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何说白求恩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等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
今天的关键词是:白求恩精神。
白求恩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夏神州这方浴血奋战的沃土上形成的伟大精神。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表现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其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既是对白求恩大夫的高度赞扬,也是对白求恩精神的推崇。
实现美好理想社会的共产主义精神
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小镇。因其祖父是著名的外科医生,白求恩从小便对医生职业怀有浓厚兴趣。191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曾在欧美一些国家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白求恩对于社会的不公平怀有天然的厌恶。在从医期间,他见到了富人得了病可以治,穷人只有等死的情况。1931年1月,白求恩在《加拿大医生》杂志发表一篇文章《从医疗事业中清除私利》:“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穷人得了它就会死去,而富人却能活下来。” “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们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种耻辱。”他个人也是这样在此后的事业中践行自己的誓言,积极去帮助弱者。
1935年8月,白求恩应邀赴前苏联出席世界生理学大会,看到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深深被“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者联合起来”的思想所震撼。1935年11月,白求恩申请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白求恩作为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 始终以自己是名共产主义者而自豪,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出发到中国前,他对加共领导人巴克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们要让世界知道白求恩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牺牲的。”正是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促使白求恩毅然决然投身于炮火纷飞的中国反法西斯战场,在抗日前线继续着治病救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直到生命的脉搏停止跳动。
争取全人类自由解放的国际主义精神
青年时期的白求恩,毅然放弃学业应征入伍,前往欧洲战场,奔波于法国、比利时、英国战场前线,几次受伤却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中年时期的白求恩,再次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奔赴反法西斯战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8年1月,白求恩来到中国。在白求恩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674个日夜,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医疗事业呕心沥血的艰辛历程,无一不是国际主义精神洒下的火花。白求恩曾在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开幕典礼上对中国的同志们说:“你们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家的界限能把我们分开……我决心和中国同志并肩战斗,直到抗战最后胜利。”
毛泽东同志评价白求恩时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朱德总司令在悼念白求恩的文章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他把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最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个事业。”加拿大工人协会对他的评价:“一个伟大的加拿大人,为了人类自由给予无限的帮助并付出宝贵的生命。”
白求恩超越国家与种族的界限,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视为自己毕生追求与梦想,终生都在为实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事业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而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今天继续弘扬国际主义精神,为人类的命运发展做新的更大的贡献。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工作上,白求恩始终保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直至耗尽自己的生命。白求恩来到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的第一个星期,就为521名伤员做了检查和诊治;一个月中给157名伤员实施了手术。在那里,他亲自领导创建了军区的第一所模范医院。他还倡导和参与创建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和“特种外科医院”,举办“特种外科实习周”,为八路军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面对组织关照,他态度坚定:“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每当前方战斗打响,他就主动要求率领医疗队来到前沿阵地。从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白求恩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他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一名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为前方运送下来的伤员施行手术时,左手中指第三关节被刺伤。雁宿崖战斗打响后,白求恩拄着一根树枝带领医疗队又上了前线,在易县后方医院,为一名丹毒患者做手术时,致使受伤的手指被感染。但为了救助伤员,他一天仍然工作了十七八个小时,做了十几例手术。很多人都劝白求恩撤离,马上返回后方医院治疗,白求恩根本不听。白求恩说:“战士们是为反法西斯战争而负伤的,我不能见死不救!我是八路军的一名战士,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是我战斗的岗位!”在过度劳累的情况下,白求恩的病情加重,开始发高烧,在坚持给最后一位重伤员做完手术后,白求恩已经站立不稳了。
生命垂危的他依然牵挂着工作和伤员:“我十二分忧虑的,就是前方流血的伤员,假如我还有一点儿支持的力量,我一定留在前方……但是我已经站不起来了。”临终前,白求恩强忍病痛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做贡献!”1939年11月12日凌晨,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长眠于唐县黄石口村,享年49岁。
坚持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是一个坚持对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人,在加拿大、美国从医时便发明创造了20多种手术器械,极大地提高了当时手术的成功率。1926 年,白求恩被确诊患上了肺结核后,主动采取新的治疗方法,向医务人员提出使用“人工气胸法”治疗肺结核并取得治疗的成功,为当时的结核病患者找到了用外科手术治疗肺疾的方法。
1936年10月,奔赴大西洋彼岸西班牙战场的白求恩发现有许多伤员在从战场前线运送到后方医院的途中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因此创造性的提出成立一个战地输血队,号召志愿者们输血,运送到战地医院供救治伤员使用,实现在前线就地进行输血的先进治疗方法。白求恩把血库送到战场前线的行为成功地开创了战地输血的先河,不但使自己成为战地输血队的发明者,而且成功地挽救了许多失血严重而濒临死亡的伤员,提高了伤员的手术成功率。
在中国,白求恩更是一个伟大的战地发明家。白求恩改造运载工具,创造了可以运载器械装备的“卢沟桥”药驮子,这种运载工具可以方便携带、展开、收起,装载量大,放在马背上就可以驮走,构成了运行便捷的“马背医院”,对于灵活多变的战场救护工作,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治疗伤员的过程中,白求恩发现伤员由于在转移过程中无法换药和进行手术,伤口出现感染、恶化的情况,为避免延误治疗的时机,他发明了一种疗效较长的药膏——“毕普”。这种药膏既可以防止创面干燥,又具有消毒的作用,而且伤员自己也可以换药,极为方便,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伤口的感染。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引领!2017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活动中发表即席讲话,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等历史和时代的楷模,要求大家保持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尽管白求恩所处时代与当今社会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他忠于信仰、忘我工作、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和执着情怀,永远是我们尊崇和学习的楷模。白求恩精神永不褪色、永不过时!必将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