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报:日本养老制度完善,不少人希望“工作到不能工作”
应该怎样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挑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杨一 澎湃资料
随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养老话题倍受关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这一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在家养老”、“医养结合”等热词频频见诸媒体。应该怎样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挑战,或许近邻日本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日前,正在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的王子伦,向记者介绍了他眼中的日本养老体系。
中国青年报:日本家庭的亲情关系是怎样的?他们是否也有“养儿防老”的想法?
王子伦:我接触到的日本人的家庭观念还是非常浓重的。我认识一名60多岁的老人,他从50岁开始照顾患病的母亲,坚持了7年直到母亲去世。日本人应该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谁都没有指望孩子一定会给自己养老送终。归根到底,还是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给了日本人足够的信心。
中国青年报:日本老人一般采用哪种养老方式?
王子伦:我认识的日本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会选择跟子女一起生活或者独居,但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进入养老院是比较常见的选择。日本人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宁肯花钱也不想给自己家人增加负担。
中国青年报:日本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日本老年人的精神面貌怎么样?
王子伦:最深刻的印象,当然是养老设施的无障碍化和高度自动化。走廊和厕所的地面都铺设了防滑材料,而且没有任何高度差。墙上还装有栏杆用来辅助行走。针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养老机构设置了专门的自动洗澡机器,帮助老人完成从进浴室到洗澡的整个过程。
日本人生活相对富裕,老年人也注意保养。很多老年人一直到70多岁还在工作,并且保持着读书、运动、音乐等兴趣爱好。相对丰富的业余生活可以让日本老人过得很好。
中国青年报:人们通常认为养老产业是公益性质的,不过日本营利性的养老产业也比较发达,这些私人公司是怎样营利的?
王子伦:在日本养老产业中,政府只负责制定政策并监督实施,私人公司在落实养老项目时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入住私立养老院是需要签约的,签约费是一笔相当昂贵的费用。能够享受政府补贴的通常是公益法人组织(相当于国内的公益团体),以及国营或地方政府的养老组织。与私立组织相比,申请入住这类组织的难度会比较大。
中国青年报: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但国民养老金的开始支付年龄为65岁。日本老年人一般会选择什么时候退休?单位对老年员工有没有什么隐形歧视?
王子伦:退休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个人手里,而是在企业方。不过,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希望工作到不能工作为止的日本人不在少数。日本人的超龄工作意愿是比较强烈的。
但老年人毕竟有天然的劣势,例如身体素质下降、反应迟钝、工作容易出错、思想观念落后、较高的薪水会增加公司负担等。雇佣单位自然不会忽略这些劣势,并且采取一些相对消极的措施。比如,将老年员工调离第一线,降低工资,甚至让他们从正式员工变为签约员工,以便每年都能随时解约。
中国青年报:从2000年开始,日本在世界上首推了介护保险制度,这是什么制度?介护与中国人常说的护理有什么区别?
王子伦:简单来说,介护就是政府以及民间机构对超过40岁且失去自理能力公民的生活支援。介护制度的利用人群分为两部分:40~60岁人群,以及60岁以上人群。目前后者占到利用人群的90%。
同国民健康保险一样,人们需要每月缴纳一定费用才能被划入该制度的可利用人群。这个费用在年金里被强制扣除,根据收入不同缴纳数目也不同。如果个人能够一直自理生活,这个保险就等于白缴了。一旦出现不能自理的情况,个人申请介护只需要承担1/10的费用,其他费用由政府承担。当然,政府会派出专业人员对申请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判断。
介护制度将自理能力缺失的程度,分为7个等级,从最轻的“需要生活援助”,到最严重的“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最轻等级的介护工作,大概就是帮忙买东西、收拾屋子、做家务等类似于小时工的工作,最高等级的则需要入住医疗设施接受医疗护理。不过,介护工作人员比国内护工更为专业,要考取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