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政厅|造乡⑨何崴:在乡村怎么和乡亲一起盖房子

何崴
2015-03-28 23:02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在乡村和乡亲一起建筑”,河南新县的西河粮油博物馆和村民活动中心,为当地增加了村民公共活动空间,也通过恢复当地特产的生产过程等,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如今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一个地方。

        从设计到建造,设计师一直在进行说服工作,村民最终尝到了甜头;通过村民的实践,乡村的习惯、工艺、文化也留在了房子里;而房子最终的使用方式,却超出了设计师的构想。

        这是有意思的房子,也是有意思的故事。

        

        对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我们的主题是,“在乡村和乡亲一起建筑”。在农村盖房子,其实作品不是建筑师的,应该是和农民一起来干的事。我不太想重点讲最后的结果,这个房子本身没有那么漂亮,是中间的过程特别有意思。

        所有看到这个项目的人,第一句话基本都问:你是怎么得到这个项目的?我想说,我们这个项目是“忽悠来”的。

        这个项目在大别山里的一个小村子,离武汉车程大概三个小时,离信阳大概两个半小时。我们每次去要坐火车,西河站上车以后,到那个村子,大概要七个半小时。其实是特别小的一个小村,很穷,也是革命老区。
        这是村子的情况。其实,村子本身非常漂亮,自然条件也不错。当然,可能没法和皖南的民居比,但整个结构保存得很完整清楚。比如有祠堂,有一条河,夏天河水很清,有一些古树,有风水山,有一系列古民居。看上去,还是很有条件的一个村子。

        也是机缘巧合。2013年8月,县里做了一个“英雄梦,新县梦”的活动,是一个公益设计的活动。老同学把我们叫去参加。当时,有几十位设计师都参与了这个事。新县就想在全县找24个项目开工,为期一年要做出来。

        西河是其中一个。当时这里委托清华大学的罗德胤老师来做古村落保护的发展规划。我们做的这个红线的部分是在河的对面,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粮库,去了以后,我们觉得这个房子特别好。
        这是粮库的外面。我们一看,体量很大,保持得也还不错,挺完整的,里面有一些标语,但基本上已经废弃了,囤了一些废旧的东西。
        另外几个附属房间,当时是租给外面来这儿帮助种地的人,据说是山东的农民,临时住一住。他们当地人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种地了,是雇外面的人来种地。这是整个当时的情况。
        可以看到,场地里虽然建筑保持得还不错,但还是比较乱,比如说,后面的平台部分。这是一个很封闭的房子,这里基本上是乱草。这是在院子里的情况,是防洪用的水坑。我们当时看这个的时候,还没有太多感觉。
        但一到屋里,我们就傻了,一进到这个粮库里,我们说哇,太牛了,一定得说服当地政府来做这个项目。但当地政府没有钱,这个项目其实不在他们24个项目中。政府反而觉得,这个房子跟传统不吻合,但要拆又没钱,准备扔在那儿不管。我们去了以后,觉得它的条件特别好,我想所有的建筑师一看到这个木构架,就走不动了,我当时也是这样,觉得我们一定得想办法把它忽悠了。

        后来我们设法说服这个县里的县长。我们免费给他出了一套设计,县长还比较开明,觉得挺好的,让我们继续往下去做,钱的事帮忙解决。

        我们是怎么说服他的呢?这可能也是在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当时说服他,方法特别简单。就三条:一是好用,做完了以后,可以更好用;二是我们做这个房子不贵,很便宜的;三,做这个事一定能赚钱。

        好用这一块,我们主要是,和农民去协商,听他们到底怎么想的,有什么需要。我们希望从一个农民的角度思考这个事,不是说要做一些特别高大上的事,而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空间。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模型,是5栋房子,2个大粮库,3个辅助的房间。
        这是改造后这几座房子的功能。一个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一个是留给村民的一个活动中心,其实是一个多功能厅。这部分是卖旅游纪念品的一个小商店。这个我们把它改造成了一个餐厅,这是餐厅的厨房,有两个小的小包间,这是后勤的管理。大概是这五个使用的方式。

        我们希望这些改造能满足他们真正实际的使用诉求。

        这是当时的一张图,灰色部分是改造,蓝色部分是加建,红色部分是拆除。我们尽可能利用了原有的物理条件,尽量把造价,或者说把功能压到最低。这也是能说服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在农村建房子,要说太贵了,他肯定不干。
        这是后来的一个平面图。南侧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这边是厨房和两个小包间,多功能厅的一部分作为旅游纪念品小商店。我们用一个新的连廊把小商店和博物馆连起来。这样,人进来以后参观博物馆,可以通过连廊,到这个旅游纪念品商店买东西。我们所做的很重要的事,是告诉他们卖东西能赚钱。多功能厅里面也做了一些隔断,有一部分可以给餐厅使用,后面这是一个餐厅。
        那怎么好用?功能上好用很重要,能让他们觉得确实对他们有利。其次是在具体使用上。原来粮库很封闭,墙很厚重,改成新的用途后,我们希望它能更通透,视线上能和古村落各方面有联系。所以,我们把多功能厅部分的这个墙打开,形成了一个大的、可以通风走光的一个玻璃的结构。
        这是当时基本建完的情况,可以看到,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物理情况。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尽可能不要设固定的家具。因为,这个房子非常大,大概有40多米长、12米宽,是一个特大的仓库。我们觉得应该保留特别庞大的体量,也挺震撼的。
        我们也做了一个隔断,整个空间很大,还是应该有点层次。做这个隔断时,希望留出一部分可以作为餐厅。当时做隔断的时候,也特费劲,农民觉得,不做这个就能省点钱。我们反复说服他们。这个房子没做好之前,当地农民就要在这嫁闺女,定酒席。我就说,很好呀,这里可以做一个隔断,这样新娘子出来时,总得有一个换衣服的地方,那个隔断一开,从中间走出来,多气派。

        我们反复跟他们沟通,他们开始对我们不太信任,觉得这个空间挺合适,没必要去隔。后来有一天,我们要验收,他们往这个厅里面摆了十几张桌子,发现这十几张根本就镇不住这场子,他们这才明白,这个空间应该隔一点,不隔完全就撑不住,后来才有了这个隔断。

        这个隔断,也是用最便宜的造价。上面这些东西,当时用的是山上的荆条,这是农民自己的提议。我们说,希望用柴火条,后来村民说山上的荆条很好,因为这些荆条有味道,可驱蚊,这个地方蚊子非常多。熟悉我微信的同事,应该看到过我发的设计师被咬得浑身是包的照片。

        后面的平台,我们也希望它是通透的,是可以和古村落有交接的。我们把它清理出来,上面是原来的样子,现在是新的样子。原来农民堆的废瓦,用来做这里的铺装,把它基本清理出来。这样,古村落河道的景观,和这所大房子就融在一起,对彼此是有加分的,而不是像原来闲置在那儿。
        我们现在经常拿这张照片当宣传照,我们外面做了一些竹子的处理,让它从远处看上去还是一个面,但彼此视线是有通透的,通过玻璃可以看到河道的景观。
        这里原来是晒谷场,我们其实还想把它变成晒谷场,可以晒一些东西,很生活,很漂亮。刚开始,他们乡长说,要把这个场地铺上透水砖,就是城市人行道上的那种砖。为什么呢?因为县里市政部门可以捐给他们一笔透水砖,不花钱。乡长说这个特别好,要全部铺上透水砖。我们当时不知怎么办了,尝试去说服他,说铺了透水砖,那个味道就不对了。他说不行,可以省很多钱,而且已经答应人家了。我们想想不行,还是要强硬一点,说别的都可以让步,这个肯定不行。

        之后在我们坚持下,最后还是用混凝土重新浇了一遍晒谷场。我们觉得特别有意思,他们早晨5点多钟就进场了,我们看他们用传统的方式浇混凝土,觉得特别爽。现在变成好多事可以在这儿耍的一个场地,当时他们在这儿唱戏,还主办过很多活动,篝火晚会等等。我们很希望他们继续去晒东西,这样特别有生活气息。

        博物馆这部分,其实也是一个粮仓,我们改成一个小博物馆。好多人说,你在村里做一个小博物馆,有意义吗?当时农民也认为没意义,农民觉得,我们还吃不饱饭呢,你为啥弄成博物馆?

        其实博物馆是一个噱头。我们做博物馆之前,就希望它发展茶油,当时就帮他们想好了这个产业概念,当地有很好的茶油资源。我说,你如果说这里有好的茶油,让武汉人开车过来买茶油,他绝对不来;但你跟他说,这里有全国第一个茶油博物馆,他可能就来了。这个茶油博物馆里,他们后来收了一个300年的油榨,希望游客也能参与。我说,你看,让游客来博物馆参观,参观完了,他可以自己榨一下油,完了贴上一个标签,是谁谁哪年榨的,这个油的价格可以比市场卖高好几倍。他们说这个好啊,就同意了。

        当地村民还挺聪明的,这个些油榨都是他们自己在周边收的。据说收完以后,整个县里只有这一架油榨是完整的,其他基本上都不能用了。

        在农村做房子做设计,很大的问题是,你不知设计什么时候结束。因为他会不断让你帮他做别的事。这个展台,本来是县里做,但基本上这事就石沉大海了,最后没有办法,我们帮他做的,我们把自己的东西也做在里面,他们也没说什么。
        我们也给他做了一个餐厅。这个餐厅我觉得特别重要,它是这个项目能开工的重要契机。项目还没有完的时候,这个餐厅已经营业,并为他们赚钱了。这是当时餐厅的破房子,房子中间塌了一部分,正好在原来村子的风水线上。我们当时希望他把塌的这一块拆掉一点,但这个红砖房子很漂亮,所以我们保留了南北侧的砖墙,里面把它掏空了。
        可以看到这个基地,原来这个房子到这儿(编者注:在这片场地中间位置),太堵了,对面是一个当年地主家的房子,正好在那条线上,所以我们希望能退出来,变成一个室外的平台。

        这个新砖墙也是我们新给他做的,是用拆出来的碎砖往上砌。做这个的时候也是需要技巧的,因为让他们拆掉一部分,还得保留两道墙,其实挺费劲的。

        我们跟他说,你拆掉,这一块就把风水线露出来了,他们很高兴,跟农民还是要讲风水;第二部分,我说领导来的时候,他需要有一个远眺古村落、高瞻远瞩的地儿,这个地儿特别好,要留着。完了这个地方就留下来了,我们希望这块变成人们可以来喝喝茶、室外可以摆出桌椅、领导来了可以在这儿站一站的地方。

        实际情况确实是如此,这是前段时间,市里面陪着领导,坐在这看对面的古村子。
        很多人并不是在这儿指点江山,也有在这儿耍的,这是河南的学生,他们在微博上发的照片。
        内院我们希望能保持原来传统的状态,基本所有立面都没变。上面的标语、所有的门窗,都是原貌,我们希望,人进到这个场地里,感觉还是回到50年代的粮库。
        这是晚上的情况。我们当时在这边加了几道长的座凳,把灯藏在座凳里。
        我们这里做了一个新的连廊,刚才说到,做连廊是想连接博物馆和纪念品商店,也想有一个半室外的空间。这是在连廊里的情况,这有原来就在这儿的一棵柿子树,我们当时把它留下来了。村民刚开始说,等柿子结了果子后就砍了,后来秋天他们觉得特别好看,我估计很多人说特别漂亮,他们说那就留着吧。其实农民也挺聪明的。这个柿子树就在这个廊子里,虽然有点不方便,但那个感觉特别好。
        这是原来消防水池的位置,我们把它做了一个新的水景。这一块配合柿子树,还可以让小孩在这玩。当时,我们有两周没去现场,结果这一块给填平了,填平的原因就是乡长要把它铺上透水砖,所以就填平了。我们就说,太可惜了,水为财,人家没水还要找水,这儿原来有一个可以做水景的地方,你把它填了。乡长就不吭声了。我们就想办法,其实也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外面的下水管已经铺到和地面一样高了,所以这个水池必须在地面上,不能往下挖,下挖排不出水。后来也是说服他们,做了这么一个可以三面是斜坡,小孩在这里可以跑着玩的一个小水景。

        这个项目被忽悠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告诉农民这其实不用花太多钱。我们采用的方式是,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工艺、当地的劳动力。

        当地的材料,一部分尽可能用当地的废弃材料,当时有点刻意,但后来觉得还行。这是在现场看到的一堆瓦,是原来农民堆屋顶上的瓦,他们拆下来扔在这儿,我们就把这个瓦一劈为二,反过来断面朝上,铺在这个地方,正好差不多,材料基本上省了,工钱没少,铺完了效果还不错。他们用当地灌沙的方式来做,基本不用水泥,非常环保。所谓灌沙方式,是把这个东西立在这儿,往里灌沙子,靠沙子的重量往下沉,浇点水或下雨后,沙子就沉下去了,等上面沙子没了再往上灌,灌几次后基本就固定住了,所以整个透水率非常好,而且不用任何水泥砂浆。这在南方常用的一个方式,我第一次接触到,其实挺不错的。
        这是当时这个房子拆下来的碎砖,我们做这边的铺装,尽可能用当地的材料。
        立面我们也用了一点竹子来做,希望有点新意。当地在南北交界,自己有竹子,村长原来是开竹具厂的。我们用了当地的竹子来做。后来发现,村长说他会处理竹子,其实是不会,我们最开始希望竹子先煮一下,颜色会比较均匀,也可以防腐,结果试验很多次都失败了。如果从外面买竹子,造价太贵,一根竹子大概在四毛钱左右,本地要做,两毛钱就搞定了。后来我们说就用本地的竹子,不做前期的防腐竹,就直接用了,其实有点不匀,但这就是在农村,没必要太矫情,看上去基本还可以。
        这是我们最得意的一个点。我们看到当地人码花砖的方式,就想在这个新的餐厅立面做一点点手法,所以做了一面花墙。我们特别喜欢这种室内的感觉,因为朝西,正好是夕阳西下,能有很好的光影效果。室外又有一个可以让大家留影的背景。
        这个农民特别伟大,特别牛。这名工匠叫张思齐,这个墙基本都是他搞出来的。我们当时给他的图纸,做了一个变化,原来的传统做法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变成等边三角形,中间有一个六角形的空洞。在建筑过程中,几乎所有建筑师都说,你这结构能稳定吗?我们当时也没谱,我们觉得,最好的方式是空着,实在不行,插一个竹筒做加固,再不行就拿混凝土给填上。结果我们给他图纸之后,两周没去,竟然被他建出来了,当时我们就觉得很震惊,我们摇了摇,挺坚固的,基本上不会倒。

        很久之后,我在现场碰到这个瓦匠,张思齐。我当时不知是他做的,跟他聊天。当时他跟我说,你看,这个界面是我做的,我们当地也有这种做法,但和这个不太一样。他说,我一看就是建筑师在为难我,但是我想了半个多小时,就把它搞定了。我说你太牛了,我一定要给你照张像。

        他其实完全是靠手艺,是靠手上的劲,从底下一点点砌,一点点往上垒。那次真是把我震惊了。我觉得,好多中国工匠的手艺特别惊人,是值得城里的建筑师去学的。

        这也是用了当地一个堆拆的手法。我们画了一个示意,农民就自己去做。他们开始还比较符合我们的图纸,柴比较小,后来可能他们觉得太累了,用很大的柴,基本上变成这样了。我们觉得行吧,也挺有意思。所以我觉得,在农村建房子别太矫情,你太矫情了,就不行了。你看下面很小的,到这儿就变大了。

        第三个我想告诉农民的是,尽量用当地工匠。这有几个好处:一是,当地工匠比较熟悉当地情况;二是,当地的工人便宜;三是,如果你不用当地的,基本上进不了场,因为他们一定把外面的人打出去。

        我们这个项目大概是1500多平米,场地大概在3700平米,整个造价大概在150万,包括室外的改造,室内的,以及一些设备。我觉得这个数还有虚报成分。很重要的事,有一半工人是这个村的村民,其中包括妇女和智障。

        这个是当地的一个人,他特别重要,是当地人,在北京做装潢公司。当时,我们很幸运找到了他,他就回去当工头,我们就省事,我们跟他沟通比较顺畅。
        这是村的书记。
        这是当地一个60多岁的农民,他原来是修飞机的,退伍以后就回来了。
        这是刚才说的智障村民,叫宝宝。第一次见他的时候觉得特别奇怪,因为他会在你后面,一直站着看着你,后来才知道他有智障。整个过程做下来,后来我听当地人说,他的病情有很大好转。

        这里面有几个妇女,其中两个最初也有抑郁症——因为现在农村普遍空心化的问题,留下来的青壮年,一般都有点毛病。所以,用当地的工人,可以把工程里的一些利益返给村民,让他们有一个谋生手段;一些有问题的村民,也会有一个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第二个说服他们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能赚钱。这里包括:谁赚钱,赚谁的钱,怎么赚?农民其实是特别精明也特别短视的群体。你跟农民打交道,你跟他谈传统、保护,他压根不理你,他觉得这事跟他没关系,你跟他说,你干这个事能挣钱,他就会听进去。而且你必须得跟他说,马上能赚钱。

        我打过一个比方:跟农民说,你今天出100块钱,一个月后能挣1000块钱,他不干;但跟农民说,你今天上午出200块钱,下午就能挣400块钱,他就干了。他只看到眼前这一步,你跟他说特别久远的事,他会特别犹豫,基本上感觉不到,也不愿接受。所以,我们在这个项目里一直说,我给你规划这几块,都是能赚钱的:餐厅肯定能赚钱,你看领导们都已经很重视这儿了,来这个村子里,怎么着也得有个地方吃饭,游客来了,得有地方坐,吃饭餐厅能赚钱。

        博物馆不光是为了卖油,卖旅游纪念品。整个县里,一个最大的企业,就是茶油的上市企业,据说2瓶油在超市卖200块钱。我说,在博物馆里,游客自己榨的油,贴上标签,一瓶可能就卖200块钱。他们说对。我说,你需要做一个小的博物馆吸引游客,他们就觉得这事是对的。

        这个项目,我们最开始做的不是建筑设计,而是产业规划,就是告诉他们,你们可能要拿什么去赚钱,当时给他做的主要是茶油、板栗,还有葛根。2013年时,全国只有衡阳要建一个茶油博物馆,我们希望做全国同类博物馆中的第一个。

        这是当时让他们修复油榨。“爸爸去哪儿”帮了我们很大忙,“爸爸去哪儿”里有这个。农民觉得这个挺好,有观赏性,也有参与性,他们花了几万块,收购了三百年前的一个油榨,收来以后修好。这个油榨特别有意思,是一棵树中间劈开,一边大一边小,完全是一棵树,大的这边叫龙头,必须朝着水源。最开始有一次,我们给他规划的位置是这样,后来发现做的时候反过来了,做到另一边去了——他说,这个大边必须朝着水源,正好可以朝着那条河,这个撞的方向必须和水的方向逆着,所以只能放在这个位置。我们觉得很有意思,农村一些东西你必须遵循,不能逆着它。最开始,他们好多事不跟我们说,问半天原因,他才告诉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他老怕你说他迷信。
        去年11月25日,这个油榨终于修完了,大家都没有那么闹腾了。据当地人说,已经有30年没有榨过油了,所以当地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好像是11月25日8点零5分,重新来榨油。当地人来围观来榨那个油,大家都觉得挺好玩的。

        我们希望这不是表演性的,它真正能把产业带起来。但这又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农民觉得,做这个产业时间比较长,我今天榨完了,不是明天就能卖的。现在,有好多人说,为什么不继续做,但当地农民一直比较犹豫。

        “西河良油”其实是我们一位研究生陈龙的主意,他把“粮”字给换了,西河良心油,完全是纯手工的有机的,特别好。品牌LOGO是根据原来西河交易所的牌子上的字体转过来的,我们希望有一种怀念的色彩。

        这是当时我们帮他们做的,刻了一个印。这个纸也是我们给他买的,等于盖上一戳,手撕的一条一条,贴上这个瓶子,这个瓶子其实也是我在淘宝上帮他买的。
        我们为什么给他买个瓶子呢?因为这个乡长又发话了,乡长说,我要做一个钧瓷的瓶子,说钧瓷好,是河南的国宝。我当时就说,你千万别用钧瓷,钧瓷比油价值高,到底是卖油还是卖钧瓷,就不好说了。第二,钧瓷不透明,人家不知道你里面装的是什么,不敢买。我说你一定得找一个朴实的、玻璃的瓶子。他说行,挺好,你帮我弄一个吧。这又变成我的事了,幸好,有万能的淘宝。
        这是当时的博物馆。我们一直希望它是一个能给村民使用的空间,当时设计的是可以独立使用的。后来情况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村民使用的不是特别多,他们有时也会自娱自乐,唱卡拉OK,或者办婚礼。现在,很多时候是给周边县里的人使用。一个这么大体量的房子,风景又不错,离县城大概半个小时车程,特别好找,所以好多人跑到这儿来开会、学习,特别是大别山干部学院的人。这意外地给村子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

        这是我们做完时的状态。我希望它是一个很空旷的空间,所有家具都可以移动,可以自由组合。

        一个月后,我去现场一看,成了这个状态。

        在这之前,我看到他们发微博时,第一反应是完了,一个设计被毁了。看到现场实景时,我还是不能接受,这里摆满了非常粗大的、实木的家具,他们还说,你看我们专买的实木的,特别沉。我搬了下,基本搬不动。后来我们说,能不能不固定,他们说,没办法,我们这每星期要接待两波干部学院的学员,他们在这学习,我们只能买这个桌子,这个桌子现在是这么拼,这边拼完了,上面放一个圆桌面,就能当圆桌。我后来冷静一想,这其实就是农民使用的现实,你其实不用特别矫情,必须按照我们设计的意图。一个房子可以使用就有价值,被荒了其实是不对的。所以,后来我说,那就这么着吧。

        这是大别山干部学院在这儿学习。他们都穿当年的衣服,还唱卡拉OK,完了还宣誓什么的。他们到这儿直接来现场体验,体验式教学。每一届大别山干部学院,大概在200到400人,每星期接待两波,一来就两天。这里不收租金,但人必须在这儿吃饭,一个人一顿饭35块钱,一波学生吃两顿。这样算下来,给这里带来了很多经济收益。后来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就很高兴,说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但我没有想到,是这么一个情况。
        这是去年10月1日办婚礼的情况。这个房子盖完之前,就有人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人要在这儿嫁闺女,而且说得很自豪,说这是我们当地最富裕的一个老板,说他把县里的房子退了,到这儿来办。我们觉得挺好。我们觉得应该多办这种婚礼,挺有意思,有点像乡村爱情故事的感觉。
        能让他们赚钱的,就是当地的餐厅。这是餐厅里面,原来是一个塌了的房子。刚才提到,有那么多人去吃饭。我们最开始的想法是,这里不但能吃饭,还可以喝茶。实际上,他们后来也在这儿喝茶。这个房子里面全部是新做的,只保留了外面的墙。
        我想说的是前面这个面。其实不是我做的,是农民做的,他完全没有让我们自己弄。最开始,我们的图纸和这个不太一样,完了农民自己做,基本上没管。所以在农村盖房子,基本上50%看图纸,30%是设计师到现场去调整,20%是农民自己发挥。这20%给你带来很多惊喜。最开始盖这一面的时候,这个梁做得太大了,梁没有上去的时候,我们觉得完了,做那么大一个梁,比例上太难看。我们说,要不让他拆了,后来觉得,拆了太贵,就说忍忍吧。做完了以后,下面是磨了裂缝的,到了上面变空斗了,这一块加了一个梁,因为挑了一个檐子,这也是张思齐干的。张思齐说,觉得这个梁可能架不住,所以又加了一个梁把它压住,就变成这样了。我们觉得这样也挺好,这个构图不错。后来这根柱子是我们让他留下来的,是为了在施工过程中顶住这个梁,觉得这个柱子增加了一个层次,后来我们说,你别拆这个柱子了,就搁这儿,最后就留在那儿了。

        所以我觉得,在农村做房子,很多时候是随机应变的,而且也不能太矫情,太矫情了一定是都挺不高兴的。

        晚上我们也觉得特别重要。在农村要想让人家赚钱,是要把游客留一夜,他吃一顿饭就走,和让他住一夜,其实价值差距非常大。你要把他留下来,就得让晚上好看,所以夜景也挺重要。这个村子晚上特别好看,还有萤火虫,有很多蝴蝶。

        我们也做了一些有意思的处理,包括当时门上有一个号牌,我们晚上用灯光打亮,有一点点小的幽默。
        我特别感谢照明团队。当时农民给我们出一题,他说8月1日晚上演出的时候一定要亮,他告诉我们时,已经是7月中了,我说那赶紧弄,赶紧付首付款,给厂家订灯具。他说,你得把灯具照片发给我,我得审审,结果一拖,又拖了一个星期。最后只给了6天,从生产到安装。当时所有人都疯了,这两个哥儿们直接从现场到了工厂,不吃不睡在工厂里,让工厂把所有其他活都停了。这个灯是专门为这个设计的,整个生产了4天,安装了2天,最后两天,基本所有人都在现场干这个事。农民还罢工了,因为当地农民干到半夜,不干了。我觉得好多事存在好多意外,但最后还是弄完了。
        刚才说到让他们能赚钱,后来我们得到一些消息,这里确实赚钱了,也得到一些社会影响,有很多人来,包括各地青年团,还有一些游客,还有国外游客。香港的电台来这儿做节目,中央台把这个村子也放到节目里。这就给当地带来了特别多的收益。政府觉得有政绩,当地人觉得确实经济实惠,后来我们去了,他们觉得你们替我们做了一件好事,也挺高兴的。

        我觉得,在农村要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要。当然我们自己也得到了一些东西,我们拿这个项目做了一些展览,也得了中国建筑奖里社会公平的第一名,以及中国建筑奖设计实验奖入围奖。

        任何一个建筑师做了一个好东西,都希望别人知道,这个过程我们也帮村民做了很多宣传。我们发微信和微博,让这个村子,去年十一时七天接待了两万人。我们做这个项目之前,这里连移动信号都没有。现在都跟他说要悠着点,因为这么多人去,负担可能特别重,会有问题。

        最后我想说,在农村的建筑,终究属于农民。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提醒我自己和团队,别太矫情,别太想做一个设计师自己感觉特别完美的房子。我们一直在说,尽可能要顺着一点,在农村做房子,千万别把这房子看成是你儿子。这个房子终究属于农村,最后怎么用,完了给谁用,农民说了算。如果过于强调要按照你的意志,很可能这个房子做出来,当时很漂亮,但农民不接受。

        要想在农村做一个房子,而且这个房子能被农民使用,我认为有两点,一个要让农民出点钱,哪怕你只出了一分钱,也会想让这个东西一分钱都别浪费,会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如果完全是捐助的,别人给他的,他可能觉得这个事跟他没关系。

        第二个是,应该留点空间给农民,让他自由发挥,不要所有都做严实了,因为农民基本不看图纸,你做得太完美,可能最后你会觉得走样太厉害。我们的经验是,稍微留点破绽,给他们自己闹腾。

        我们房子验收那天,突然涌进来几百号人,我不知道农民从哪儿出来的。平常我们在这儿干活的时候,基本上没人,因为这个地方没门,也不锁门,他们到处溜达,看完了指手划脚,也不见外。那时突然间觉得,我们一年的辛苦没白费,这个房子做下来确实是农民认可的,他觉得这个房子和他不陌生,是能属于他的,那时我确实觉得挺激动。
        这个项目主要的设计就四个人,之前提到的还有很多人帮了很多忙。验收那天,我们四个人在这合影,想留个纪念,旁边有一个老头,是当地村民,看着我们摆POSS,自拍,折腾了半天,挺高兴的。后来我们看到这张照片,我揣摩他当时在想什么,我想,他可能在想,折腾去吧,你们再怎么折腾,反正过了今天,这里就不是你们的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房子怎么样,其实还是农民说了算,你别太当回事。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本文系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Textent学社上的分享)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