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环保局局长张全:环保和经济是双赢

澎湃新闻记者 欧昌梅 李跃群 杨漾
2015-03-26 07:42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

        “要真正从源头解决环保问题,应把环境问题放在更高的层次进行综合决策、综合协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谈到如何化解污染治理陷入“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北京两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如是强调。

        张全说,从源头防控污染,体现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城镇化道路、绿色农业等方面。

        张全说,作为地方环保局局长,这几年的感受是,不论是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是环保部门自身开展工作,都在进步。在他看来,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鞭炮燃放量减少就是最好的例证,“如同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步。”

        张全发现的变化是,做环保局局长七、八年,现在和其他部门谈环保工作越来越好谈了,“越来越多的部门现在都想着在各自的领域推进环保工作”。

        对于长期看似不易协调的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张全表示,这不仅不矛盾,事实上是统一的:“每个领域,突破自身在环保方面的瓶颈、短板问题,也意味着自身核心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

        以机动车为例,张全称,“排放低的,往往是节能的。能源利用率高,才能减低排放。如果其他性能都差不多,百公里油耗比人家少1~2升,大家肯定愿意买你的车,市场竞争力就强了。”

        “许多领域突破点都在这儿,”张全说,“比如农业上的有机农产品,口感、营养、安全肯定比一般产品好,有机农业、循环农业解决了环保问题,农业价值体现出来了,农村经济也搞上去了。在这个层面谈环保问题,实际上要走到经济和环保的双赢局面。”

        张全对环保的关注并不局限于上海。今年两会,张全带去了《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关于加快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在后一份议案中,他提到,水污染防治也要像大气污染防治一样,实行流域共治。流域共治的重点,就是要逐步实现流域治理的统筹协调,从而最终实现流域经济一体化,就是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经济与环保相协调,环保防治措施的相互配套。

        以下,澎湃新闻对话张全。今天(3月25日)先刊登对话的上半部分,明天(3月26日)送上下半部分。

长三角地区差不多要花十年时间把雾霾治理达到国家标准

        澎湃新闻:2014年,上海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16%,主要原因包括哪些?

        张全:首先,这是上海自身强化治理的结果,上海去年聚焦六大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建设、工业、农业、社会等,119个项目全面启动。重要的有这么几项,电厂实现了脱硫脱硝、高效除尘的全覆盖;淘汰了黄标车17.2万辆;取消散烧煤,淘汰了1675台中小燃煤锅炉;严控扬尘污染,治理餐饮油烟等等。还有秸秆焚烧的进一步控制,综合利用率达到91%。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启动了长三角联防联治,上海单靠自己治理不行,去年联防联治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与2013年相比,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下降了10%。江苏、浙江、安徽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中小锅炉的力度也都很大。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整个长三角一共淘汰了130多万辆,中小锅炉也淘汰了一万两千多台。

        总之是人努力,天帮忙。去年,确实有气象条件影响,但人的努力还是第一位的。一般来说,短期的空气质量好与坏,受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但是,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长期空气质量的改善看,还是减排这个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气象条件是外部因素,一年一年看有较大偶然性,在较长时间段内通常这些外部因素的好坏影响是会对冲掉的。

        澎湃新闻:《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提出,到2017年,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现在看来,这一目标能否提前完成?

        张全:不好说,还有不少不确定因素。2014年确实下降幅度比较大,有刚才说的许多措施因素,当然有气象因素,也有宏观经济的因素。去年整个经济增长趋缓,许多地区能源消费都是负增长的。比如,上海的煤炭消费就是负增长的,电力用煤下降比较多。要把措施力度保持住,把转方式的成果巩固好,做到经济稳定增长,煤炭消费持续下降,那就好了。不然,经济上去了,PM2.5还可能反弹。

        澎湃新闻:现在看来有没有反弹因素存在?

        张全:还是有的,这要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不能巩固,并进一步推进,上海还是很有信心的(PM2.5浓度不反弹)。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持续发展,国家的态度和信心还是很明确的。

        PM2.5浓度下降20%是长三角整体的目标,全国重点城市和地区,长三角是下降20%,京津冀下降25%,珠三角下降15%。

        上海去年PM2.5浓度有较大改善,要保持住成效,今年压力确实很大,需要付出更大努力。长期看,如在十年内,PM2.5浓度平均每年能削减5%到6%,治理雾霾的进程就算比较快了。当初做过科学测算,长三角地区差不多要花十年时间把雾霾治理达到国家标准。当然,我说的这个国家标准还是第一阶段的目标,35微克/立方米。要达到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水平,还需要更大的努力、更长的时间

2015年从环保层面实施长三角地区机动车异地同管

        澎湃新闻:2014年,上海全面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即国五标准),上海机动车保有量还是在往上走。国五标准对大气治理的影响怎么样?

        张全:新标准实施,短期内效果是不明显的。从“国四”到“国五”,进步不是很大,而且新车排放标准的环境效益是需要时间累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争取尽早推出新标准的原因。持续一段时间,新标准的车辆达到一定量,替代老旧车,环境效益就明显了。

        因此,当前加快淘汰黄标车、老旧车的减排边际效应就比较大。一辆黄标车、老旧车的污染排放量往往是新车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就放排数而言,淘汰一万辆黄标车或老旧车,相当于腾出了至少十几万辆国五标准新车的环境容量。当然,一个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除了环境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交通,这需要统筹考虑。

        澎湃新闻:之前行动计划有提到,要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扩散的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现在上海哪些区域正在按照这个在做?

        张全:城市规划确实需要考虑城市空气扩散通道。规划好,相对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安全就比较有保障。上海在企业新改扩建环评时,其中就要考虑这个因素,对不同类型企业,根据主导风向,明确距离控制要求。当然,从整个城市看,如果在主导风向通道上有较大空间,确实有利于污染扩散。但是,这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根本的还是要拔掉和治理好污染源,减少本地污染排放量。

        澎湃新闻:去年主要是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淘汰黄标车,那么今年上海环保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张全:在大气上,要持续保持高强度、大力度的治理和结构性、功能性的调整。今年要全部淘汰剩下9万多辆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剩余一千多台中小燃煤锅炉,到此上海的中小锅炉就全部淘汰了。还要加强企业污染治理和结构调整,扬尘控制和秸秆禁烧等措施。

        此外,还有几项新措施:

        一是从环保角度实施机动车异地同管。上海的外地牌照车很多。从环保角度看,要对这些机动车进行和上海牌照车辆一样的管理,环保都要达标,这是区域联防联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是船舶、码头污染治理要进入实质性操作。上海也好,长三角也好,船舶污染都占了不小的比例。

        三是今年会推出更加严厉的存量企业的污染治理,实施限期治理。对治理无望达标的企业,要进行结构调整。今年初步安排的结构调整项目数比去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去年淘汰了600多项,今年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要淘汰800项以上。

        澎湃新闻:机动车异地同管,具体怎么操作?

        张全:打个比方,上海牌照的车在江苏违反了相关环保规定,通过共享的电子监管平台,可以由江苏有关部门按照江苏牌照车一样处罚。今年4月1日起,上海郊环线内不能通行开黄标车,以前上海黄标车违反了限行规定,要受到处罚,外地牌照车就没法管,现在将实现统一监管了

        澎湃新闻:之前行动计划提到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保目标和责任考核体系,对干部进行考核,现在上海有对各区区长、区委书记考核的机制吗?

        张全:有,比如大气的扬尘考核,已经纳入区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今年,本市还出台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的考核办法,明确了各区县的降尘目标和降幅要求。另外,还有执法建议书,直接发到区政府,让区领导知道区里的环境问题、严重违法的企业,包括水指标好不好、空气指标好不好,也抄送给区政府。现在环保部启动约谈地方政府,上海前几年就有约谈区政府领导的做法

鞭炮燃放量减少是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的最好例证

        澎湃新闻:你任环保局长七年多,上海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也已经到了第六轮,这期间你感觉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张全: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已历经五轮15年了。这个时间跨度还是比较长的,情况也有很大的变化。

        三年行动计划的前一、二、三轮,甚至是第四轮,主要还是偏重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个环境治理的需求,也是一种短缺型的需求,就是说,对各类治理设施的硬件项目,都有很大需求,从科学上讲整个计划的确立相对方便,围绕着项目来,但是往往是认识上较难统一。到最近几轮,认识是提高了,但事情又变得复杂了,需要协同控制、综合协调。比如,污水厂不只是水的问题,也有臭气要控制,污水厂还会产生污泥,又变成固体废物的控制。固体废物的处置,既会产生臭气,又有渗滤液,又会变成水和气的问题。所以,这些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需要更好地协调、统筹,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整个计划。这个变化是个难点,阶段不同难点不同。

        第二个变化是,环境保护的前一个阶段是主要由政府主导、发令、加大投入。没有这个的话,后面社会、企业、公众不会跟上来,也解决不了问题。而现在上海的环保工作,已经从由政府主要发力的第一阶段,逐步演进到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共同行动的阶段。举个例子,像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反对过度包装、放鞭炮,这些环境行为的改变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需要真正地转变理念、观念,最后落实到行动上,这也是这几年环保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这就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引导的力度,政府还要设计出一种公共的调节政策,逐步地改变这个社会的行为;当然也要有立法、执法保障,用宣传、法律、经济等的综合手段,来推动社会这方面的进步。

        当然,贯穿于其中的重要问题,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度要把握好。做得好,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澎湃新闻:公众环保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张全:还是回到这个例子——放鞭炮。上海这两年的鞭炮燃放量显著下降,2013年春节上海放鞭炮引起的PM2.5浓度增加值是470微克/立方米,2014年是120,今年是40左右。这些数据最能说明公众环保意识的真正提高。

        环保意识提升和公众理念的转变有个过程。我们上小学时,那是四十年前,工厂冒黑烟是欣欣向荣的标志,那时温饱是大事,整个社会对环保问题是没有认识的。

        到了第二个阶段,民众逐步有环保意识了,但主要是“手电筒照人家”,以维权为主,自己主动的环保行动不多

        现在正逐步从第二个阶段转向第三个阶段,从理念到自身行动,主动从身边事做起。放鞭炮是最能体现这个变化的。当然,环保工作者和政府要更加努力,这始终是必须强调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