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0岁以后,“程序媛”们过得好吗?

2021-06-16 0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崔斯也 新周刊

2019年,杭州云栖大会布展现场,程序员们正紧张调试设备。/视觉中国

从她们身上,既能窥见大龄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的广泛困境,如生育焦虑、招聘歧视;也可以看到,在一个年轻男性占主导的行业中,依然有人凭借能力与经验,坚守她们的热爱。

二十多岁,男性,格子衫,框架眼镜,有着常年睡眠不足的黑眼圈,甚至有点头秃。

这是人们对程序员的既定印象。

这些刻板印象,源于互联网语境下的调侃,但也的确基于现实之中中国程序员行业的尴尬现状:高薪,但加班严重;在人员构成上,男女比例悬殊,有着明显的年龄淘汰现象。

我们对程序员的既定印象是格子衫理工男,但很少关注到女性程序员在行业中的生存状况。/《逃避虽可耻却有用》

由自由工作平台程序员客栈发布的《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资和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程序员群体中,男女比例接近 9:1;35 岁及以上的程序员占比还不到十分之一,而对于女性来说,这一年龄分界线或许还会更低。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鲜有中年女性的行业,我们不禁好奇:现实之中,那些30岁以上的“程序媛”过得怎么样?

我们采访了两位30岁以上的女性程序员。作为普通职场人,她们并没有曲折离奇的经历,但在她们的自述中,既能窥见大龄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的广泛困境,如生育焦虑、招聘歧视;也可以看到,在一个年轻男性占主导的行业中,依然有人凭借能力与经验,坚守她们的热爱。

“不是能力有差别,

而是女生的自我暗示会影响自己”

@小忧(31岁)

2013年,我毕业于985高校的通信专业,第一份工作是通过校招获得的。在我们这行,这是一个挺标准的开端。那时候年轻,基本上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没有一上来就疯狂加班。这让我觉得挺安逸,也充满希望。

一路顺风顺水地,我跳到了第二家公司,是深圳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回想起来,觉得能去那家公司是很幸运的事儿,同事都从很好的学校毕业,又都是做技术的,气氛特别好。我们组里15个人,只有两个是女生。就像上学时一样,作为班级里的少数女生,男生对我们很“照顾”,聚会的时候会让我们少喝酒,晚上打车也会先送我们回家。

我一度觉得,女生在职场的情况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糟糕。但我发现,其实自己内心深处会有一些心理暗示。有段时间,我们组招人,我跟着同事一起看投进来的简历,看到一个29岁的女生,当时就跟同事说“感觉她应该进不了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

在那家公司待了三年后,我失恋了。因为情感上的打击,我决定离开深圳。我直接裸辞,回到老家重庆找工作。从下决定到回到家,只用了两天。接着,就开启了我人生中最焦虑的一段时间。

女性在职场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图虫创意

我对重庆的市场完全不了解。我觉得自己一直被保护得太好了,见识比较少;而且因为是裸辞,特别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想到一个朋友,跟我差不多大,辞职之后有一年多没工作。与此同时,我的心理暗示又出现了,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大龄女生”,又未婚、未育,肯定会被很多公司拒绝,把情况脑补得特别糟糕。

后来,经过朋友的内推,我进入一家比较小的创业公司。我才发现真的和一线城市不一样,人际关系格外复杂,一些同事经常拍领导马屁。从这家公司开始,我进入严重加班的状态,领导经常拿我们部门和其他部门比较,强制设定加班时长,不停地给我们布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那家公司,我是一枚纯粹的“螺丝钉”,而且因为有末位淘汰制,我每天都处在巨大的焦虑里。

这个行业里,女生并不只是因为少而不占优势。遇到加班严重的公司,女生在体力上确实弱一些,年轻的时候不觉得,30岁之后,我明显觉得自己不能熬通宵了。

想到以前深圳的公司,很多女生其实是能做到管理岗的。别人或许会觉得这个女生很强势、铁面无私,不过工作上,大家看的是她的能力。

感觉我们的习惯就是这样,作为一个女生,当自己没有很大追求的时候,可能也就默默无闻地在基层做着;但如果你自己不这么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的。

也有很多人是愿意默默无闻留在基层工作的。/图虫创意

像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 “恋爱脑”,从深圳离开是因为失恋,后来我离开这家创业公司,也是因为新交了一个男朋友,就换了一家离他近一点的公司。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我会在上班的时候分心,想着男朋友,觉得自己的工作差不多就行了。这可能就是女生的自我设限吧,比外在的歧视更能影响自己。

不过,现在我又分手了,也已经正式进入30岁以后的人生。我本来以为自己会像前几年一样焦虑,但其实还好。

因为都是做技术,程序员还是一个比较单纯的职业,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我觉得自己不算合格的职场人,但我还是希望能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

“同为程序员,

我的工资已经比老公高了”

@烟花(34岁)

我做程序员10年了,如今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企做数据分析,三年后进入第二家公司,转为代码开发方向。那是一家蛮大的企业,光开发就有三四百人,加上销售和其他岗位,估计有上千人的规模。

我在那儿待了很久,直到今年才跳槽。也是在那家公司,我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职场女性婚育过程。

对这个行业来说,生育确实会影响工作。2016年,我生了第一胎。产假期间,我被以各种理由扣掉了很多钱,只有一点点基本工资。本来我做的就是比较基层的技术工作,在产假期间更不会有什么晋升的机会。当时我觉得挺失望的,所以生完小孩以后就想跳槽。

面试了一些公司。有的公司明确地告诉我,因为我接近30岁,他们没有技术岗位给女性员工;有的公司问我要不要考虑做手工测试,但这个岗位基本没什么发展前景,工资也比较低;有的公司直接就把我刷掉了,即使我表示我生了孩子,不存在休产假这类让公司觉得吃亏的情况,他们还是说这个岗位不需要女的。我真的感受到了30岁女性在这个行业的艰难。

30岁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都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难关”。/图虫创意

也有比较委婉的面试官,他们觉得我可能进不了,但看我履历不错,会打电话过来沟通,交流一下技术什么的,最后友善地说“你很优秀,但我们只招男的”,或者“我们这边要求加班很严重,你要照顾孩子,可能很难坚持”。

后来,我终于找到一家新公司,工资也给得挺高。没过多久,我又怀孕了,就想着,干脆等第二胎生完再跳槽吧。

就像网上说的那样,这一行加班太严重了,“996”的确是常规操作。我们平时早上9点上班,晚上10点多下班,每个月最多两个单休。有的部门还会硬性规定,每周要工作70小时以上。工作日没有达标的,大家只能在周末补上时长。公司里也真的出现过男员工在开会时猝死的事情。

以我的观察,在那家公司里,女性程序员基本上从事比较低层次的工作内容,技术类的很少,管理层更没有女生。这直接导致女性普遍工资低。而且那家公司经常需要出差,比较辛苦,女生基本不想去;公司也考虑到女生的人身安全之类的,尽量派男生去,女生也就拿不到出差补贴了。

(在那家公司)女生人数的确太少了,除了部门领导,我已经成为公司年龄最大的女生了。因为生了孩子,我也想着能有多一点时间照顾小孩,有时候白天效率高,我会选择早下班,第二天领导就会找我问为什么,说“大家都很辛苦啊,你一个人下班不好”之类的话。

我提出涨工资,不然就要跳槽,他们说:“你这个工资在我们公司已经算高了,现在行业都不景气。你到外面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大龄女性很难找……”反正就是用各种话术来给我洗脑。

遭遇PUA,会让一个人的职场焦虑加倍。/《我,到点下班》

很多公司里的职级体系,对业务、销售这些工作比较友好,技术岗则面临37岁、40岁被辞退的情况。因此,当时的我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迷茫。

我一边咬牙忍着,一边努力面试更多公司。今年年初,我的职业生涯终于迎来了转机。通过朋友内推,我得到了现在这家外企的面试机会。那天我请了几个小时的年假进行视频面试,最终顺利通过了。

我当时觉得,自己终于碰上一家“神仙”公司了。在这里我做的是自动化测试,比较偏技术,同样的岗位在其他公司里肯定倾向于招男性。

总体来说,现在的公司女性比例依然很低,但做技术的确实比较多,也能看到很多优秀的女性做管理岗。新公司不强制加班。因为做的东西有难度,我需要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做得好也会有相应的小奖励。总之,今年我终于又鼓起勇气,面对我热爱的工作。

IT行业可能在国内显得不那么性别平等,但据我所知,在国外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只要具备好的数学思维,谁都可以做。重点是,大龄女性的处境在国内各行各业的情况可能是类似的,程序员行业并不是一个例外。

即便是在男性占大多数的行业里,女性也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也许很突然,我明天就要结婚了》

还有家庭教育的问题吧。在很多家庭,家长会给女孩子报舞蹈班之类的,但她们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可能很好,只不过家长不太重视。如果数学从小培养得好,我觉得在这个行业里,很多女性是可以超越男性的。

我热爱这个行业,会坚持学习和看书;我老公也是程序员,是跟我类似的技术岗,平时我们会交流一些业务。

现在,我的工资比我老公高,以后我可能会做技术管理岗位。在真的走投无路之前,我们还会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

✎作者 | 崔斯也

✎排版 | 方咏心

首发于《新周刊》588期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标题:《30岁以后,“程序媛”们过得好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