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反腐遇上“软拒绝”
“软拒绝”的出现,是反腐败中比较醒目的一幕。很多官员不仅“不吃、不拿、也不干”,不跟企业接触,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害怕做事越多,犯错越多,而且有些地方的政府工程即便完工,验收合格,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也不肯签字确认,致使工程款无法结清,建设方蒙受巨大损失。
这种匪夷所思的状况,实际上是通过反腐败,将地方政府深度插手微观经济的痼疾曝光于天下了。而地方政府深度插手微观经济,利用的是掌握在手上的资源配置权和项目审批权。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两项重要权力完全被政府所垄断,完全为大大小小的经济与社会计划服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政府的资源配置权被削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开始起基础性作用,并拥有法律地位。但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政府手上掌握的经济与社会资源绝对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与经济增长相伴随产生的大量新机会,同时也为政府设立新的审批权限提供了大量机会。今天,某些政府官员手上的这两项权力大得惊人。
政府手上集中了太多资源,使机构改革失掉了紧迫感,陷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导致财政供养人员越来越多。而过多的人员需要配置相应的权力,这又导致“饭碗”和“收入”成为削弱资源配置权和行政审批权的强大阻力。
不仅如此,按照行政级别,基层公务人员的收入本来就低,大量冗员的存在,更加拉低了基层公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于是利用手中的资源配置权和行政审批权谋取不当利益成为重要选项,这也是“苍蝇”成群的重要原因。
在反腐力度空前背景下,大量政商勾兑,非法使用这两项权力的现象戛然而止,不该办的事情不敢办了。
问题还在于,由于此前掌握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手上的这两项权力腾挪空间太大,按照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在反腐败当口,有的人宁肯放弃权力,也不愿意承担责任以免引“祸”上身。此外,有的腐败分子可能感觉到了危险,采取尽量低调消极的态度,避免引人注意。种种原因,造成该办的事情也无法办了。
突破这种胶着状况的重要手段,是必须加快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与大力减少行政审批权限两项重要改革。
当前的反腐败基本遏制了腐败蔓延,更重要的是,反腐之刀直抵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严重问题。可以说,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是腐败大量滋生的重要原因,而反腐败要深入下去并巩固既有反腐成果,离不开行政体制改革。如果行政体制不能沿着简政放权之路快速前进,不能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反腐败很可能功亏一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