到脱贫攻坚一系列举措为乡村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

拍摄“你的婚纱我的梦”现场工作照

当被问及日后打算,不止一位支教教师表示:自己有机会一定会再来。“一年虽短,但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能真正带来改变。”服务于保山市实验中学的周晨晖语气坚定地说。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这一年,这批支教成员远赴山海,给祖国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更多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以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打造优质课堂,以真情实意感育少年学子。他们将支教工作与专业特色有机结合,深入当地社会,帮扶基层乡亲。他们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当地学校、教育局、团委的高度认可,并为以后支教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也是在这一年,他们通过多样化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和西安交大等高校的支教团队联合学党史、上党课,还以传媒学子独特的方式为支教地拍摄了传承杨善洲精神系列视频、参与微党课竞赛、合唱比赛和文艺汇演,将中传特色和当地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庆祝建党100周年。

研支团参与“我为党旗添光彩”文艺汇演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以锻炼自己与人沟通、解决困难的能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临别在即,他们频频回首,舍不下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其实,孩子们也同样舍不得老师。不久前,就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老教室里,一个男孩端端正正地坐在钢琴前,拿出一张纸,上面标满了奇怪的“音符”——他不识谱,更不会弹。然后,他伸出两根食指,对着这份“乐谱”,一下下地按在琴键上。这是课上曾学过的曲子,《Remember Me》,他想把这首曲子送给老师......

白杨风采

支教团成员简介

左右滑动查看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希望所有中传学子都能够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篇章

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记 者 | 杨美德 张与茁

编 辑 | 张与茁 夏琪骅 马悦怡 李嘉宜 杨美德 许佳欣

责 编 | 尚新英

编 审 | 王维家

原标题:《支教纪实|他们奔赴山海,只为遇见那群少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