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修栈道被指破坏“格聂之眼”,甘孜海子山管委会:立即停工并拆除
格聂之眼。 @华夏风物 图
位于丁真家乡甘孜理塘县的“格聂之眼”,因修栈道遭质疑,从6月16日起停止栈道设施修建,同时拆除已建成的局部栈道设施,并启动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设计方案优化提升工作。
6月16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公众号发布《甘孜州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关于征集格聂之眼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优化方案的通告》。
通告提及,管委会此前决定根据规划修建一条可供游人方便进出的栈道设施,并配备管理服务站以加强现场管控和服务。6月15日,有关心格聂之眼的网民通过发贴方式表达不同意见。经研究决定,自6月16日起,立即停止格聂之眼栈道设施修建;立即拆除格聂之眼现已建成的局部栈道设施,在两天之内全部完成;立即清除覆土、恢复草皮,实行生态保育;立即启动格聂之眼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设计方案优化提升工作。
前述通告称,面向从事生态环保规划设计、旅游开发规划设计、文化创意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在生态环保、旅游规划、人文研究、户外探险、自驾旅行、摄影创作等领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家型人才,以及热心网民关心格聂之眼的热心网民,征集环保和基础服务优化方案。
这次征集的举措包括:召开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专家对话暨“格聂之眼”管理服务意见征求会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参会,共谋海子山保护区及格聂之眼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和基础服务可行思路;建立“格聂之友”长效聘任机制聘任各领域权威专家及热心网民代表担任“格聂之友”,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环境保护、基础服务和原住民致富奔康实现和谐共生;公开征集《格聂之眼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创新设计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优化提升格聂之眼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顶层设计,形成《格聂之眼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创新设计方案》。
这份通告在“征集背景”中指出,格聂之眼主要地貌环境为季节性高山湖泊和高山草甸,目前没有修建可供游人使用的任何道路、栈道、观景台和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自发形成的旅游参观规模越来越大,造成现有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加之,格聂之眼又属于高原宽谷,游人可从四面八方进入,管控难度较大,甚至在2019年5月曾发生了自驾车队擅自将车辆直接从草原上开到格聂之眼湖边的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到现场猎奇观光的游人又迫切期待景区能够提供基础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安全应急保障。格聂之眼海拔3885米,部分游人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在雨天,草原湿滑又会造成游人行进困难,广大游人希望景区能够尽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特别是应急保障服务。
前述“征集背景”介绍,今春以来,格聂之眼自发参观游人加速增长,为给即将到来的暑期旅游客人提供基本的服务条件,同时也为从长远角度有效保护自然环境,管委会决定根据规划修建一条可供游人方便进出的栈道设施,并配备管理服务站以加强现场管控和服务。6月15日,有关心格聂之眼的网民通过发贴方式表达了对修建栈道的不同意见,认为栈道修建虽然可以规范和方便游人游览,减少对环境的无序破坏,但是栈道的本身可能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且栈道建成后对现场景观摄影特别是航拍取景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对现有栈道等设施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优化提升后再行建设。管委会认为,网民关于栈道建设的不同意见是关心关爱格聂之眼的热心之举,他们表示真诚感谢并接受所有合理化建议。
据中国国家地理微博账号2020年12月发布的消息解释,格聂之眼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该县也是丁真的家乡。
前述微博介绍,格聂之眼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高山湖泊,在它附近还分布着很多高山海子,这些海子虽形状各异,但位置特殊。它们就像一排巨大的脚印,成串珠状延伸向格聂神山的方向。而格聂之眼形状浑圆,正好位于串珠上的最后一个。
格聂之眼的形成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是当广阔的山前冰水堆积平原形成的时候,格聂之眼的下方就存在一个冰核,经过多次的冻胀作用后变得越来越大,后来当环境温度升高以后,冰块融化,地面下沉,形成了近似圆形的坑;二是还有一种可能是与沙土沉积有关,格聂之眼所在的平原在形成之初的时候沉积了较多的沙土,沙土的渗透性会比周边的粉土强很多,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就会顺着沙土渗漏,同时把周边细腻的粉土带向地下深处,久而久之形成了圆形的负地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