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狗镇》:从“恩赐”到“狗奴”
原创 雷琁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收录于话题#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6#电影评论24#影视观察7
从“恩赐”到“狗奴”
——《狗镇》为我们揭示了什么?
这是一部与戏剧相融度极高的电影,背景都是极致精简与模糊的,空且简,抽象且虚假,颇有舞台剧的意味。就电影来说,这些简约的布景虽然初看稍显别扭,但恰恰是这样缩影式的表现手法和这种场景的透明化和极简化,人物的举止神态和心理活动得以全方位、无保留的呈现出来,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对人性赤裸裸的揭露。另一方面,由室内镜头到俯视镜头的交替运用,以及借助于透明化的场景布设,一个独立的事件发生时,它并不完全孤立,我们能看到其周围的大环境——即整个狗镇,揭示了大的社会环境对其中的人与事的无形无声的深刻影响。如恰克在室内强暴格蕾丝的镜头,从室内延伸到整个狗镇的俯拍镜头,室内是正在发生的暴行,室外是狗镇人民各自的平常生活,通过这种表现手法,刻画了狗镇的冷漠与麻木,对于暴行的默许和习然,也为后来狗镇人对格蕾丝的集体施虐埋下了伏笔。
——雷琁
电影情节概述
电影《狗镇》讲述了都市女孩格蕾丝从掌管黑社会的父亲身边逃离到看似宁静质朴的狗镇生活的故事。格蕾丝内心信仰着善良与正义,因而不愿继承父亲的黑社会权利,选择逃到了坐落在美国一个偏远峡谷的狗镇。
最初,格蕾丝以被黑道追杀为由得到了镇上自诩为作家的汤姆的同情和收留,并通过镇上的民主会议获得了留在狗镇的两周试用期,为了缓解镇上居民的担忧并获得他们的好感,格蕾丝努力的为狗镇居民提供劳动,在此期间,还与汤姆产生感情,人们对格蕾丝的态度逐渐好转,但随着警察通缉令的到来,狗镇居民的收留和格蕾丝的劳动开始转变成利益关系,居民们对格蕾丝的态度愈发恶劣,对格蕾丝的利用也越来越猖狂,而格蕾丝在一次警察的搜查中被居民恰克威胁和强奸,这让她内心的善意和耐心都逐渐瓦解。
心灰意冷的格蕾丝在男友汤姆的协助下搭上了逃离狗镇的货车,却在逃离途中再次遭到了货车司机本的强奸,并被带回狗镇接受审判,在又一次的民主会议后,格蕾丝被套上狗链,在自由受限的情况下继续为狗镇提供劳动,并逐渐沦为狗镇男人们泄欲的工具,也因此受到了全镇女人们的辱骂和虐待。而当男友汤姆也暴露自己丑陋欲望却被格蕾丝拒绝后,汤姆羞愤地选择了告发格蕾丝,最终黑社会的老大即格蕾丝的父亲救出了格蕾丝,格蕾丝在与父亲经过对“傲慢”的争执后,痛定思痛选择血洗了狗镇,并亲手枪杀了她曾经喜欢过的汤姆。
狗镇的寓言
一、人性本恶论
在这里,一贫如洗的狗镇,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善意,只存在赤裸裸的价值交换和无限膨胀且无所顾忌的欲望。人们最初收留格蕾丝是为了在讲道会(moral lecture)上证明自己的良知,而后是为了获得格蕾丝心甘情愿的劳动付出,甚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兽欲和恶念。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人性是自私的,至于自私是不是恶,并不好评判,但狗镇人民对格蕾丝的集体施虐和最终背叛绝对是人性的恶,而狗镇的恶,其可怕之处在于从老人到小孩,从健全人到残疾人,到最后都暴露出了丑恶与贪欲,即使是宣称“爱”格蕾丝的汤姆却是把她告发的那个人。
狗镇的恶是集体性的精神沉沦,擢发难数的恶行被集体化、被习以为常、被无所顾虑和麻木化。最重要的是,对格蕾丝的暴行是狗镇居民自发的选择,他们对格蕾丝(劳动、美色、陪伴、关注等)的贪欲也是自发的滋生的,只是在格蕾丝到来之前,他们并没有机会实施恶行和满足贪欲,而一旦有了格蕾丝这样善良无私且全然弱势的存在,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恶与欲便得以萌芽和发展,并在一次又一次作恶的“得逞”中不断地暴露着人性的本恶。格蕾丝从开始到后来的相当长的受虐中,一直保持沉默,选择宽恕,自以为是对善意的竭力保留,实际上是对恶意的无限纵容,一个人的恶行没有任何代价,其他人也跃跃欲试,小的恶行得到了沉默的回应,便会激发大的恶行,这是一系列可怖的反应,是人性的劣根所在。影片中“狗”这个影像符号也正是导演的隐喻,用狗舔舐脏物的天性来隐喻人性的本恶,总的来说,《狗镇》可以说是宣传人性本恶论的一部佳片,它对人性的拷问是深刻而又颠覆性的,催人深思的同时,又在引导人类加强对自我的审视和批判。
“以恶治恶”是影片向我们展现的一种方法,对待人性中的恶,教育是否可行也是影片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杰森的母亲在砸碎瓷娃娃之前说“我相信教育的力量”,“道德家”汤姆也如是说到了教育的意义,但是杰森的母亲并没有把七个孩子教育好,汤姆也未能帮助狗镇找回良心,格蕾丝的善意说教到最后也只是收获了无尽的恶意罢了,当人性的恶被激发释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育也未免显得过于苍白了,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一贯善良的格蕾丝选择了屠杀而非教育,显然她已经明白恰克所说的“狗镇从里烂到外了”那句话了,对这些至恶唯有彻底铲除才足以清洗。“狗只能遵从天性,为何不能原谅它们?”“狗可以学会很多事情,但每次原谅它们就不行了”,格蕾丝和其父亲的这段对话中也透露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可以学会”即是可以教育,教育人们竭力抗争恶性,努力压制住恶的一面,获得正义,但当教育无效时,恶的一面就无法被饶恕了,就需要得到应有的惩戒,狗镇的遭遇虽然过分凄惨,但并不过分,是罪有应得。
二、《狗镇》对美国民主的讽刺
作为导演拉斯·冯·提尔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狗镇》毫无疑问是对美国民主的讽刺与拷问。本片最大的政治讽刺就是狗镇的民主会议——即多数人的暴政,是对传统民主理论下的弊端和公众权利滥用的深刻批判。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汤姆曾多次召集狗镇人民开会,并进行了多次所谓的民主投票,而最后的结局却是狗镇人民对格蕾丝的集体性的公然施虐,暴力与恶行得到了合法化。传统民主下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了吗?显然狗镇的悲剧告诉我们不是这样,这种形式上的民主并没有真切关心每个人的权益,只是在强调多数人的强权必须得以体现,哪怕会牺牲掉少数人的利益,正如李普曼在《幻影公众》中写到的那样,这是战争,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战争,在这个战场上,取得胜利的不是正义或智慧,而是人数的多寡。而这种民主显然是非科学、非人性的,知识水平与道德水平都极其有限的狗镇人民不过是幻影公众,无法做出具有内在智慧与道德内核的决定,但因为传统民主制度赋予公众的极大权力,狗镇人民得以有权对格蕾丝做出令人发指的处置而不受约束,格蕾丝的遭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苏格拉底之死,我们当代的民主与滥觞之时又有何太大的区别呢,传统意义上的公众舆论真的是上帝的声音吗?狗镇的悲剧给人以警醒,给被神化的公众舆论当头一棒,进步主义的民主政治仍有待革命式的建设。
三、本片最深刻的探讨—什么样的人是傲慢的?
首先,狗镇的居民们是傲慢的。当格蕾丝作为一个无私奉献而又无比宽容的人出现在狗镇时,狗镇居民原本“各扫自家门前雪”的自力更生、安居乐业的平衡状态就被打破了,格蕾丝的善良与宽容本应是受到鼓励、赞扬和尊敬的,但狗镇的居民却将这些品质默认为了弱点,将格蕾丝看作是全然弱势(fragile)的存在,进而无比傲慢地认为他们自己握有了对格蕾丝任意处置的权力。当他们愿意给格蕾丝提供庇护时,他们便心生道德优越感,认为自己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做得更好,当他们无情剥削压迫格蕾丝时,他们又觉得像是对待“待宰的羔羊”般的理所当然,这便是狗镇居民的傲慢,这种傲慢让他们不懂得尊重格蕾丝的品性和人权,并促成了集体性的暴行。
在狗镇居民中,自诩为道德哲学家的汤姆则是另一种傲慢的存在,他认为自己是狗镇里道德的维护者,并推动了多次的讲道会(moral lecture),借此批判狗镇居民的道德水平,宣扬自己的道德,但他自己的道德并不能站得住脚,反而在对格蕾丝的私欲与谎言中暴露了自己的不道德,他为此感到羞愤,可是傲慢的性格让他既不愿承认自己的不道德,又不愿面对被识破的局面,所以才决定告发格蕾丝,让这个唯一识破自己道德骗局的人从狗镇消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维持自己作为道德哲学家的傲慢,这样的傲慢充斥着虚伪、谎言与自我欺骗。
关于人性的傲慢,本片最精彩的部分就在于对格蕾丝傲慢的探讨。格蕾丝信仰善意与自由,她宽恕世界上所有的恶行,哪怕是强奸犯和杀人犯,她也只是把罪过归结于环境(circumstances),她接受并原谅别人的恶行,但对自己却十分的严苛。在逃亡的过程中,格蕾丝一开始拒绝了汤姆提供的面包,认为自己不值得,表示自己不该偷骨头,应该受到惩罚(挨饿),可见格蕾丝对自己实施的是一套严格且高层次的道德标准,哪怕只是偷拿了一条狗的骨头,也要严厉的惩罚自己。而对于狗镇居民擢发难数的罪恶行径,她则是无限度的宽容和原谅,并没有任何惩治规训的想法和行动。这就是格蕾丝最大的傲慢。
这种傲慢是占领着道德高地,以低标准要求别人,高标准要求自己,自己犯了错就甘愿接受惩罚,哪怕是过度的惩罚,别人的错,自己却一味的去辩护,并用宽恕来代替惩罚。最可怕的是,这种傲慢表面上让人成为善良与宽容的神性化身,让人以为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并拥有一种道德良好感,进而根本难以意识到这种傲慢的本质是在默许和滋养恶行。一开始狗镇居民只有一些不太过分的要求和自私的表现,但因为格蕾丝无限的包容与原谅,这些恶行得以合法化、民主化,进而逐渐突破底线,演变为滔天罪恶。也就是说,格蕾丝无限默许的受恶实质上催生、滋养了狗镇居民的作恶,而这正是格蕾丝骨子里的傲慢所促成的。
让人感慨的是,在看清了狗镇的丑恶世态和人性之鄙后,格蕾丝不再为恶行辩解,转而以恶行来惩戒恶行,掀起了狗镇大屠杀,甚至是亲自枪杀了汤姆。那么格蕾丝变成了同狗镇人民一样的恶人了吗?远非如此,从血洗狗镇前的心里挣扎和与父亲的争辩中,格蕾丝事实上悟出了傲慢的真正含义,她厌恶傲慢,所以远离父亲,然而最后她才明白了自己的傲慢:站在道德高地上,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反道德的行为,却为别人的一切恶行辩解与开脱,不给别人为恶行承担责任的机会,这才是极大的傲慢。因而她摈弃了自己的傲慢,如法官一般的去审判狗镇,并执行了判决—死刑,这样算作恶吗?那全天下的法官都是恶人吗?诚然不是,表面上的“以暴制暴”、“以恶惩恶”,事实上是以道德的准绳去鞭笞恶行,这也是善。所以在我看来,《狗镇》并非是在向人们展现恶的传承性,而是试图告诉我们傲慢是如何放纵和滋养恶行,告诉我们如何摈弃这样的傲慢来让世界变得更好。
结语
狗镇的悲剧给人的启发是多重且深刻的,它所表达出的三观对于被普遍接受的三观来说无疑是一次最有力的直接冲击,构建一个正确的三观有多重要,狗镇已经用悲剧给了观众答案,与其说《狗镇》是致郁性题材,倒不如说它是一部成长型教育型的题材,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文化与批评》2020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0年优秀影视评)
【参考文献】
1.申书帆《电影<狗镇>戏剧舞台式的空间特性探析[J],视听解读,2020.05
2.吴诗雨《人性道路的行走——<狗镇>影视评析》[J],戏剧之家,2019年第16期
3. 沃尔特·李普曼《幻影公众》[M],林牧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
END
原标题:《《狗镇》:从“恩赐”到“狗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