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工信部:中国将设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

澎湃新闻记者 王道军 陶宁宁
2015-03-27 15:54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东方IC 资料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今日(3月27日)表示,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制造业强国的建设,这里面包括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最终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实现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梦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苏波透露,3月25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近期将正式印发。这一规划不是一个常规性的行业规划,比如说“十三五”、“十四五”这样一个规划来看待,而是起了《中国制造2025》,类似于《德国工业4.0》这样技术性的名称。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披露了《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业权威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未来的产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机械产品向数字转变。生产制造将更多依赖于计算机,企业的生产更加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而在制造模式方面也会有变化,会有许多新的工业化理念,比如协同生产、大规模客户定制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首任部长、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透露,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全程参与规划起草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此前曾表示,“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苏波27日表示,出台这一战略规划,处于几方面考虑:

        一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最近这几年,对新一轮产业革命议论很多,各国相继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中国政府在推进制造业的发展方面,也需要一个应对的蓝图。

        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制造业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比如说,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兴发展国家的产业调整步伐也在加快,中国作为第一制造大国,也需要有应对的措施,来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经过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在许多非常重要的领域已经具有了全球的竞争力。

        苏波称,《中国制造2025》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传统上,中国喜欢以五年为期编注规划,最有名的当属十二五规划。外界认为,拉长规划时间,可提升顶层设计的效力,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制定和相关研究,他近期对外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全部发动机均靠进口。正在研制的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如高温合金定向及单晶工作叶片仍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在加大对数控机床研发的投入,但是80%的高端数控机床至今仍依赖进口。2013年,我国已是机器人消费大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80%的机器人进口的。”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表示,在国家层面提出战略规划很有必要,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规划制定后的执行、评估与考核也要及时跟上,如此才能避免规划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成为“走过场”。

        张晖明认为,当前,中国部分产业已经在全球有了一定竞争力,而制造业也面临着升级转型的需求,在此前提下,制造业方面引领性规划的制定是有必要的,也是政府管理水平提升的表现。

        但他同时强调,除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如何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在绩效考核、评估上跟进,这些同样重要。“如果不能在具体执行上落到实处,没有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那么规划和目标可能仅仅只是口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